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草民的自留地

有文學有美術有音樂,不全是都是我的作品,還有我親人的作品。
正文

命運組合論 第二章 命運環境論 第四節

(2023-12-06 07:43:18) 下一個

曆史和社會總有它獨自運行的規律,這種必然性是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正是由於這種必然性,常常導致我們的許多願望和目的受挫,理想落空。這時候人們便有了種種抱怨和不滿:“我的命運如此艱難,就是沒有一個好爸爸!”“我沒有福氣,沒有生下一個聰明聽話的孩子!”“我怎麽生長在這樣的時代裏,什麽事也幹不成,什麽事也做不了!”……

“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許多人都曾經如此感歎過。有個好爸爸固然好,能給自己帶來一定的好命好運,特別是在當今激烈競爭的社會,可以少吃一些苦頭,少走一些彎路,但過分強調或誇大好爸爸的作用,對人生對社會無疑都是有害的。就整個社會而言,有錢有權的好爸爸,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如果都以沒有好爸爸為借口為理由,不願奮鬥作為,聽憑命運擺布,個人命運狀態肯定會愈來愈糟,同時也會嚴重影響社會的整體性進步。從人生所擁有的各種不同的實際命運狀態來看,有好爸爸的人,並不是人人都有好命運,其中也有不少的人命運尷尬,處境艱難。沒有好爸爸的人,並不是人人都命差運差,也有不少人通過自我努力,實現了人生的翻轉,獲得了很好的命運。因此,家庭對於有理想有誌氣的青年來說,自古以來就是養育和生活的場所,它既沒有理由成為驕傲的資本,也不應成為自棄的包袱。古今中外曆史上,有幾個偉大人物是靠著好爸爸成才的呢?相反,許多英雄偉人或是一流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都出身貧困,他們的爸爸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譬如說,大家熟悉的法國皇帝拿破侖、俄國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與陳景潤、文學家莫言、路遙、史鐵生……

父母對孩子的抱怨,實質上是對孩子疏於教育或管教不得法的一種借口,一種掩飾,甚至是對自身過錯的遮蓋與推脫。任何一個孩子,實際上都是“好”與“壞”的結合體。研究曆史上很多所謂的天才你會發現,如果我們用現在的眼光去評價他們的小時候,他們與現在的孩子無異,有的甚至還不如現在孩子的資質好。這其中有笨的、傻的,還有看起來有些瘋的,比如說牛頓、愛因斯坦等,他們小時候的表現與一個平庸的孩子沒有什麽區別。所以說,天才原本平常,在小時候可能還很平庸,父母不要因此而對孩子有失落感。你的孩子可能調皮、笨拙、逃課、不愛學習……這可能就是孩子超凡的特質表現。父母要善於從中發現孩子身上閃光的東西,把孩子的優異潛質挖掘出來,促使孩子逐漸從平庸走向偉大。父母無疑都是愛孩子的,然而怎樣才是真愛孩子,卻大可商榷。現在做父母的普遍方式是,物質上無微不至,功課上步步緊逼,精神上麻木不仁……這樣做不僅不是真正的愛孩子,反而是在害孩子。在這種管教方式下成長的孩子,有的高分低能,不太適應社會的生存,有的性情怪異,難以與人溝通相處,有的還患上心理疾病,對人生對社會產生恐懼,甚至小小年紀便以各種方式自殺身亡!聰明的父母,往往是與孩子做朋友,把孩子看成自己的重現,為孩子做榜樣。所謂做孩子的朋友,就是不把孩子當成寵物或工具,而是視為一個正在成形的獨立的人格,不但愛他疼他,而且充分給予信任和尊重。凡屬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皰,也不橫加幹涉,而是懷著愛心加以關注,以平等的態度進行商量。父母與孩子之間倘若形成了朋友式的討論和交流的氛圍,孩子便能逐漸養成基於愛和自信的獨立精神,從而健康成長。父母的榜樣作用,是一種不教之教,也是最有效最省力的教育。孩子不管看到什麽,都會有意無意地模仿。即使一些看似細小的行為,對於小孩品性的好壞也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因為,父母的性格、品行總是在孩子身上折射出來。往往是父母諄諄教育的東西早已忘得一幹二淨,而父母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有關情感方式、紀律觀念、勤勞作風和自我控製等具體行為都存留在孩子的心中並產生持久的影響。父母無聲的行為,哪怕是有意無意的一瞥都有可能在孩子的心中產生難以磨滅的痕跡。父母平時的良好行為曾抑製或去除了孩子身上多少邪念惡行,他人實在無法弄個準確明白。多少孩子沉溺於各種不健康的思想之中,及至走上犯罪道路,這其中又有多少就是受了父母的影響,當然也難以弄得清清楚楚。但完全可以肯定的是,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這一點不容絲毫懷疑,不論是好的方麵還是壞的方麵。2015年2月財經網報道說,司法部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我國服刑人員子女近百萬,有百分之七十的服刑人員子女跟隨父母走上了犯罪道路。這個數字十分嚇人,同時也給做父母的狠狠地敲了一記警鍾。父母二字的稱謂,意味著人生向你提出了一個嚴肅的要求:自己向善向上,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方能為孩子今後的好命好運築牢基礎,引領方向。

