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若蘭

以樸素的心,麵對紛繁的世界。
正文

紐約州的煙酒稅

(2023-09-09 18:56:16) 下一個

紐約州的煙酒稅

若蘭,寫於2015年

十多年前隻當雇員時, 就對美國的稅不勝其煩, 聯邦稅,州稅,市稅, 房產稅, 社會安全稅,醫療稅…… 林林總總十幾種, 近一半的收入都被吸了去。 每年報稅時都想, 能不能摳點出來,再摳點出來。 幫我做稅務報告的是個俄國移民, 她說, 這錢從公司發下來, 在手裏打個滾,又交回政府去。 至少我們還知道貢獻了多少, 建立一點公民意識。 我們在蘇聯的時候, 發的那一點點工資, 一看就不止我們創造的價值。 政府先就提走了,連數量都不讓我們知道。 你們中國也一樣吧? 還是比共產主義國家好。

我說,你是會計師,那錢要不在每人手裏過一遍再繳回去, 還不會有你這職業!你當然說好。 可我,就嫌資本主義麻煩。說歸說,政府真把錢拿走連個招呼都不打,象中國改革開放前那樣,我也是不願意的。

後來自己做煙酒生意,才知道個人所得稅隻是冰山一角。 各行各業的稅多如牛毛,, 名目繁多。 而煙和酒在世界各國都是控製商品, 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  那篦毛的梳子結構精密, 連一根汗毛都不會為商家留下。

首先一個門檻稅。 雖說在紐約州有一個好聽點的名字叫酒牌費, 但意思是一樣的, 就是不交這筆錢就別進這個門。 酒牌費說起來不貴, 根據商店的規模從$400 到$4000。 但是, 申請酒牌要請律師, 他為你準備材料, 比如美國綠卡或公民紙, 無犯罪紀錄, 商業規劃, 等等, 一切都符合要求了, 還是基本不可能辦下來。 州政府為了有效嚴格控製煙酒的銷售, 規定酒店的密度原則上不再增加, 平均每十萬人12個。  這個原則就在政府官員的手裏, 由他活學活用, 總之得到一個酒牌很難。 一般都是向已經存在的,或生意倒閉的酒店買。 一個酒牌照, 光溜溜一張紙, 無物無器, 無產無業, 市場價格至少十萬美元。 四千元和十萬元的差別就是官員權利價值的度量, 留給老百姓很大的想象空間。

讓許多商人動腦筋的是盈餘稅。 盈餘就是收入減去支出。 做生意賺了錢, 要首先繳納國家。 下表是幾個主要國家的盈餘稅率:

國名

州稅率

國稅率

加拿大

2–16%

11-16.5%

中國

 

25%

德國

 

29.8%(平均)

印度

 

33.2175%(平均)

日本

 

40.69%(平均)

俄國

 

13–20%

英國

 

21–26%

美國

0-12%

0-35%

此表數據來自維基百科[1]

從上表知道, 美國贏餘稅率是全球之冠。 平均說來, 山姆大叔取走1/3。這讓商人們心痛。 二月份報企業稅期間, 是商人們最謙虛的時候。 生意難做啊! 不! 我沒賺錢!我不可能賺錢! 和做推銷時的高調判若兩人。 現在想想多收現款還是應該的。 現款可以不進收入帳。 咳,當時又怕經理手腳不幹淨, 那可是比納稅更可怕的。 沒有信得過的人哪! 這時候才知道”打虎親兄弟, 上陣父子兵”這句話的含金量。

但煙酒商人卻沒有機會去探索這樣的逃稅渠道, 因為煙酒業的盈餘不是照一般行業的公式算的, 它的公式是, 盈餘=(賣出價-入貨價)x入貨量-經營支出。 由於煙酒是受控製的商品, 政府把全州劃為幾個區, 每個區指定了總批發商. 獨家壟斷, 不能逾越. 商家的進貨渠道沒有選擇。 所以入貨價和入貨量是明明白白地在稅務局記著的。 那是由供貨商報上去的, 你的入貨價是他的出貨價,他報的隻會少不會多。 入貨量能少嗎? 那個數字是交易雙方共同提供的, 對不上可就麻煩了。 賣出價能少報嗎? 等我先把簡單的因素理順了再來說它。

