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閑話266《另類詩友》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另類詩友》巴郎
近日來,人工智能的開發應用,在世界上激起了層層漣漪。特別是在寫作詩詞方麵,不論是古代詩詞,還是現代新詩,其工整快捷,詞藻華麗,遠遠的超前於人類詩人,令人歎而觀止。
然而AI這個另類詩友,卻是交不得的。
你看,在AI出現之前,但凡我們寫作詩詞,都要苦心孤詣,選擇詞語典故,精心構思、開宗明題、抒懷言情、起承轉合、歸納升華等過程,兩句三年得,一語淚雙流。反複思忖推敲,力辟蹊徑,以詩言誌,語不驚人誓不休。
可現在,有了AI,特會察言觀色,君未吐半言,它已了汝意,心有千萬語,再說皆多餘。中文語境下,AI對寫詩的需求解讀、創意推演、和文本輸出能力,都較人類同行有了質變,不可同日而語。AI寫出的詩,詞藻華麗,對句工整,美侖美奐,而且迅速快捷七步成詩,對詩詞創作的衝擊力巨大,無與倫比。
有了AI,發出指令,分秒成詩,如過去那樣,冥思苦想地寫詩,似乎再無必要。而詩人這個行業,也似乎再無存在的價值了。詩人啊,你的存在,尷尬呀。
其實這種窘境的存在,皆緣於人類基礎知識量儲備不足。人類學習知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小到老,經過了幾十年的縱向積聚。而且由於先天遺傳及後天環境的不同,形成了許多無形瓶頸,限製了知識的求取,使得每個人積聚的知識的質和量也是不同的,從而造成了人類智力和行動上的差異。
而AI卻與之相反。 AI就如同一個倉庫貨棧,它儲存著當今所有認可的知識。以當今知識的總和作為一個橫斷麵,它可以將這橫斷麵之前的海樣知識加以分析推理導引歸類,站在曆史巨人的肩上,攀上現有智慧的頂峰,形成獨特的檢索係統和整合機製,以便在有知識需求時,能夠迅速的呈現出來,為人類服務。
一個人的知識是有限的,而AI的知識是全麵的。因此,我們無須與AI比知識的量,若感覺到自己不及AI,或被AI超越,切勿大驚小怪,自愧不如,也不要心懷畏懼,自暴自棄。請記住,任何AI,都隻是一部由人製做出來的精準機器,它還得受人的指揮,它隻是按人的指令運作的。
AI對詩詞創作具有極大的衝擊性,但他終究難以取代詩人對詩詞的創作。因為首先,詩詞因情而生,詩詞創作發乎情,將心中所想用文字來描述,人類情感無法用數法來替代。其次,詩詞審美不具備唯一性,同一環境下有著多元化的領悟和創新,故人類的詩詞更為豐富多彩。再者, AI根據數據歸納和模型整合而寫作詩詞,適合通常和普遍的情況,有其形而無其神,難以表明詩人個體在所處環境內的獨特的感受,難以升華到詩人的精神層麵。
所以說,AI可以寫詩,而且能寫出大量好詩或好的詩句,成為詩人的“同行”,或者說是“對手”。但在描述詩人個體的情感的獨特性方麵,也就是詩詞的品質內涵的方麵,它不可能、或難於超越人的智慧的。有人說AI可以如人一樣地去學習和進化,但現在正在對此加以探討,在將來或有結果,但不是現在,所以大可不必杞人憂天。
詩人啊,請不要灰心,繼續你的創作吧,正因為你是“創作”,AI是“製作”,這就是兩者的智慧的差距。 AI無疑是詩人進行創作的得力工具,若有知識需求,我們利用AI即可輕易獲取廣博的知識,事半功倍,可以給人參考,擴大人的眼界。但切忌依賴AI寫詩或評詩。因為詩寫與詩評,是一種人類之“權限”,人定勝天,不要輕易放棄這種資格。依賴AI寫詩等於放棄詩人自己的靈魂,它所產生的惰性,必然扼殺我們詩學的進步之路。
========================
巴郎 記於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