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巴郎閑話222 - 《華瑩山上》

(2024-05-07 00:13:10) 下一個

巴郎閑話222 - 《華瑩山上》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秋遊故鄉散記》22

20231025 周三 晴陽 9 - 20℃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汽車在崇山峻嶺中穿行,一路向東,到了廣安。

廣安原是南充地區的一個縣,現在分離出來,自成一市。

川北俗語道:“銀嶽池,金廣安”。說的是嶽池多田土,是產糧區,出產白米,而廣安多山地,缺水灌溉,隻能種植苞穀洋芋紅苕高梁這些粗糧。雖說這些粗糧加工後其顏色燦黃如金,煞是中看,但中看不中吃,不論是口感,還是營養吸收等,都遜於細米白麵的。所以,廣安一帶,山民的生活,卻是要比平原民眾艱難,粗糧的產量低,易受環境影響。每逢旱澇蟲疫等天災,或是嚴冬之後鬧起春荒,家無隔宿之糧,地無野菜充饑,總是饑腸轆轆,難以裹腹。饑荒造成缺乏營養,使人營養不良,會出現麵有菜色,心荒意亂,頭暈腦脹,噁心嘔吐,全身無力,水腫黃疸,倒臥床上,一病不起。人,到了如此悲慘境遇,為了生存,隻好拋棄尊嚴,拖家帶口,背井離鄉,外出乞討,苛延殘喘。

自古以來,“廣土安輯”,都是百姓的摯願。廣安境內有著著名的華瑩山區,幾千平方公裏的高山大川,峰巒相接,林木茂盛,山高林密,曆朝曆代都是土匪強盜活躍之地。他們占山為王,打家劫舍,搶奪財物,甚至戕害生命。艱難的生活重壓,也養成了山民們剽悍抗爭的性格,他們嫉惡如仇,豪俠仗義。在饑荒年間,民眾饑寒交迫,流離失所,無奈隻好揭杆而起,聚眾起義,劫富濟貧,嘯聚山林。雖然屢經官府分化瓦解、派兵鎮壓、封賞招安,卻是屢禁不絕,火種難滅,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演釋著一出出震撼人心的悲喜劇來,傳頌千古,在正史野聞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一一一

近代史中,華瑩山曾一度燃起革命星火,幾度欲成燎原之勢。

1920年代,革命黨人楊闇公吳玉章等人,為響應“民族、民主、民生”三民主義,實現國父孫中山“耕者有其田”的主張,曾在華瑩山區組織農會,教育農民為了改變自身悲慘命運,與封建地主進行抗爭,要求減租減息,進行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喚醒了千千萬萬的民眾,在農村掀起波瀾壯闊的變革風暴,觸動了統治階級根本利益。於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右翼政客軍閥,於1927年4月,驟起發難,舉起屠刀,揮向革命民眾。一時間群魔亂舞,刀光劍影,槍林彈雨,革命者被繩捆索綁,投進監獄,或被送上斷頭台,砍頭槍殺示眾。

白色恐怖,並不能使革命黨人屈服,他們從地上爬起來,擦幹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體,又重新戰鬥了。他們不再溫良恭儉讓,不再做馴服的羔羊,他們拿起刀槍,高擎紅旗,如同他們的先輩,舉旗起義,占山以抗。在華瑩山區,組織紅軍遊擊隊,開拓革命根據地,建立革命政權,一時間風雲際會,星火幾成燎原。

可惜好景不長。華瑩山距重慶不過百餘裏地,華瑩山革命形勢,使敵人驚恐不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敵人布署重兵,對紅軍根據地反複圍剿,石要過火,人要過刀。在強大敵人麵前,紅軍以弱敵強,輸多贏少,加上戰略布局猶豫不決,致使於1935年被敵人最終擊破抵抗,占領蘇區,紅軍所剩無幾,被迫長征轉移。

燎原火勢被撲滅,革命陷於低潮。但是,民眾覺悟一旦被喚醒,就決不會再度沉淪。僥幸躲過敵人屠殺的黨人,在紅軍走後,秘密聯絡,再度拉起遊擊隊武裝,走進高山密林,勇敢地反抗敵人的統治。

