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三陽當關》巴郞

(2025-10-21 01:30:26) 下一個

《三陽當關》巴郞

 

在公路邊停了車,沿著山路步行向上,走了有20分鍾,就來到了魚木寨。寨頂海拔1300餘米,雞鳴天上,人居雲中。

 

巴郎《山路》詩雲:

青巒挺拔護箭樓,

白霧漸隱點梅紅。

峰回嶺轉新路延,

斷橋殘垣古道窮。

 

魚木寨建在一長條山脊之上,是木石結構的寨堡,隻有西南方有羊腸小道通往大興場。最開始寨民在絕壁上鑿出梯子,手腳並用方可上下,俗稱“手扒岩”,後來在絕壁上鑿洞插入長約1米、寬約0.3米的長條石柱,一根根石樁鋪排開來,在山崖間逐級上升,形成“之”字形淩空棧道,才成通途。人行其上,石樁似顫欲裂,一級一級上下攀援,石樁沒有欄杆,腳底是百丈深淵,上下左右沒有任何遮攔,一切豁然透亮,故稱“亮梯子”。

 

寨前卡門,門牆高5米、寬4米,兩邊懸崖夾峙、古木參天。絕壁上刻有“三陽關”三個隸書大字,十分醒目。此處懸崖如削,鐵壁三層,螺峰四座,僅有一條2米寬的石板古道直通卡門。所謂“三陽關”,是當地人民對陽關大道的期盼。

 

魚木寨作為全國重點文物景點開放之初,曾經試行收費,進入寨內遊覽要收取10元的門票。後因魚木寨的幾條古道過於驚險,地方當局怕因小失大,得不嚐失,便取消了收費。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