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淒美情緣 第一章 理丹鶴 著

(2023-06-20 19:18:19) 下一個

淒美情緣

一個鄉村失學少年追夢求學的勵誌傳奇感人故事

 

理丹鶴 著

 

 

第一章 

 

1980年9月3日上午10時許,一輛黑色計程車行駛在上海西郊去虹橋機場的林蔭大道上。在這優美的林蔭大道上,少了繁忙的車輛和行人,少了市區的喧囂,多了郊區的雅靜,兩旁的法桐,樹姿優雅,樹杆灰白,排列整齊,仿佛在為行人送別,中秋的微風偶過,吹落了桐葉片片,正是碧雲天,黃葉地,風和日麗,路上行人醉的季節。

司機打開收音機,播音員正講述著《契訶夫結婚以後》的故事,在愛情生活和偉大的事業之間,契訶夫選擇了後者。這時,四姑語重心長地對遲雲州說:“你到美國後,代我們問你伯父母全家好。”他點頭說:“四姑,我會的。”四姑長歎一聲道:“唉,三十多年前那一別,就再也沒見過。”四姑很是傷感。他安慰四姑說:“現在政策變了,也許不久的將來伯父母可以回來探親哪。”四姑點點頭說:“真希望我們能早日團聚啊!“。

 

虹橋機場大廳裏,表哥帶著他到一個窗口前辦理登機手續。海關人員審閱了他的護照,簽證和機票,並在護照上蓋了章。

 

他們在候機室大約等了多半個小時,他才與四姑,表哥,表妹,表弟依依告別,然後提著一個行李箱走出候機室。距離候機室約三百米的機場上,停著一架印有JAL的1786次日航班機,移動登機梯已經對著登機口放好。

 

他是最後一個登機。到了登機口處,他回首最後向親人揮手告別,然後便進了機艙。他放好行李,便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四位美麗的空姐,從機艙前後端沿著人行道向中間走動,不時地把行李架的蓋子扣好,然後又各自回到前後端,雙手在腹前扣著,端莊地麵對乘客站著,臉上透著文明友好的氣息,隨時準備為任何乘客提供服務。這種所謂資產階級的文明與友好,是他在登上飛機之前從來沒有見到過的。而這飛機裏和飛機外,就像兩個不同的世界,裏麵是一個先進的文明世界,外麵卻還是個貧窮落後的第三世界。

 

下午12點35分,飛機開始移動,滑行幾分鍾,然後加速,突然飛機爆發出巨大轟鳴聲,震耳欲聾,瞬間便騰空而起,扶搖而上。

 

這是他人生第一次坐飛機。在這之前,他從來沒有看到過龐然大物般的客機。他記的小時候在河邊放羊時,偶爾昂首看到藍天上飛的銀灰色小小戰鬥機,那時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有這麽一天自己也可以飛到天上。而就在三年前,他還曾經在地下五百米的地下礦井挖過煤,而今天,他正在飛向藍天。這地下天上,落差如此之大,讓他幾乎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此時此刻,他的心情已經不能用簡單的激動一詞來描述,而是隱隱約約有些激動,有更多好奇,但又覺得似夢似幻。

 

他好奇地把臉靠近機窗往下俯瞰,機場和田野漸漸往機尾退去,越來越遠,越來越低,越來越模糊,仿佛大地漸漸下沉,接著鳥瞰到蜘蛛網般的整個上海市區,長江入海口,崇明島及海岸線在遠遠的下方漂浮在深藍的大海邊上,越來越模糊飄渺,直到飛機插入濃厚的雲層,大地完全消失,窗外全是雲霧。

 

這時他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感覺,突然意識到他正在離別故土和親友,飛向地球遙遠的另一麵,一個陌生的世界,一個猶如宇宙邊緣億萬光年之外的遙遠星球,從此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將無法預測。他似乎感到自從他踏進飛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這是一次無法回頭的遠別,一次不知多久的久別,一次不知何時與親友再相見的久別。這樣的離別,還是有生以來第一次。

 

他有些惶恐。他甚至懷疑自己出國的決定。他為什麽要選擇這一艱難而充滿未知風險的求學之路?為什麽不能在國內求學?這時,他忽然醒悟過來。他之所以出國留學,那是因為他一次次失去在自己母國求學的機會;他之所以出國求學,那是因為別人的國家給了他求學的機會,而這機會,又是國內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呀。是喜是悲,他都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遇。他要堅強勇敢地走下去,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突然,窗外一亮,飛機靜悄悄的穿出雲層,隻見頭上藍天,清澈深邃;斜陽西照,柔光融融;雲海簇湧,奇若仙境。藍天和雲海則向四麵八方無限地伸展出去,直到藍天和雲海在飄渺朦朧的天際相吻。此時的飛機仿佛一隻溫順緩慢平穩悠閑寧靜的小魚,遨遊在這藍天雲海之間,從容地欣賞著童話般的天界仙境。此時此刻,仿佛整個宇宙隻有藍天雲海太陽和飛機這四樣物體。他孩童般好奇地凝望著窗外絕妙的雲天。他從未感覺到天是如此近,似乎伸手可觸;星月好像不遠,似乎伸手可得。他仿佛感覺到自己正身置於九天之上,遠離了塵世凡俗;又仿佛似夢非夢,進入了少年時想像中憧憬的天界,這天界顯得如此祥和,隻是沒有金碧輝煌的宮殿,但腳下白茫茫的雲海卻顯得非常厚實,如同極地廣袤的冰原,仿佛自己飄飄然如天使在上麵閑庭信步,四周沒有看得見的路,但也沒有牆壁或任何屏障,到處又都是可走的路……

 

突然,一股巨大的氣流把飛機托起又迅速拋下,他也仿佛被玉皇大帝從天宮拋回人間。他從似夢非夢的幻境中清醒過來,合上記事本,又朝窗外望去。他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寂寞和孤獨。他凝視著窗外奇美的仙境,卻感歎人生的坎坷,感歎命運的無常,感歎僅僅不足三年裏自己命運發生的巨變。那是一個難以忘卻的年代。 1977年10月的高考回複,就像一個無形的巨網,牽動著幾億人的神經,改變著千萬人的命運,而他就是這千萬網結中的一個。高考恢複,萬千青年終於走出迷茫,重新看到希望,找回生命的方向。不足三年裏,他從一個農村青年,一個隻受了四年小學教育的青年,一個因出身而對前途完全絕望的青年,憑著自己的好奇和興趣,憑著自己的執著和毅力,參加了高考,今天又踏上出國留學的旅途,接連經曆了一些人生重大事件的第一次。然而,就在三年前,他還曾在風雪彌漫的寒冬裏挖過河,在他鄉窯廠做過窯工,在礦井裏做過煤礦工人,在火車站當過搬運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