看來隻能在經營支出上想辦法。翻箱倒櫃,又找出幾張發票;信用卡報告上又挖掘出幾項支出…這張買Nike鞋的單據, 誰說是為兒子買的? 是為客戶買的聖誕禮物, 公關支出嘛, 任何企業都會有的。 還好小於$75。 公關支出的單項超過了這個數就在稅務局那裏亮紅燈了….十塊錢也不放過,非要把去年的贏餘額做下來。商人的堅韌和細致在二月份報稅期表現得淋漓盡致。

回過頭來講賣出價。做生意講究明碼實價,童叟無欺。要不然,誰來買呀?顧客的眼睛是雪亮的,誰家便宜知道得很清楚。某家的價格要是比市場價高了幾毛,就等著銷售量下滑吧。標價絕不會離市場價太高, 賣價決不可能比標價更高。似乎斷無做假的可能。就這樣,稅務局煙酒局還是一百個不放心,放出去抽查的官員和線民如過江之鯽,隔三差五的,總不讓商人們消停。

抽查的項目如下:

  • 賣出價。
  • 貨物來源。
  • 清潔衛生。
  • 房屋安全。
  • 是否違禁賣煙酒。

前四項是由官員做。進得店門,亮出牌子:我是州(縣,鎮)的政府官員,今天到你的店取樣來了。製服堅挺,皮膚緊繃,麵無表情,一副刀槍不入的樣子。您好先生,您好女士。老板一邊從文件櫃裏拿出文件, 一邊禮貌地叫,“張三,你把倉庫門,冷庫門,電門,廁所門。。。所有的門,都開了,讓這位尊敬的官員查看。”麵對官員的冷臉子,躊躇片刻,還是拿出幾瓶上好的飲料。管他呢,判官不打笑麵人。還有什麽能拿出來討好?酒和煙絕對不可以,工作地點抽煙喝酒是犯法的。還有沒有什麽好吃的?不知道他什麽時候來,也沒準備呀!抽屜裏倒有幾包零嘴,很稀奇昂貴的夏威夷果,巴西核桃,中國芝麻酥。但不知道官員是哪個族裔人-看上去是個葡萄牙人,好不好這口?沒譜。先畢恭畢敬地遞上瓶裝飲料,官員又一次亮出牌子:我們有紀律,不能吃東西的。判官還是打了笑麵人。但商人的臉麵已經千錘百煉,打了笑也還掛著。巴巴結結,提心掉膽地領著官員查看了所有角落,終於把他送出門。望一眼車子已經發動了,老板經理臉上的笑一抹去,酒店裏的國罵就響起來。夥計們知道罵的越損,越能撓著老板經理的癢癢:那女人,肚子有水缸大,不知汲了民脂民膏,到我們這裏來裝模作樣的;那張臉晦氣得,多少天沒被操過了;誰會操她呀?老板給一個星期工資,我可以去幫你幹一回,消了火就好了。。。。。。

也就過過嘴巴癮。老板不屑於做這個, 他一條一條地翻過通訊錄。這稅務局煙酒局裏都是些什麽人?要能認識幾個就好了。朝中沒人任宰割,生意怎能做大?人家美國人就不象我們新移民,七姑八爺,同學老師,拐幾彎就套上關係了。尋了幾圈手機通訊錄,也沒找出個八杆子夠得上的。唉,兩眼一抹黑,隻好硬碰硬吧!

