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用計算機神經網絡模擬鼠腦、貓腦、人腦的旗艦項目早已失敗,也無他人能成功模擬。生物學上有更多證據顯示:計算機神經網絡不是生物神經網絡的科學模型,不是科學,更不是物理學。
剛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AI教父Geoffrey Hinton說There's Up to 20% Chance AI Will Drive to Human Extinction。
AI達不到鼠、貓智力,怎麽可能Drive to Human Extinction?這裏的關鍵問題是:AI能否擁有毀滅人類的自由意誌,以及能否進化出毀滅人類的智力。前文說過:生命科學隻能研究演化,智力科學需要研究進化和退化。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和其它邏輯研究意味著科學需要多個世界模型。自由、民主、競爭實際上基於赫拉克利特的衝突能帶來活力的理論,當然應該是和平、文明的衝突。活力涉及競爭,在邏輯上比能量更複雜,但也隻能帶來生命演化。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無法理解、表達智力的進化和退化以及複雜的生命和智力層次邏輯。
所以,超越學科的科學邏輯,Gerard't Hooft、丁肇中、丘成桐這幾位教授不懂,Geoffrey Hinton教授更不懂,大學裏也沒教的,這才是硬核科學。大學研究和教育急需變革,不能誤人子弟。
事實上前文提到過:很多計算機學者和工程師有信口開河傳統,是因為計算機所基於的簡單邏輯有嚴重缺陷,會誤導人的思維、妨礙對物理科學的局限性和人類智力及複雜邏輯的理解,這涉及不同參照係。所以這次泡沫會遠比1929年嚴重。
而我在《又見棕櫚》一文中提出的改變降雨模式隻需增加撒哈拉等大沙漠的平均降水量,在智力結構和機製要求上遠比計算機學科的重要奠基者馮·諾依曼設想的控製天氣簡單、容易。人類大規模移居火星前,應該先治理好沙漠。
我早提醒過:AI不是科學;概率統計和其它數學不是科學;計算機的表達力是數學的一個有限真子集,也不是科學;1949年腦白質切除術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錯誤七十多年不糾正,問題會蔓延到其它領域。
指鹿為馬的人瓦解、毀滅文明的可能性倒確實很高。這是現在最大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