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巴郎。《拾舊沙河夢》147。食中百味

(2024-04-20 02:16:10) 下一個

巴郎。《拾舊沙河夢》147。食中百味

巴郎長篇自傳《巴郎舊事》第一部:《拾舊沙河夢》 

 

 ***** 夢牽少年時,拾荒百萬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細清洗這兩眼昏麻。

常憶起曾經少年英姿,轉瞬間已過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難料變化,人生似爐鐵反複錘打。

夕照驛道孑然歸去客,回首來路依稀是舊家。

巴郎 記於20191205 - 20201218

 

 

147。食中百味

 

其實,從百貨公司售貨,到飯店餐館打雜,對我媽媽來說,角色的轉換太突然,猛然之間,難以適應,就覺得非常難受,痛苦萬端。經過幾個月,適應之後,倒不覺得那麽不堪,那麽難以忍受了。每天按部就班,點卯打雜,叫你做啥你做啥,不須思維動腦筋,苦了筋骨,閑了心誌,反倒覺得這種生活,不攙雜絲毫名利,無權財之爭,簡單純一,用自己的雙手勞作取酬,也還自在。

晚上下班之後,還要例行地進行2小時的政治學習,繼續端正思想,徹底肅清流毒。隔三岔五地,縣裏為適應各級上司的指示精神,掀起種種政治活動,每當此時,造反派就會將牛鬼蛇神黑五類,紅色派壞頭頭們,掛牌戴帽,遊街批鬥一番。除此之外,在飯店廚房打雜,簡單易行,不難應付,隻要你老實聽話,踏實肯幹,手足勤快,眼尖嘴甜,不惹人厭,工作倒是能駕輕就熟的,也似乎沒有剛來時那麽苦累了。

 

我媽媽是山裏妹子,自小就跟在外婆身邊,學會了做飯做菜。那時家窮人口多,飯都吃不飽,沒那多講究。說句難聽不客氣的話,做家常飯菜,那就不算是烹飪。那時隻求填飽肚子,粗糧細糧糠菜瓜果,加入幾瓢水,搞成一鍋燴,就象煮燉豬食一樣。煮熟差不多了,大家自舀一碗,狼吞虎咽,吃下去了事,從不注重食品菜肴的色香味的。參加工作,有了家口後,又一直忙於工作,在食堂吃飯,很少在家裏做飯,也就沒有了捉摸廚藝的時間。

這次到飯店打雜,雖然是幹粗活,洗碗擇菜掃地抹灶,苦累不堪。但成天儕身於特級一級二級廚師中間,至不濟也是三級廚師,都是領有廚師證能獨立操作獨當一麵的能人,卻是頗有收獲。這些川菜高手,浸淫於廚藝多年,有的甚至掌杓了一輩子,身手矯健,動作敏捷,不差分毫,恰到好處:

精挑細選蒐食料,去蕪存菁質量好。

片薄絲細刀工巧,慢文快武火候妙。

煎炸溜炒鹵扒爆,蒸煮燴燙熬煨煲。

勾調佐配端上桌,色香味美惹心跳。

當一個廚師也不容易,首先是原料的選擇,其色澤、質地、鮮陳、搭配等,都要仔細考慮,斟酌配伍。其次是刀工,非得數年的水磨工夫,才能練得靈活如指,隨心所欲。再次是火候和調料,要恰到好處,過猶不及,都會影響到菜肴的口感和滋味。裝盤餐具亦有講究,竹木陶瓷銀石豌盞,要充分體現出色香味型。

這一條條一件件,層次分明,等級細致,要花費時間精力去學習體會實踐升華。決定廚師水平的,是考證。從學徒青工,考上三級,說明你技藝達到了獨立操作水平; 考上二級,說明你可帶徒實習; 考上一級,說明你具有管理廚房推出新菜肴的能力。特級廚師,則多是鎮廚之寶,培養新人,設計新的菜肴,繼往開來,創造保持名牌。

 

俗話說:近朱者赤。川菜的作法,一定是有傳承的。身在廚房,儕身高手之間,耳聞的是他們切磋廚藝,眼見的是他們展示廚工,耳聞目睹,日沉月浸,自然地潛移默化,無心插柳柳成蔭,對菜肴的選料、搭配、烹飪、裝飾,其色香味型,也有了新的認識,理論指導實踐,自己的烹調水平,也上了一個台階。