從土地革命到人民中國,二十多年時間內,華瑩山遊擊隊在敵人重慶陪都旁邊,不屈不撓,前赴後繼,與敵人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殊死鬥爭。他們除奸殺惡,與敵人正規軍和民團作戰,開辟革命根據地,紅旗不倒。他們教育喚起民眾,懲治地主,平均地權,得到民眾擁護。他們收集情報,護送幹部,為最終解放重慶獻力巨大。

華瑩山遊擊隊的英勇事跡,經過親曆者的講述,和戲劇般地渲染,早已是大智大勇充滿驚險的英雄故事,膾炙人口津津樂道的俠義傳奇。

一一一一

雙槍老太婆的故事,自巴郞記事起,既已知嘵,一輩子,反複聽人講述,其情節、其場景,大概是最為熟悉的了,其個性性格,尤如華瑩山上滿山怒放的映山紅,飄飛天涯舞美裾,漫走海角展英華,獨特火烈,紅遍山崖。

據說,雙槍老太婆實有其人。她姓陳,閨名聯詩,出生大戶人家,從小家教甚嚴,詩書禮樂融匯貫通。她鵝蛋臉,留著一頭短發,眼睛很漂亮,身穿一身素色旗袍,非常秀麗文靜,看起來像一個知識女性。她在重慶某女子學院就讀時,景慕風流倜儻的青年老師華子雲,陷於愛河不能自拔。華郎是堅定的革命黨人,奉上級指令回家鄉組織工農暴動對抗白色恐怖,她不顧父母勸阻,毅然追隨華郎回到華瑩山區,兩人結為夫妻。

她天姿聰惠,且又敏捷勇武,民間傳言她善於奔走,疾步如飛,神出鬼沒,雙槍使得出神入化,彈無虛發,百發百中,為華郎保駕護航。她帶領遊擊隊員轉戰華鎣山,開展武裝鬥爭,做了許多豪俠仗義的奇事,名震一方,百姓愛戴讚頌,敵人聞風喪膽。

抗戰烽煙四起,為反對日寇侵略,川鄂湘黔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一部,開赴前線抗日。在行軍途中,意外遭受友軍中親日綏靖勢力伏擊,傷亡慘重,華郎受傷被俘。她拚死突出重圍,潛回華瑩山區,紅旗不倒,誓報此仇。她與組織重新取得聯係,聯絡舊部,發動群眾,建立遊擊隊,自任司令,東山再起。日寇投降抗戰勝利後,她領導的華瑩山遊擊隊,在重慶陪都邊上,與敵人鬥智鬥勇,頑強戰鬥數百次,鬧得風生水起,捷報頻傳。她的颯爽英姿,使敵人驚恐萬分聞之色變,使人民讚頌四起風傳八方,被尊稱為“雙槍老太婆”。

重慶解放時,反動派喪心病狂,布置殺害關在獄中的革命誌士。雙槍老太婆根據上級提供的情報,大膽計劃,將遊擊隊化整為零,喬裝打扮,混入城內。然後製造混亂,驟然襲擊,出奇製勝,攻入關押革命誌士的渣滓洞集中營,成功地營救出被捕的同誌們。雙槍老太婆與華郎承受了多年的生離死別,今日逃出生天,夫妻聚首,再續一段佳話。

一一一一

說到雙槍老太婆,就一定會提及江姐。這兩代女人,兩代革命者,有著相類似的遭遇,走上了為革命奮鬥終身的同一命運,譜寫出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傳奇。

江姐實有其人。她出身貧寒,自幼進重慶紗廠當紡織女工,造就了她堅毅執著的性格。她積極參與工會工作,加入組織成為黨人,領導工友與資本家廠方談判鬥爭,爭取改善工人的切身利益。後被市委送入重慶大學學習,負責革命刊物《挺進報》的傳抪,以輿論為工具,揭露敵人罪惡,宣傳革命輝煌,使敵占區人民了解形勢,人心所向,推動了解放的進程。

