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文字的功用》巴郞

(2024-04-13 00:34:48) 下一個

20240413

 

《文字的功用》巴郞

 

最近有網文,談及馬英九到北大講演。說到這個英字的最後一筆,應該是“點”而不是“撇”,隻有北大寫對了。他的評論引起了網友們的議論紛紛。

 

其實呢,從文字方麵來說,馬先生所作出的強調,一點不言過其實,一點都不過分。點橫撇捺的應用、整個字的結構布局等,都是應該有所講究的。這不光是從書法的角度來看,它的美觀賞眼,它的公正嚴謹,可以彰顯出這個字的獨一無二。而且從學習的學生的角度來說,每個字都有規可循,加深學習和記憶,以至於隨手而寫,終生不忘。

 

但如果從語言方麵來說,關鍵在於表情達意。看見這個字,首要的是,能估摸出來它的內涵,它的意義,而對它的文字形式,其實是放在第2位的。就說這個“英”字吧,它最後一筆是一點或者一撇,對我們理解它所構成的這篇文章來說,是沒有任何不同的意義的。不管它是用點或者撇收尾,隻要我們能夠認出它是一個英字,並能按照英字聯係上下文去理解,它的語言功能就實現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