從那以後,我家的飯菜變得精致起來。我媽媽每看到一樣心儀的菜肴,回家後總要實際操作一番,反複實踐,直到自認為差強可比飯店大師水平。而每做好一味菜肴,又常常邀請親朋好友品嚐。這種實踐,從文革之後,一直持續了幾十年。我們這些兒女,以及我們的兒女,都有幸能飽啖我的母親的廚師水平的廚藝,終身難忘其個中滋味。而且,若你會做菜,又好客,其名聲會不翼而飛,使得家裏也經常門庭如市,高朋滿座,品賞佳肴,評頭論足,倒給父母的晚年生活帶來許多歡樂。

 

飯店餐館,是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民以食為天,除了一日三餐填飽肚腹之外,人們還會追求飲食的更高層次。餐館能提供優雅的環境,和豐盛飯菜,使人們在大快朵頤的同時,也能欣賞色香味形的藝術。

而餐館的職工,雖然分工不同,但卻能合作協調,琴瑟和鳴,向食客展示出這種藝術。在藝術表演中,常在後台或樂池中,安排藝人們演奏各種樂器,為表演伴奏音樂,烘托渲染。類似於此,廚房是飯店餐館的後台。廚師們,操刀持鏟,在廚房油與火中,精心烹調,要為食客獻上一桌好菜。而餐館的前台,自然就是餐廳了,在前台表演的,也就是服務員了。

 

服務員舊時也稱為夥計堂倌小二跑堂等,是為食客的口腹享受提供服務的。餐館是分有等級和層次的,普通餐館,為招得食客,小二堂倌的態度大多比較謙恭:

馬蹄水袖青布帽,腰係圍裙抹布抄。

帶笑三分謝光顧,拿手菜肴細介紹。

殷勤侍候語風趣,賓至如歸見周到。

戀戀不舍送出門,盼君再臨效微勞。

也有餐館老板,為招徠食客,派出夥計跑堂,卑躬屈膝,去散發傳單,街上拉客,大打折扣,許以好處:

謙卑微笑掛臉上,點頭致意招呼打。

躬腰拉門迎客入,讓座敬煙又奉茶。

趨炎婉轉侍左右,不厭其煩把貨誇。

買賣成功皆歡喜,交易失敗怨言發。

大中飯店餐館的服務,則不必如此去巴結食客,多以拿手菜名牌菜取勝,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氣度上雍容華貴些,也講究禮儀規矩:

長袖善舞作東主,掃榻以待迎嘉賓。

誠意招徠四域客,善念融通八方心。

醇酒佳肴品風味,歡歌笑語奠友情。

一生二熟三至交,還望今後多光臨。

 

自然地,也並不是所有服務員都禮儀周到,賓至如歸。將別是在文革中,更是如此。革除了孔孟之道,大家平等,都是革命群眾,不存在誰伺候誰,服務員們:

打扮入時容貌俏,櫃台之後把手抄。

摔東砸西對主顧,言三語四阻選挑。

頤指氣使有脾氣,冷若冰霜無微笑。

店大欺客勢利眼,花錢買貨受氣包。

你來吃飯,花錢怎樣?我為你服務,隻負責收錢開單,你也長有兩腿兩手,憑單自去廚房窗口,將飯菜端回飯桌享用。

當然,態度生硬粗魯,隻是偶爾為之,畢竟是少數。多數時間,為完成餐館定額任務,還是需要打起精神,露出笑臉,賣力向食客推銷:

王婆賣瓜善自誇,滿口諛語眼不眨。

前後矛盾露馬腳,投其所好敢說假。

請客送禮加回扣,羊毛還從羊身拔。

交易完成錢到手,人走茶涼看落花。

 

當然,在前台盡力表演的,服務員,隻是輔角配角,而食客,才是當仁不讓的主角。自古以來,隻要你有錢,付得起餐資,任何人,三教九流,紅男綠女,都可在餐館裏,點上飯菜,或獨享,或共食,享受服務,當上一回花錢的大爺。

餐館就餐,有公私之別。論公,單位公關,接待上下級,招呼關係戶,構建人際網絡,少不了餐桌上的交流吹捧:

花花轎子人人抬,騰雲駕霧好自在。

會前會後恭維湧,台上台下馬屁蓋。

你吹我捧友情固,送往迎來心扉開。

偶見君子不隨俗,反受譏諷難辯解。

也有生意夥伴,互通往來,或雅間或大堂,探討計劃細節,達成合作意向:

合作協調為共嬴,一人有事大家幫。

善意綿長達四海,真誠悠遠致八方。

高朋座上笑語頻,摯友杯中美酒香。

華宴散去天涯別,夜賞明月共輝光。

不論是公關或是生意往來,都不離重逢舊朋友,結識新朋友:

你揖我讓排坐次,珍饈美味擺上桌。

菜香四溢笑顏濃,酒過三巡話語多。

歎為知己相見晚,喜結摯友杯觥錯。

人生得意須盡歡,何妨一醉夢南柯?

 

在此過程中,煙酒茶是少不了的。特別是酒,更是公關利器,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無往而不利。醇酒佳釀,付與有緣,造就了嗜酒一族:

好酒貪杯成習慣,杜康在手醉鄉歡。

聞香知味訪陋巷,尋水探源入深山。

吟風弄月伴孤影,醇曲佳釀待有緣。

難學謫仙飄逸態,常枕黃梁夢中眠。

酒能成事,也能壞事,少飲為佳,過飲則醉酒,擾亂神誌,做出在正常清醒狀態下絕不會做的窘事,如暴躁激怒:

心氣鬱悶盈胸臆,熱血逆衝虧脾腎。

虛火上行眼目赤,脊髓下阻頭腦昏。

神誌欠舒激暴躁,精元不暢欲泄憤。

雷霆過後風雨息,思前想後又悔恨。

甚或使用肢體語言,拳腳交加,大打出手:

一言激起雷霆怒,針鋒相對不讓步。

口沫橫飛譏諷罵,目眥圓瞪烈焰吐。

你推我揉動肢體,拳來腳往泌腎素。

為保麵子鬥閑氣,於事無補兩痛苦。

 

私宴,則多在家人親友間。逢年過節,婚喪壽誕,調動升遷,生死聚別,百樣原因,千種理由,都可成為聚宴的起因。正式的要發請貼,但大多親友聚會,都是定好日期地方,口口相傳,互打招呼,到時自行前來即可。

在困難時期,物質缺乏,錢囊羞澀,東主盡其所有,辦成一桌家宴,招待親友:

鄉土菜肴擺桌上,家常風味夢裏見。

父老叔婆來祝福,姑嫂弟兄把酒添。

杯盤碗盞頻交錯,道德禮儀常探源。

隻今一別難再會,暢飲千杯心惘然。

文革後期形勢好轉,物質逐漸豐富,有那囊中充盈愛顯擺又特別眷顧親情的親友,隔三岔五地,挑起一個因頭,要在一起聚上一聚,願意去餐館訂上幾桌,款待大家,一則免卻自家烹調之苦累,二則也可體驗佳肴美食,一舉雙得:

親友邀宴在酒樓,珍饈百味排桌上。

歡聲笑語來烘托,推杯換盞難抵擋。

當年情誼細表達,今日理想慢磋商。

世事如局常翻新,故人散盡茶杯涼。

 

親友聚餐,少不了家長裏短,互致問侯,特別是老人家們:

叔伯鄉親盡滿座,三姑六婆聚一堂。

昔日亮麗皆不見,今時皺紋滿是霜。

權把舊事作話題,又將新聞來傳揚。

欣喜兒孫俱小成,長江後波逐前浪。

好不容易地聚在一起,餐後的閑聊也是少不了的:

麻將桌上聊人生,父老叔婆長嗟歎。

世事變幻匯滄海,歲月長流灌桑田。

常將舊事喻新意,總把新歲當舊年。

身衰體竭不往日,眼明心亮盼明天。

月殘更漏,曲終人散,眾人依依不舍,互致告別,期待來日再見:

緊握雙手細叮囑,話語萬千聲嗚咽。

巫山雲霓不相見,巴水情誼常緬懷。

霸橋柳絮隨春風,玉門風沙送纏綿。

一世經曆幾多別,不及鄉親淚漣漣。

巴郎 記於2020082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