對於檢查官來說, 賣出價是否和報稅表相符合,清潔是否達標,建築是否安全,都不是重點,因為這些項目很難做假。但如果發現有煙酒來自非正常渠道,就是捉住了大魚,順藤摸瓜,能破出個驚天大案。

如果仔細研究盈餘公式,就會知道所有的環節――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都希望少報入(出)貨量。煙酒稅高啊!除了盈餘稅,生產商和批發商還要交運作稅(exercise tax)。這是美國東西南北中幾個大州酒類的運作稅:

STATE TAX RATES ON DISTILLED SPIRITS [2]

(January 1, 2010)

STATE

(州名)

EXCISE

(運作稅 $/嗧)

TAX RATE ($/gallon)

SALES TAXES

(消費稅)

New York (紐約)

6.44

Yes

New Jersey (新澤西)

5.50

Yes

Massachusetts (麻省)

4.05

Yes

California (加州)

3.30

Yes

Florida

(佛羅裏達)

6.50

Yes

Illinois (伊裏諾斯)

8.55

Yes

Michigan (密執安)

政府專賣

 

市場上一瓶1/5加侖,$25 的酒,出廠價$10 , 而生產商和批發商單運作稅就各自交$1多,加上其他各項,總共會有至少$4。逃掉這筆稅的利潤之大,足以讓許多人挺而走險。由於每個流通環節的上家和下家,煙酒局都是心中有數的,要逃稅必須各個環節聯手,從生產商那裏開始留出一批酒――所謂私酒,在黑市上流通。

我的酒莊做到第三年時,就有人找上門來,壓低嗓門問,我有酒,要不要?我心裏一陣狂喜,機會來了,接上頭了!他說,先交錢再交貨,現款。我心裏咯蹬一下,現款?那可是幾萬美元!什麽時候交貨?明天。他用食指敲了兩下桌子表示他的信用。我想說你總得給我個憑據吧?拿走幾萬美元?馬上意識到這問得太幼稚,倒騰私酒的人,怎麽會留下憑據。一個猶豫,他消失了,再也沒出現過。後來據可靠消息,他的確是黑市老大。現在想想,我要是當時接上了線,有了私酒來源,我就發了!當然我也可能進監獄了。做生意就是這樣,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唉!

最令煙酒商們頭痛的是抽查的第四項――是否違禁賣煙酒。這是由線民來做,他在暗處,商店在明處,讓人防不勝防。所謂禁,就是禁止向21歲以下的人售煙酒。不懂為什麽煙酒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那麽大啊,他們真是想法設法,無孔不入。亞裔孩子就不好這個。售貨員都懂,買煙酒要看身份證。但煙酒局還是經常來查。他們這樣做有兩個原因,一是認定商家為了銷售利潤,會向青少年賣酒;二是它懷疑某酒莊偷稅漏稅但又找不到證據,就用這個法子找茬來了。

一般來一老一少。老的拿了酒走向櫃台,把$40朝台上一放,裝著再去看點什麽離開了。這邊小的說,算帳吧!售貨員結了帳,小的提上酒走出店門,糟糕,犯法了!老的馬上笑眯眯走過來 ―― 抓住一個,他是有業績的, ――亮出政府官員的牌子: “你犯法了,第一次罰款$600,明天去參加一星期學習班。這半年內,我們會對你重點抽查。一年內再犯一次,罰款$900; 一年內犯三次,吊消煙酒執照。聽明白了?“ 這真是栽贓誣陷!售貨員據理力爭“那酒不是你買的嗎?錢也是你出的!”沒用。誰從櫃台上提出去算誰買的。就這樣被他給做了!商人們恨得牙癢。以後看到一老一少進店要特別小心,幹脆別讓青少年在櫃台邊站著。不要客氣,雖然做生意顧客至上,但在這點上大家都這麽做,顧客也理解。

但一個人的年齡不是那麽容易看出來的。現在化妝術高明,50多歲的能弄成18歲小姑娘,反過來更容易。尤其是對非洲裔西班牙裔,售貨員要是沒有4,5年賣酒的經驗,硬是看不出來麵前這個人是否21歲以下。錢也收了,酒也包裝好了,售貨員一直以為這是為那老頭做的。就在遞酒出去的一刹那,突然發現麵前站著另一個人,多少歲了?不確定!售貨員把遞出去的酒往後一縮。慢著!請您出示身份證!沒有?售貨員臉一變,一掌把青少年推出老遠。一邊罵“你這違法犯罪的壞小子,滾!”一邊用就手的東西砸過去。還不解氣,衝過去截住老頭,破口大罵這老不死的養出了龜孫子,唾沫星子濺他一臉。

他能不氣嗎!上次那罰款的1/3, 就是從他工資裏扣的。

老頭看實在走不了路,才亮出他的身份。原來是煙酒局派來的!老板從辦公室走出來,“冒犯冒犯!唉,做我們這行不容易啊!那誰的超市,就被沒收了執照,幾十萬的投資泡湯了。那誰的酒莊,被停業整頓三個月了。你也不容易,什麽工作啊?挨打受罵的。喝點吃點?我有新款的紅牛,巧克力?土豆片?夥計!給這位先生和年青人最好的!”

