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巴郞筆談》017:有教無類

(2024-05-19 00:48:55) 下一個

《巴郞筆談》017:有教無類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教育,古往今來,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命題。

 

中國崇尚儒教,孔孟之道敬奉“天地君親師”,力行“仁義禮智信”,指點人們“修身齊家”,注重個人修養,孝悌父母關愛家人睦鄰好友克己為人,然後方可去“治國平天下”。

 

人民中國成立後,嚐試教育改革,倡導“德智體”並重。著眼點在培養品德高尚知書明理健康快樂的勞動者,提升整體的文化修養素質,勝任社會主義社會的職業需求。

 

而幾十年後的今天,教育不再麵向普羅大眾,不再是“有教無類”,學校教育外,家長們受到蠱惑,爭先恐後地送孩子去各類補習班課外輔導等,力圖使受教育者要與眾不同,出人頭地,高人一等,將愚童造就出精英。

 

精英不同凡響,耀宗光祖,能為祖墳多添一縷青煙。但就社會而言,對精英的需求畢竟有限,金字塔的底座,到底還是由無數普羅大眾築成,隻有基礎牢固,金字塔才能築得更高,而精英,也才有用武之地。不然,精英過多,供過於求,成了白菜價,名校博碩生,爭搶著去小學幼兒園就教,豈不是成了笑話?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021100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