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認識鬼文化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所認識的世界也就可能有所不同。對鬼的認識也有差異。
鬼節
陳旭 2024-10-12 美國世界日報家園版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amp/story/121252/8285228?from=wjamp-hotnews_ch8877artbottom
萬聖節前夕,外孫女興高采烈地在農場挑選南瓜,用以裝飾萬聖節家門口。(圖/作者陳旭提供)
我小時候在家鄉時,愛聽老人講鬼故事,但聽完後,天黑不敢走夜路,晚上睡覺也把被子蓋過頭頂,夢境中,牛頭馬麵的鬼怪群魔亂舞,有時天熱捂得滿頭大汗,也不敢掀開。成年後來到美國,才真正體驗到美國的鬼節,英文叫「Halloween」,中文翻譯成「萬聖節」,中國人俗稱「鬼節」。
我早年曾經住紐約(New York),那裏萬聖節最熱鬧之處是下城的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遊行,大鬼小鬼都抬出來。不過每年都有主題,記憶中比較深刻的是,有一年,一個摩登女郎穿著一件時尚的皮草外套走過來,她掀開大衣,裏麵盡是血淋淋的畫麵,以此提醒人們不要為求奢華而殺害野生動物。
我後來搬到馬裏蘭州(Maryland),就少了紐約大都會的那種熱鬧和喧嘩。但我女兒還是找她的同學結伴去鄰裏要糖果,回家就炫耀她的「戰利品」。現在我女兒已結婚當了媽媽,她所住的社區過節氣氛濃厚,萬聖節家家戶戶備足糖果,各家門口都會擺上南瓜、稻草人和骷髏,並裝飾成布滿蜘蛛網及骨骸,有的還閃爍磷光,把房子點綴成千奇百怪的「鬼屋」。
還有人在門口熏火,看似雲霧繚繞,增添神祕和恐怖的氣氛。萬聖節那天,天色未晚,小孩就穿上各式鬼怪卡通衣服,嘴裏喊著「 Trick or Treat. (不給糖就搗蛋)」挨家挨戶要糖果。平日不起眼的小社區,頓時冒出許多鬼怪遍布街頭巷尾。
我外孫女有認知能力後,第一次過鬼節,應該是她不到兩歲時的萬聖節,她剛學會走路,如果和她講萬聖節的起源,顯然是對牛彈琴。我女兒隻是想帶外孫女體驗一下要糖果的經曆,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
那時外孫女才剛會說幾個單字,還無法用語言表達完整的意思,隻會用肢體語言透露她的喜好。帶她出去到鄰居要糖果回來才歇下,喝幾口水,她又拎起大籃子到門口要穿鞋出去,看來她還意猶未盡,女兒隻好又帶她出門要糖果。
有一戶人家把一籃子糖果擺在門前,外孫女恨不得大把地抓,媽媽告誡她隻能拿一顆後,她才收手,她興致勃勃地走了很久的路也不覺得累。
去年我女兒搬家,新社區太過安靜,少了萬聖節的熱鬧,但她們依舊穿上卡通服到原先的社區狂歡。萬聖節大概是外孫女期待的節日,去年表姐把太小的恐龍卡通服送給她,她興奮得不得了,早一個月就迫不及待地在房間裏試穿,對著鏡子照來照去。
小小年紀已見識過各路妖魔鬼怪,外孫女不僅沒被嚇倒,還得到了一大袋五顏六色的糖果。同樣是鬼故事,在西方穿著滑稽卡通服的孩子們扮演妖精、巫婆和惡鬼,穿行於滿街殭屍、骷髏的社區,不但不會令人感到恐懼,還添加了不少歡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