上述稅收,是消費者看不到的。大家隻看到煙酒這麽貴。但消費者也要付消費稅(Sales Tax), 紐約州的消費稅率是4%。還加上縣稅市稅, 消費者在紐約州買商品要付4%~8.5%的稅。這筆錢由零售商家為政府代收,每季度向稅務局繳還。但是, 商人和商人之間的交易是不付消費稅的, 因為買賣的不是消費品。於是很多人花四,五十元錢建立一個公司,得來一個稅號,就可以到批發商那裏買免稅商品了。盡管那公司並沒有運轉,盡管買來的東西其實是用來消費的。稅務局也查不過來。

但,這小花招兒千萬別用在煙酒上。假設某天要開大Party, 要買$1000酒,用公司稅號買,省$80? 前麵說了,$1000酒賣家要報上去的。不付消費稅,沒消費?  不是消費品就是商品羅!你沒執照怎麽能持有商品酒呢?看!幾下就定成個大罪。就為$80, 真的很不值。

這還遠遠沒完。政府機構會將每一商家照顧到底。當我賣掉酒莊,正在高興幾年的辛苦終於有了收獲時,收到買方大支票的同時收到了稅務局的掛號信:我將於XX日來查稅。會計師見慣不驚地說,都是這樣的,他們看你有了錢,肯定要來砍一刀的。這稅務局消息也太靈通,效率也太高了。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我花幾天時間,把5年來的票據,流水帳都收拾齊了,足足幾十箱,用汽車搬了兩次,送到會計師辦公室――那是稅官查帳的地方。我就不信他能理清這筆帳。當然準備材料時也耍點小心眼,故意把票據的時間順序弄亂-這點小錯誤他是不能責罰我的-你來為難我,我能讓你容易嗎! 他哪裏會一張一張地理票據!第五天,結果出來了,他向我和我的會計師宣布,酒莊欠稅務局5 萬美元稅款。簡直是個神仙數字!稅官說,這家酒莊5年前的銷售額是200萬,過去十年每年增長3%, 照這個算下來,就是這個數。會計師說,每個商店有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能一刀切。這個酒莊,三年前門麵被汽車撞了,有半年時間在側門開業,生意大受影響。後來,移民局又打擊非法移民,南美民工躲起來了,喝啤酒的自然少了。所以這個酒莊的營業額事實上是下降的。稅官說,這麽說來還真有實際情況?那我們再分析分析吧。不過那3%已經減去打擊非法移民的影響了,要不然會是5%。第二天稅官說,好消息。你不再欠5萬,隻欠2萬了。胡扯蛋! 我沒敢罵出聲來, 而是說: 我一分錢也不欠!你如果一張一張票據地對證我的流水帳,就會看到我一分錢都沒隱瞞。你為什麽不認認真真查,而是用這個大而劃之的算法來糊弄人?

會計師在桌子底下碰碰我的腿。我會意後起身到另一間辦公室和他密談。會計師說,不要和他爭了!生意結束時隻補2萬,是我做幾十年會計師以來見到的最好的結局。想想,2萬元,比起賣掉酒莊的款子,是個小數目。扔了這2萬,了結了這樁事兒,朝前走吧!

唉!我這時心思已經不在酒莊上了,完全失去了較真的動量。稅務局也是摸透了商人們的心理,才滿有把握地又砍了一刀!

政府收了稅,也幫商家辦點事。協調商家之間的糾紛啊,監督公共服務的質量啊。我家辦酒莊5年中,政府為我們辦了兩件事,雖然每次找他們都登天一樣難, 但還真是幫我們解決了問題.

