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各答Kolkata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位於印度東部恒河三角洲地區。在殖民地時期的一百四十年間,加爾各答一直是英屬印度的首都。它還是一個擁有獨特的社會政治文化的城市,從印度獨立運動到左翼和工會運動的革命曆史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印度共產黨為主的左翼陣線通過民主選舉,已經在加爾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連續執政30年。
今天花了來回差不多五個小時的車程,參觀了位於班庫拉區比什努普爾的古寺廟。長期以來,由於當地沒有堅硬的岩石,匠人們隻好大量運用土陶(Terra cotta)作為建築材料,卻也發展出了獨特的風格。下麵是極具代表性的五個寺廟。
拉斯曼查Rasmancha寺廟。它是由馬拉布姆國王漢比爾·馬拉·德夫 (Bir Hamir) 於公元 1600 年委托建造的。 這座寺廟的基座由紅土石製成,上部用磚砌成一個金字塔。中間部分是孟加拉小屋風格,下部的拱門是伊斯蘭建築風格。這座寺廟用於一年一度的節日慶典,一直持續到1932年。
拱門的細節
夏姆萊Shyam Rai 神廟由拉古納特國王於 1643 年建造,在所有比什努普爾神廟中擁有最複雜的雕塑細節(放大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圖像)。 另外Shyam Rai 寺是Pancha Ratna(意為五顆寶石)建築的一個例子,即四座小塔和一座主塔。這座寺廟的建築風格獨特,是印度國家考古調查 (ASI) 中級別最高的古跡之一。
牆麵上的雕刻細節
Jor-bangla 寺。這座寺廟由馬拉國王 Raghunath Singha於 1655 年建造。該結構類似於並排放置的兩個傳統的“do-chala” (duo hut)村莊小屋。其中一個用作門廊,另一用作神社。這對小屋的彎曲屋頂的覆蓋方式結合了伊斯蘭建築的尖頂對接法。牆壁上大部分裝飾著陶土板,上麵的刻圖非常豐富。
另一個角度可以看清屋頂的連接。
Radha Shyam 寺由柴坦亞·辛哈國王(Chaitanya Singha)於1758年建造。寺廟周圍是一個大院子,院子後麵有大圍牆。有一個伊斯蘭圖案風格的三拱門。它設計有兩個圓頂結構,包括打開的窗戶(許多寺院的窗子都是假的或不能打開)。除了其崇高的神聖意義外,這座寺廟還以其美學建築而聞名。
牆上雕刻的神話故事
拉爾吉寺(Lalji temple)是比什努普爾的另一座陶土寺廟,由馬拉拉賈比爾辛格二世於1658年建造。它的基座上有裝飾性灰泥做成的淺浮雕,寺廟所有的牆麵上都刻有精致的花紋、人物和動物形象,許多麵板描繪了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和往世書的場景。這座寺廟是 Eka-Ratna (隻有一個中心塔)寺廟建築風格的經典。印度郵政還曾經為它出過郵票。
遠眺
這五個相距不遠的寺廟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建築群,對考古和古建築研究是個非常有價值的地方,據說正在申遺之中。
我們踏入加爾各答的那天正是杜爾迦節(Durga Puja )開始的時候。它是祭拜印度“降魔女神”杜爾迦的節日,是印度教的主要節日之一,也是印度西孟加拉邦人最大的節日。昨天機場出來到旅館的路上,我們就看到大街上張燈結彩,霓虹閃爍,熱鬧程度不亞於我們過春節!今天在路上常常看到信徒們排著長隊等待進廟。回程中司機帶著我們進入了一個布置華麗的大帳蓬感受了一下氣氛。看見司機的英文不利索,一個可愛的印度小姑娘還主動過來為我們講解女神如何殺死妖怪拯救人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