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子的博客

大道玄機,逍遙一客,縉雲山後,不期而遇,開啟一段神奇的修道之旅。 因緣際會,和合而生,輾轉中蒙授乾坤宮數百年道經真法。 這一脈隱秘傳承,上可居廟堂之高,立從龍之功,下亦有江湖之遠,枕石漱流。卻於數代不衰中察天地之理,通陰陽之術,洞悉這世間最大的天機。 乾坤
正文

道人筆記(八十二)曆經千年輾轉變遷,佛道儒家盛衰化演

(2023-04-18 00:23:59) 下一個

       逍遙子修道經曆故事連載(八十二)

       2017年左右,我告訴母親,弘揚經幡、石經的事情可以徹底停止,母親不解為什麽停止。

佛道都有各自卓越的地方,但是佛道的思想,總是通過人來弘揚,而人的不同,注定對法的理解不同,人心最易受所處的時代、文化、情境、利欲等影響。伴隨著人心的變化,自然會帶動相應的很多變化。

        在上千年的演變過程中,佛道幾經波折,既有輝煌鼎盛的過往,也經曆過曆史上有名的幾次毀滅性的時期,它們深受時代影響,受統治者的抉擇,流傳的過程中,也深受本土文化所影響。曆經輾轉,若想學到真正純正的佛道要義已是極難……

        如果佛道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變遷,不斷吸收不斷同化,以尋求更廣泛的傳播和影響,那還是真正的佛道嗎?如果不順應時代發展,雖然保留了思想要義的純粹,但是人們又會喜歡又會願意接受嗎?

       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也是值得反思的問題。

        我接觸佛道者頗多,但是很少有堅持原始本來的法教進行弘揚的,都在尋找變通的方式?我問,為何要變通。所聽到的答案都說這是社會和蒼生的需要。我想,這又何嚐不是他們自己的需要。

       儒家思想在春秋時期,在秦朝,在漢朝,在唐朝,在後來宋元和明清時期,都經過無數的改變。

       包括對真正儒家典籍的注解,解析。都是一代有一代的變化。以此來順應時代的演變。

       當年,儒家思想誕生於百家爭鳴的春秋,那是中原充滿動蕩充滿變革的時代,也是中華文化的第一次輝煌鼎盛時期。當年孔老夫子一代聖賢作為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編修整理《六經》,讓文化和文明得以傳承,以六藝為教學內容,超越時代全方位培養人才,既有“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張,也有“有教無類”等教育思想。成就了文化史上的明珠,也奠定了儒家璀璨的根基。

        其後在漢朝,統治者采用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確定了儒家的主導地位,但董仲舒也融合了不同學派的思想對儒學進行改造,讓它更符合統治者的需要。

       宋元時期,理學家又結合了其他學派思想對儒家的治國之道進行改造,以適應當時的時代需要。而我們如今所讀的四書及注釋,都是出自朱熹的《四書集注》,有些是先賢真正的思想,有些是朱熹個人的理學思想。

       這也是元明清統治者用來開科取士,作為選拔政府官員的標準。

       經典的傳承曆經太多太多……以古老的文化造福於當代,的確是這一代人的幸事,但是是否可以多宣揚純粹的文化,少一些色彩?

       古老的儒家思想,渾厚、完整、內蘊無窮,如同天降其雨,雨無分歧,普潤大地萬物蒼生。於思想而言,普弘純粹原始的儒家思想,令大家各有所感,各有所悟,豈不更好?何必過度注解、曲解或者修撰,使其失去原有的氣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