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拾舊沙河夢》156。噬血兩江
巴郎長篇自傳《巴郎舊事》第一部:《拾舊沙河夢》
***** 夢牽少年時,拾荒百萬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細清洗這兩眼昏麻。
常憶起曾經少年英姿,轉瞬間已過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難料變化,人生似爐鐵反複錘打。
夕照驛道孑然歸去客,回首來路依稀是舊家。
巴郎 記於20191205 - 20201218
156。噬血兩江
進入67年夏天之後,中央文革,在林彪、江青授意之下,發出“揪軍內一小撮”、“支左支派”、“文攻武衛”等號召,煽動全國的造反派以暴止暴。風浪連天雲彩幻,武鬥進化難想象; 文明對話變謾罵,拳來腳往發扯光; 藤帽鋼釺棍棒舉,刀劍手雷機關槍; 全國的武鬥迅速升級。
成都,打響了全國武鬥第一槍。但就武鬥的規模和程度,卻遠遜於毗鄰的山城重慶。從66年底至68年底,重慶陷於了空前動亂中。66年12月,造反派與保守派,曾在市體育場內外發生數萬人大規模流血衝突,成為重慶的首次大規模武鬥。
到1967年,重慶的保守派式微,並在夏季前,土崩瓦解,退出了文革政治舞台。而造反派則分裂為兩大派:八一五派和反到底派。八一五派最早起源於重慶大學“八一五”造反兵團,而逐漸發展壯大囊括各行各業,成為重慶最大造反派別,等同於成都的紅成派。反到底派,則是因為立場見解不同,由八一五派分裂出來的派眾組成,迅速擴展,成為能與八一五派抗衡的強大組織。反到底派的派名,還是由劉結挺所取,因此自然是挺劉張支持省革籌的,等同於成都的八二六派。
重慶“八一五”造反兵團隊歌:
“八一五革命派勇敢戰鬥,可挨打,可挨鬥,決不低下革命的頭。
八一五革命派勇敢戰鬥,頭可斷,血可流,毛澤東思想決不丟”!
表達了與反到底派針鋒相對,勢不兩立的決心和意誌。
重慶群山巍峨,金沙江和嘉陵江逶迤流來,在重慶朝天門融匯成浩蕩長江,晝夜不息,奔騰而下。兩江環抱著的山城,有多個大型兵工企業,當時日夜開工,主要是為抗美援越生產武器裝備。八一五派和反到底派,在這些大型兵工企業中,各自都有著許多下屬組織和派眾,許多人還都是複員轉業退伍軍人和民兵,熟知武器性能和使用。近水樓台先得月,在江青同誌“文攻武衛”的號召下,兩派派眾都用自己生產的援外現代化武器裝備武裝起來,訓練戰鬥部隊,大炮坦克直升機,內河艦艇頻巡航,如果不是造反派不會開飛機的話,甚至可能會動用戰鬥機。雙方各自搶占製高點,道義上的和實際上的,與對手展開了炮火連天的全麵內戰。不死不休,聞名全國!
1967年7月7日,重慶兩派在紅岩柴油機廠發生衝突,進而武鬥,死9人,傷200人。武鬥中雙方首次使用了槍彈,揭開大規模武鬥序幕,很快蔓延全市。潘多拉的盒子打開後,重慶武鬥全麵升級,從使用小口徑步槍、衝鋒槍、輕機槍、重機槍和手榴彈,到動用坦克、高射炮和艦艇飛機,從巷戰到野戰,仗打得越來越熱鬧,規模越來越大,死的人越來越多。山城重慶,變成了戰場,血肉橫飛,宛若人間地獄。
在重慶南岸黃山上,抗日戰爭時期,曾辟為蔣介石的別墅,50年代改建為工人療養院。此時則被八一五派群眾組織占據作為武鬥據點,建立了所謂“黃山警備區”,據點內部有才子自編《黃山戰歌》,並廣為傳唱:
“都愛黃山好風光,我愛黃山是戰場。
山下長江炮聲響,山上鬆林紅旗揚。
站在山頂放眼望,五湖四海胸中裝。
毛澤東光輝思想來武裝,紅色江山萬年長,萬年長”!
