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巴郎《船遊散記》006低地大壩

(2025-10-16 01:26:35) 下一個

巴郎《船遊散記》006低地大壩

2023船遊阿姆斯特丹02

一一一一

 

2023年4月19日,遊船抵達阿姆斯特丹。盡管已是下午臨近黃昏,仍有許多遊客不顧坐船的疲勞,蜂湧著上岸去市區觀光,領略阿城的獨特夜景。

 

4月20日,9 - 15℃,天氣晴朗,藍天白雲,陽光燦爛,微風拂麵。早飯後,下船上岸,加入了一個市區遊City Walk 的臨時組團。乘坐短途大巴,約3站路即到達市區。由導遊帶著,先是在大街小巷裏轉悠,觀賞了猶太人紀念園、鮮花市場、鑽石工廠、以及荷蘭的若幹名人故居。隨之,是乘坐觀光遊船River Cruise 遊覽市區。

 

荷蘭這個國家的絕大部分地域都低於海平麵,因此而稱之為低地Holand,境內河流縱橫,港口眾多。荷蘭人擅長造船,在十四、五世紀時,也就是我國的明朝,荷蘭人的船舶就航行到了世界各地,如中國的台灣和東南亞等國,與當地通商貿易,還扮作海盜攔海搶劫,被稱為“海上的清道夫”。荷蘭海盜將大批貿易商品和搶劫來的豐厚金銀財寶,都送回國內,使國內變得繁華興旺。

 

500年前,為了通商的需要,於是在Amerstel河口修上堤壩Dam,以控製海水,不致倒灌,使這裏形成港口,深水流靜,適宜船舶停靠。人們移民到此居住,經商貿易,港口興旺發達,向周圍拓展形成城市,而命名為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即“阿姆河上的大壩”。又依據地理位置,隨形就勢,開挖運河,修理河道,使阿城內水網密布,舟輯往來,方便快捷,民眾安居樂業,益發促進了阿城的繁榮昌盛。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