江姐與革命者彭詠梧結為夫妻,產有一子。彭在川東家鄉奉節,組織農民暴動,被內奸泄密被捕處死。江姐忍住悲傷,隻身離開重慶,奔赴離奉節不遠的萬縣市,試圖收拾殘局,再次組織暴動。不料被叛徒出賣,大批敵特偽裝尾隨,終於在3個月後,在萬縣市營盤路,將江姐捕獲,關押在重慶渣滓洞。江姐在重慶市委擔任重要職務,敵特試圖通過江姐,了解市委詳情,好將我地下組織一網打盡。可是,敵人的妄想注定是要破滅的。別看江姐是一柔弱女子,可其心智堅如磐石。在敵人百般利誘和嚴刑拷打下,江姐遍體鱗傷,死去活來,可她意誌頑強,堅韌不屈。她明白地告訴敵人:“上級的姓名地址我知道,下級的姓名地址我也知道,但那是革命的秘密,休想從我的嘴裏說了出來”。敵人用上了百般手段,也徒然是枉費心機。重慶解放時,江姐與其他被關押的同誌們一道,慘遭敵人殺害。

一一一一

1960年代初期,年青的軍旅劇作家閻肅來到重慶,準備為其創作搜集素材。在重慶的日子裏,他參觀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監獄遺址,耳聞目睹了華瑩山雙槍老太婆和江姐的事跡和遺物,使他身心受到極大震撼。

春蠶到死絲不盡,留贈他人禦風寒。

峰兒釀就百花蜜,隻願香甜滿人間。

他對革命先烈們的感動和崇敬,觸發了他的創作願望。在其後的幾天裏,他飲食不安,夜難成寐,腦海中總是泘現出革命誌士的英雄群像。終於,他抓住了一閃而現的創作靈感,連續三個日夜,寫出了歌劇《江姐》的初稿。然後,他又立馬再創作,將故事發生地點定在華瑩山區,將雙槍老太婆的故事與江姐的故事有機地交織起來,以便更好的展示革命者的堅定信仰、堅毅勇為、堅韌如鋼、堅強不屈的精神,和忠於理想不負初衷前赴後繼繼往開來的豪邁氣概。

故事梗概:江姐接受市委指令,奔赴川北,與在華瑩山遊擊隊任政委的丈夫彭鬆濤會合,加強遊擊隊的領導力量。不料,在去華瑩山的路上,卻見彭政委被敵人殺害,砍頭示眾。江姐強忍巨大悲痛,在遊擊隊司令員雙槍老太婆的支持下,高擎丈夫留下的紅旗,舉起丈夫用過的手槍,擦幹眼淚,鼓勇而前,繼續戰鬥,去實現先烈遺誌。在江姐領導下,遊擊隊主動出擊,懲治貪官汚吏土豪劣紳,襲擊軍營截獲軍車,潛伏臥底竊取情報,消極怠工破壞設備等,尤如一枚釘子,楔入了敵人心髒,遲滯敵人的倒行逆施。同時,她大力發動群眾,擴大根據地,革命鬥爭如火如荼,有聲有色,勝利捷報傳遍四方,星星之火,已在華瑩山區形成燎原之勢,加速了重慶解放的進程。

不料形勢驟然惡化,叛徒甫誌高引領敵特,化裝混入山區,查探到江姐蹤跡。為掩護同誌撤退,江姐怒斥叛徒,被捕入獄。江姐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大義凜然,顯示了黨人的青鬆氣質紅梅品格,在解放前夕,英勇就義。雙槍老太婆聞訊,化悲痛為力量,最終配合劉鄧大軍,解放重慶,解救出眾多被捕戰友。並設計追凶,抓住叛徒,祭於江姐靈前,以慰先烈。

閻肅先生,下筆如走龍蛇,對《江姐》初稿精雕細琢,在一個月內完成劇本,立即排演,在全國演出。《江姐》歌劇,文筆優美,描述細膩,情節生動,內涵豐富,許多對話、歌詞、唱腔、情景,發乎情,止乎義,既上連革命大節,又下接曆史地氣,一經演出,即風糜全國。江姐、雙槍老太婆、和華瑩山遊擊隊的英雄形象,膾炙人口家喻戶曉,實乃文藝舞台上匠心獨運的現代佳作,堪稱革命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相融匯之傳世經典,永遠傳頌,曆久彌新。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 記於 20231211

 

 

雙槍老太婆

 

 

 

江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