一件是關於回收空瓶。為了減少飲料瓶的環境汙染,紐約州立法要回收空瓶子。保證回收成功的機製是:每瓶飲料增收5分錢瓶子費,如果喝完後把空瓶子退回來,就把5分錢還給顧客。而商店又將回收瓶子賣回總批發商。法律規定,總批發商必須以9分錢一個收回,4分錢的差價,就是對商店回收瓶子的勞動補償。我的酒莊因為地處新移民聚居區域,新移民老人不會英語,沒別的事幹,就去撿空瓶子賣。所以酒莊每天要收到很多瓶子。回收機製顯然是不利於總批發商的。環境保護的開銷,就單單壓在他們頭上,他們當然沒好氣囉。每次來收貨都黑著臉,一會兒車裝不下了,一會兒瓶子沒分好類,總之是百般刁難,想方設法少運空瓶子回去。直到我們的存貨塞滿了每個角落,沒法正常工作了。我們忍無可忍, 寫封信告到州環境保護局。政府以違反環境保護法問罪下來,他們就老實了。這個機製產生永遠的磨擦,任何公關手段都是無法潤滑的,隻能找政府從上麵壓下來。

還有一件事是關於垃圾。經過垃圾事件後,誰要是說美國沒腐敗我跟誰急。美國官員也許不腐敗,美國的一般公務員可是很腐敗的。垃圾工公務員們就很腐敗。商人們要是不把他們打點好,他們就會隔三差五的不收你的垃圾。這對一個店麵是致命的。

所以我們這個酒莊的曆屆老板-有過白人,阿拉伯人,黑人-都向垃圾工行賄,每月送他們價值$200酒。到我們當老板時也沿襲成俗。大家倒也相安無事。可是一天他們換了工頭。新工頭把我們周末超額的垃圾(多於20包)留下不管,到了周日我們少於20包時也不一起拖走。不是送了酒嗎?$200酒不能換來這點方便嗎?我先生去交涉。新工頭說這點酒是不能買我們的。我先生說我們好商量好商量。竟然沒能商量下來。眼看著垃圾堆了半個停車場了。先生說,要不然你去試試,女的說話會柔和一點?

那天我起了個大早,趕在清晨5點去垃圾堆和他見麵。我說,先生啊,這麽多年來您給了我們很多幫助,這麽多年來我們也一直感謝著您的幫助。我們很願意繼續感謝您呀!該怎樣感謝,給指條路吧,我們就照您說辦。他眼皮一跳,目光在我臉上猶疑了幾秒鍾,終於垂下眼皮恨恨地說:不要!我反正不給你拖多出的。

公務員受賄是重罪,丟工作是肯定的。向公務員行賄也是犯罪行為。我和他隔著文化,不摸對方底,誰都不敢說穿那個錢字。我想,你要錢還不明說,沒工夫和你猜謎。也太黑心了,每月$200,20家商店就孝敬他$4000, 還嫌少了!欺負我們新移民朝中無人告不倒你咋的!寫了一封信告到垃圾部主任, 他很快來電話說,我們已經處理了,這種事情再不會發生了。連$200的酒也不再給他.

人人皆知做生意靠天時地利人和。在紐約這個地方, 天時地利都具備.天就是上麵的法律, 政策和政府. 雖然稅重了些嚴了些, 但法律條文清楚, 政策也不會朝令夕改. 你嫌稅重了別進來, 進來的人少了, 盈利就多了. 所以商人和市場有時間消化重稅, 也沒啥好抱怨的. 地就是消費者. 紐約人民真是最公正友善的人民. 非洲人開的店也好, 中國人開的店也好, 隻要你的價錢合理,服務周到,紐約人就會來光顧. 911挨恐怖份子炸了,也沒有紐約人要抵製阿拉伯商店什麽的. 在其他比較閉塞的州就不會有這麽好的消費者.

就缺人和. 畢竟咱們第一代移民在這個國家呆的年頭少了些, 人緣沒建立起來. 遇到在法律政策規定的邊緣區域, 被官員們靈活掌握的地方,就不像美國人那樣能成事兒. 這個缺陷, 要等到第二代才補得起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hniu 回複 悄悄話 政府越小,市場越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