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住在舅外婆家的日子裏 (2)

(2024-01-26 16:36:14) 下一個

再過幾天又要過年了! 過年總是熱鬧的。年夜飯在幾周前就要開始準備了。大家跟著舅外婆采購及準備各種食品。那時買東西大部分是要憑票的(計劃供應)。先是買各種副食品,比如糖年糕,水磨年糕,花生,粉絲, 春卷皮,等等。還要去菜場買菜,比如豬肉,雞,雞蛋,魚,豆製品(百葉,豆腐,素雞等)。菜場要一大早去排隊才能買到東西。很多時候要排好幾個隊才能買全東西。這個時候就要全家出動,有時是和鄰居合作。每人排一到兩個隊,因為隊伍很長。排完一兩個隊,其他東西都買完了。所以要分頭排隊。經常是早上5點鍾去買(冬天,天都是黑的,又冷!)到6-7點才買完回家。買的菜都是裝在手提的竹籃裏,蔬菜就直接放在裏,肉,魚等菜場師傅會拿油紙包一下(那時還沒有塑料袋)。父母在農村工作多,過年時經常可以在那買到河魚,通常是青魚或回魚(草魚?),大的有十多斤。有些菜是先買好,準備好,但要到大年夜那天才做。有的要事先做好。比如蛋餃,春卷,肉圓,熏魚。有的要煮不少時間,比如沙鍋裏的豬蹄。舅外婆是做菜高手。年夜飯通常有好多菜。但她準備起來有條不紊。我們小孩子也經常做下手,幫幫忙(當然有時會幫“倒忙”)。 做熏魚先要把生魚去麟,切成塊,用佐料醃兩天,晾幹,然後在油鍋裏炸。炸好後再放到熟的佐料裏浸泡一下,晾幹。大年夜就拿出來作為一個冷盤。蛋餃也要事先做好。做蛋餃是技術活,要把握好火候,控製好蛋餃的大小,還要在合適的時候把蛋餃封上。蛋餃各家吃法不一樣。我們通常是放在砂鍋裏吃。肉圓做起來也花不少功夫。先要剁肉(菜場買的絞肉通常不夠好),加佐料,拌好,再油炸。舅外婆通常做大肉圓(獅子頭),和其他菜一起燒了吃。有時候做小肉圓,就放在砂鍋裏。要吃春卷也要做很多事。先要去排隊買春卷皮。那時春卷皮都是個體戶在家做的。我的印象我們家不遠處有一家做。但因為會做的人少,想吃的人多,所以買春卷皮的隊伍通常很長,每年去買都會有不少人排隊。因為是現做現賣,要等不少時間,有時要等好幾個小時。現在回想做春卷皮的師傅也時非常累的。他的手抓了一坨麵要不停地舞。舞幾圈就把麵團放到烤鍋上轉一圈,一張皮子就出來了。就算一分鍾能做10張,一家人買一到二斤皮子,每斤大概要有30-40張。要十多分鍾才能完成一個客人的需求。春卷皮拿回家同常還是熱的。舅外婆一般已經做好餡,皮子拿回來就包。包好了就煎。好像這一般是在大年夜做的。做了晚上年夜飯就可以吃。 年夜飯一般有幾個冷盤,幾個熱菜,有個大砂鍋。我們家砂鍋通常會有油炸過的肉皮。這肉皮也是自己炸的。買來新鮮豬肉(帶皮的)。把皮割出來(這是個技術活),晾幹,然後油炸。最後再放到砂鍋裏煮。吃過年夜飯一般大家一起做元宵或湯團。湯團一般做四色的,兩甜兩鹹,豬肉,蘿卜絲,豆沙,芝麻。做了年初一吃。一般還會炸豬油年糕或者糖年糕。把年糕切成薄片,然後裹了打好的雞蛋,放在油裏煎黃。我們好像沒有正月十五吃元宵的習慣,也許那時大家都已經上班了。但正月十五是燈籠節是有印象的。街上很多燈籠,印象較深的是“兔子燈籠”,可以在地上拖著走的。還記得上街去看燈籠。

油炸春卷 (圖片來自網絡)

春卷皮 (圖片來自網絡)

砂鍋 (圖片來自網絡)

砂鍋 (圖片來自網絡)

湯圓 (圖片來自網絡)

湯圓 (圖片來自網絡)

熏魚 (圖片來自網絡)

蛋餃 (圖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