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巴郞。《文友會周記》022《馬蹬發明》

(2024-05-16 01:38:20) 下一個

巴郞。《文友會周記》022《馬蹬發明》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0220730

天斌的畫,總給人一種厚重感,那是峽江固有的底蘊,承載了千百年的的風雨波濤。

我來往峽江許多次,每次都心情激動難平。船行峽中,披襟臨風,看千山萬嶽撲麵而來似壓在心上,使人喘不過氣來。一葉孤輪,隨洪波洶湧順川而下直濟江漢,使人頓生豪情滿懷。

峽江啊,永遠在夢中!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0220729

@L.R?,你的新畫作,讚!

我不懂畫。但看這幅水彩,布局得當,色彩搭配,意境交融,情趣盎然。細細看著,很是順眼,可以掛到牆上了。[ThumbsUp]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0220727

@亞軍(阿森)?,謝謝關注《閑話》。

乒乓外交,促成中美建交,是一段經典佳話。現在回思,仍覺得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交合,不可置信!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WOMEN EURO FOOTBALL 2022

熱烈祝賀 

英格蘭女足進入決賽!

SUNDAY FINAL WILL BE AWESOME ![Worship]

@熊鷹(Ying Xiong)?,

還是去鴿子廣場吧,與成千上萬的人,同呼吸,共命運。哈[OK]

肯定的。

1,football coming home 

2,英格蘭女足進入決賽

3。英女足表現優異,而德法在QF時就疲軟

天時、地利、人和,造勢已成。許多公眾場所,都會人氣滿滿,來個錦上添花。

或許今年,英格蘭足球會鹹魚翻身,捧杯凱旋呢!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0220725

安然講英國曆史。@L.R?,哈,這節目拍得,跟你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人就能把節目製作出來了。

巴郎曰:有一個細節,似乎與事實不符。

馬蹬的發明,紛紜以久。我寫戰爭史詩《沙場行》時,查詢過,決不會是中國人的發明,不要冒領。

在先秦之前,戰國時期,馬軍以戰車為陣,稱多少“乘”。在西漢初期,仍是如此。四野八荒部族,如大食、匈奴、大秦、波斯等,出現單個騎兵,要早於東方九洲。這毫不奇怪,因為境外多為遊牧民族,從小就接觸馬匹,強於華夏農耕民族。

據說,馬蹬最初出現於波斯,靠借騎兵的快速機動,最終能對抗羅馬帝國的步兵戰陣,橫掃歐亞。西漢武帝時,由於匈奴經常騷擾,漢軍習練胡騎,棄戰車而練單騎,配上馬蹬,及西域好馬,逐漸雄起。最後由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深入大漠,七敗匈奴,將其逐出漠北。

匈奴後棄亞入歐,在匈牙利建立帝國,南下羅馬,西指法德英倫,直到威爾士。那條紅色短翼怒龍就是匈奴象征,威爾士王室,則是匈奴傳人。

巴郞記於20220725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0220723

羅兵問:@巴郎?平時有沒有打打乒乓球?

@羅兵?,是的,我平時在打乒乓球。每周2-3次,堅持了10多年了。

乒乓球是一個很好的運動。它不如蘭球羽毛球激烈勞累,所以能夠堅持下去。而且,它要求技巧,快速反應,敏捷善變,可從中生出無窮樂趣,樂此不疲嗬。

建議:大眾參與,將國球發揚光大。

羅兵:@巴郎?非常好的運動!

巴郞曰:是的。乒乓球是一種非常好的遠動,即鍛煉了身體,也升華了心智。

國球的普及程度很廣,老少男女皆宜。不光國內,倫敦的帥哥美女也為數眾多,而且頗為生猛。社交其次,打球為主。

有球友說,一天不玩球,骨頭就發癢。每天打一會,身健又體康。那種對打球的專注,入迷,實在令人歎為觀止。打球,是他們的第二生命,唯一愛好,除了打球,真無事可做。

老了,有一個愛好,是好事,為球友們的持久作戰點讚!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晏:讚巴郎《拾舊沙河夢》65不平則鳴!文革辨論階段出現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句子:保皇有功,麻餅倆封,我已解手,你就吃不完……

潭:讚巴即記憶深刻![

巴郞曰:在沙河廣場的鳴放辯論,應該是66年的8月以後,到67年1月的奪權風波。這一階段,大串連、破四舊等方興未艾,民眾開始參與文革。由於立場觀點的不同,保造兩派正在形成,力圖宣傳本派觀點,爭取民眾。

“要文鬥,不要武鬥”。此時還是比較文雅的。雖然罵罵咧咧,但還沒有大打出手。要從67年4月以後,給“二月鎮反”平反,才開始文攻武衛的。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0220722

巴郞曰: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於改革開放,引進了不少港台文藝。

鄧麗君的糜糜之音,曾傳遍大街小巷,人人能唱。

記得電視劇有《上海灘》,曾風糜一時。特別是《霍元甲》,以及續集《陳真》,講述中國武術對陣外國群雄。看得血脈賁張,激起俠義滿懷,小小年紀,也恨不得涉足江湖,為國家爭光,為父老爭氣。

一晃40年過去了。國家強大,終於位居世界前列。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0220719

巴郎:@晏永超(超哥)?,@亞軍(阿森)?,

寫、貼、和觀看大字報,是文革初期的一大景觀。成千上萬的人,熙來攘往,如逛鬧市,指戳喧嘩,煞是熱鬧。

想同學們依稀還有印象?

晏超:巴郎在那個票證年代,多數家庭吃穿都是有很大問題的。因父親是個醫生,同食品站的屠工李如富關係很好,當時沒有人吃得豬牛羊下水,現在爭著吃的腸,肚,羊胎,牛油等都是我家的。我和父親就抬在苧溪河裏去洗,回到家裏烹飪出來,滿街飄香,引過往行人駐足觀望聞香。

文革期間,因我家是木板竹房,冬不禦寒,夏不抗熱,四麵漏風。

有眾多好事者,給我家貼上了層層疊疊的大字報,內容是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真是何天怨枉!母親一句話道出了大字報的好處:娃兒,這不很好嗎?一點不漏風了。母親樂觀的生活態度,教我步步成長。真的感謝那個難忘的年代。

巴郎:@晏永超(超哥)?,

你說的李如富,我對他還有點印象呢。

找屠場開後門,弄點不要票證,便宜豬下水,我媽媽也有做過。一門心思為了家人,飯菜中有點油水。這些陳年舊事,說來年輕幾代是難以理解的了。哈。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誠邀熱愛文學的朋友,加入“文友會”群,

增添人氣、活力,以文會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