抱怨自己生不逢時,認為時代限製了自己的發展,命運狀態因此不能如己所願。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說,假如早出生三、五十年,或者晚出生三、五十年,自己一定能夠做成什麽樣、什麽樣的事業,成為一個什麽樣、什麽樣的人物。這種說法,實在幼稚可笑。人沒有辦法選擇時代,從你降生之日起就伴隨著你。時代是一種客觀存在,對於個人的事業成就與命運狀況,確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何況無論任何時代,其利弊長短總是同時存在的。因此,不要光是羨慕偉人生活的時代,也不要抱怨自己生不逢時,重要的是必須正視自己生活的時代,認真考慮這個時代所麵臨的新問題,善於揚長避短,化不利為有利。中國有句古語:“與其待時,不如乘勢”。許多看起來難辦的大事,為什麽他人居然順順利利地辦成了?有些理應能辦好的事情,為什麽我總是辦不好呢?問題就出在“乘勢”二字。這裏所說的“勢”,是指那些促成某件事成功的各種外部條件同時具備,即恰逢其時,恰逢其地,集好合一,好的機會集體而成的某種大趨勢。也包括人生階段發展的方向、周圍環境的變化,以及個人行動把握的分寸與火候。具體地說,這種“勢”也就是由時、事、人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可以促成“畢事功於一役”的合力。這裏的“時”,即時機,所謂“彼一時,此一時”,同樣一件事,彼時去辦,也許花多大的力氣都無法辦成,而此時去辦,可能“得來全不費功夫”。這裏的“事”,指具體將辦之事。一定的時機辦一定的事情,同樣的事情,此時該辦亦可辦,彼時也許不可辦亦不該辦。這裏的“人”,即具體辦事的人。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辦,會辦出不同的效果,即使能力不相上下的兩個人,這個人辦得成的某件事,另一個人卻不一定能辦成。所以,真正高明的人必然是順流而行,乘勢而為,在恰當的時機去辦理能辦、該辦的事情。許多人恐怕都有這樣的體會與感觸,很多今天看來非常正確的主張,當初卻遭到非常多的爭議,很多當時認為無法解決的問題,在隨後的日子裏竟一一得到解決。因此,不論生活在什麽樣的時代,那些善於乘勢的人,往往能心想事成,創造奇跡,爭取好的命運。特別是一些命運基礎看似很差的人,由於他們能夠因時而動,乘勢而起,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脫穎而出,從而成為時代的新星,社會的寵兒,造就了自身命運的輝煌。而那些不顧客觀實際的人,盡管命運初始條件較好,卻沒有向好的趨向發展,瞎抓亂撞,事無所成,命也苦,運更差。任何人都無須抱怨時代,也沒有什麽時代值得看輕和抱怨,它們在人類社會的整個進程中都顯示著自己的意義。

人都生存在一個特定的家庭、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時間段與特定的社會人文環境裏,這些特定的條件,都與人的命運緊密地聯結在一起。生命的質量與數量因它而大致確定,人生奮進搏擊的舞台與背景由它負責提供。無論科學如何發展,時至今日,仍然沒有人能夠跳出由各種物質構成的客觀環境這個方陣,更沒有人能夠逃脫這個方陣所給予的影響、製約以及對生存與死亡的主宰。麵對置身其中的環境,養成敬畏、熱愛與感悟的良好習慣,積極主動地與它“和諧”相處,它一定能向你泄露許多命運的秘密,助你避禍趨福,命運日漸良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