看連續劇Eric
大家好,小學生又在這裏跟大家見麵了。首先歡迎大家分享,收看我的視頻節目。今天繼續講我的時光剪影,今天是第196集。
今天我想說說最近看的一部電視劇,名字叫Eric.這是一部英國人拍的有關心理學方麵的驚悚片psychological thriller。
故事大致是說上世紀80年代在美國紐約生活的一個不幸的家庭。家庭的男主人公是一個木偶師/演員puppeteer,名叫Vincent,夫婦養育了一個9歲大的兒子Edgar.這個Vincent雖然有點藝術天分, 是美國少兒木偶劇界裏的頂尖級的木偶師one of America's leading puppeteers on the top puppet show for kids,但是他性格怪癖,特立獨行,凡是有點才的人都這樣,也不能說他看不慣別人,他就是跟別人不一樣,所以,他這種做法,很難被周圍的人所接受,除了同事,朋友,和老婆,甚至,連他年幼的兒子有一天也不辭而別,離他而去。當然,我剛才說的同事,朋友,就是逐漸的疏遠他了,兒子的失蹤對他是個致命的打擊,特別是被單位炒了之後,精神坍塌,酗酒無度substance abuse,當然,這個substance不是什麽正常的substance了,就是酒呀,毒品這一類的啊,就在精神幾度崩潰的邊緣上,他的靈感,覺得反省自己吧,使得他突然讀懂了兒子的漫畫,這個兒子特別愛畫畫,沒事就在牆上畫,紙上畫,到處畫,有點天分,可能也隨了他了,因為他的這個木偶劇,好多那些東西呀,道具呀,都是他自己設計的,畫呀,畫草圖啊,手工製作啊,都是他們自己做出來的,表演的那些器具啊,就是按照漫畫中的線索指引下,奧,這個畫,對,他是一個“map",是地圖,從哪到哪,他兒子都在這張圖裏指明了,這個兒子真不簡單嗬,從這個圖啊,你可以看出嗬,這個兒子想離家出走哇,想離開他們是早有預謀的嗬,已經做了這個準備了,所以,通過尋找他的這個兒子,就是不斷地跟他創作的木偶人物Eric在想象中對話,而且也自省,和掙紮,最終也找回了自己。
既然這部片子是一部心理分析的驚悚片,那麽它並不強調給人在視覺上的衝擊,而是突出對人們心理上產生的衝擊力,當然,我們沒有在那種生活場景下生活的親身體驗,可能,對這種被衝擊的感受嗬,沒有那麽強烈。盡管如此,我還是能感覺到這部電視劇在人物的刻畫,情節的處理等方麵,很有認同感。這麽說吧,不管是什麽文化背景,人性的真善美,假惡醜,他這些標準呢,他都是共通的,也就是說,常說的話嗬,人們普遍認同的這個普世價值嗬,都能打動人們的心靈。
既然這部片子涉及藝術,那我今天的書法也就寫一段關於藝術的文字,這段文字從網上看嗬,是來自喬布斯傳,這句話是這麽說的,偉大的藝術品不必追隨潮流,他本身就能引領潮流。這句話說的非常好,用我自己的話說,凡是那種追求潮流的都不是藝術,或者隻能算是隨波逐流的“偽”藝術。
順便說一句,有點題外話嗬,電視劇有一段描寫紐約的一場清理“低端人口”的場景,在那裏,我們可以看到,街上的流浪漢,他們居住的環境,要比北京當時,甚至中國的很多大城市嗬,外來人口居住的城中村呢,差多了。他們住的都是在地下,當然是文學描述,實際的場景是不是那樣? 還沒有考證嗬,但是,我們在紐約嗬,還有現在居住的多倫多嗬,我們都看到類似這樣的場景,特別是downtown一帶嗬,他們的生活條件,我們有親身的感受嗬。
電影描述嗬,通往他們居住的這個地區吧,一條通道就是沿著地鐵的軌道線往裏走,走進去嗬;另一條通道就是路邊的下水道通口。他那個下水道,不像咱們這,就一個小口,一般的下水道就是一個小口,底下有水,可以看到,他有時是那個很大的嗬,一個鐵門,鐵柵欄門,可以打開的那種,從那就下進去了,這個Vincent就是最後走出來,就是從那裏走出來的,牆上有那個鐵棍嗬,爬爬爬,從那爬上去,就到那個出口了。他們,我剛才說了嘛,居住的地方是暗無天日,遍地的垃圾和吸食毒品丟掉的那些器具,簡直是不堪入目嗬。
另外,我還要說嗬,北京的低端人口哇,他們是支撐京城,還有各大城市,的日常生活重要的勞動大軍,都是靠他們,打一些餐飲,餐館呀,外賣,還有那個家政服務哇,都是他們這些人,而紐約,還有各大城市,的“低端人口”哇,絕大多數都是遊手好閑的流浪漢,多倫多哇,剛我說嘛,也有不少這樣的“低端”人口,我以前到downtown曾經給他們一個酒館幫過忙,我以前的視頻也說過嗬,那些人呢,到政府領了福利,轉手直奔酒館去了,就是去吃喝,把錢都花完了,不是,吃沒吃多少,就是喝,把錢花完了,就在街上一躺,乞討。這個電影也是嘛,即便是這樣,在多倫多,我們也經常看到,即便是這樣,他們也並沒有把這些流浪漢驅離,而是,包括提供免費發放食物,foodbank不就是給這些人嘛,還有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來改善這些人的生活條件。
好,今天就先說這些嗬,感謝大家收看,下次再見!
請點擊下麵的鏈接/視頻進入我的演播室,
link to short 32: 低端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