歌中唱的“山下長江炮聲響”,是指當時該派以改裝艦艇組成的“長江艦隊”,溯江而上,與反到底派在江岸上的幾處武鬥據點,展開炮戰。
67年的7 - 9月間,重慶變成了血雨腥風的戰場。重慶兩大派造反派組織共發生武鬥數十次,動用了大量槍炮、坦克、炮艇等現代化軍械兵器,甚至使用了軍艦。全國最大一場武鬥,是重慶楊家坪武鬥。出動軍艦、大炮、坦克等重武器,死亡100餘人,失蹤600餘人,共受傷3000餘人,包括老弱婦孺。楊家坪、謝家灣地區作為主戰場,破壞極慘,街道被焚毀近半。後經林彪付主席、周恩來總理直接幹預才停止。
除市區外,周邊縣區的武鬥劇烈程度,也不遑多讓。例如,67年7月底一周內,榮昌縣兩派共700多人左右參加武鬥,死亡78人。其後,望江機器廠造反派施行報複,用3艘炮船組成艦隊,沿長江炮擊東風造船廠、紅港大樓、長江電工廠及沿江船隻,打死24人,傷129人,打沉船隻3艘,重創12艘。同日,武鬥隊又將坦克開出,經沙坪壩到市中心解放碑示威。兩派在解放碑激戰,交電大樓及臨近建築被焚毀。沙坪壩區潘家坪發生大規模武鬥,雙方死亡近百人。歇馬場發生3000多人的武鬥,雙方死亡40人。
又例如,涪陵地區發生持續武鬥,當地駐軍介入,使用炮艦轟擊城區,驅散武鬥人員,完全是一場正規戰爭的打法。幾萬造反派派眾,退入川東名寨栗子寨,繼續對抗正規解放軍的打擊達數日,最後彈盡糧絕,不得不宣布投降,全部繳械撤走。
這是在一個荒謬的年代發生的悲劇。
1968年,“派性武鬥”達到高潮,為了“捍衛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重慶造反派雙方的革命群眾,精神抖擻,鬥誌昂揚,刀山敢上,火海敢闖,有《水調歌頭-人生》為證:
“挫折無須驚,爭鬥伴人生。恰如雨落風過,滌蕩塵埃淨。強敵高聲叫罵,一似為我喝彩,何必放在心?任他昏天黑地,靈台自然明。
曆坎坷,經磨礪,性最真。真金不懼烈火,重擔壓骨身才硬。人生風霜雨雪,更兼天翻地覆,難以求安寧!看烽火正未了,整裝再從軍”。
68那一年,從年頭至年尾,武鬥的槍炮聲震耳欲聾,經久不息。到處刀光劍影,槍林彈雨,驚心動魄,死傷無數,人間悲劇,甚至慘無人道地互相殺俘。“十億遭蒙蔽,豆箕痛相殘”:
“舉國武爭古未聞,神洲處處鬧紛紛。
前赴後繼去造反,視死如歸望成仁。
槍擊市井擾民夢,炮轟城垣碎生魂。
敢問蒼天因何罪?血染大地添新墳”!
直到68年底,重慶武鬥最後在政府和軍方的壓力下停止,兩派頭目隨後都被抓獲,被判處無期徒刑。重慶武鬥期間,有不下20處地方埋葬著死難者,也有造反派建造的3處正式的烈士墓地“紅衛兵公墓”。文革之後,這些墓地都被撤除,死難者屍骨由家人遷葬。
而隻有重慶市沙坪壩區沙坪公園內的“紅衛兵公墓”,仍被完整保留著。沙坪壩一帶原是八一五派的勢力範圍,所以公墓中安葬的,都是八一五派派眾及家眷。這裏現存113座武鬥死者的墓碑,掩埋了404人的屍體,死難者中最小的年僅十四歲,最大的六十歲。
公墓裏有座無字碑,其原因是這樣的:
一對建設廠的夫妻,丈夫是八一五派的高級核心骨幹,妻子是總部話務員。後因有人進讒,懷疑妻子是反到底派臥底間諜,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兩人分別被八一五派秘密處死。因為“間諜”一說並無實質證據,其生前友好力薦合葬入八一五派“紅衛兵公墓”。但又不能按“烈士”的名分立碑,碑文就空了下來,最終成了無字碑。
這座全國唯一現存的武鬥公墓,靜靜地矗立在鬧市的山坡上,無語地傾訴著那曾經發生過的故事,默默地見證著過往雲煙歲月滄桑:
斯人永逝天地隔,冷雨秋風濕衣襟。
雛菊雪白紅燭淚,遙祭墳頭草青青。
巴郎 記於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