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林院

想多看看這個世界,善待這個地球。
正文

荷蘭大選結果震撼歐洲,移民政策成焦點

(2023-11-24 18:22:32) 下一個

11月22日,荷蘭舉行大選。右翼自由黨(PVV)獲勝,成為國會第一大黨。這個結果在荷蘭造成政治地震,衝擊波從震中傳到整個歐洲。它的震級有多強?它相當於瑪琳•勒龐當選法國總統,或川普當選美國總統。

自由黨領袖名叫 Geert Wilders。今年60歲。他老爸是荷蘭人,老媽有荷蘭和印度尼西亞血統。

他政綱的中心是反對當前荷蘭的移民政策,尤其是反對大量穆斯林的湧入。他認為“尋求庇護的海嘯和龐大數量的移民”對荷蘭造成了嚴重的損害。他大概可以被視為荷蘭的川普和瑪琳•勒龐。勒龐是法國最主要的反移民政治人物,她對這次荷蘭自由黨獲勝感到鼓舞,稱這一結果顯示了選民日益增長的捍衛民族、國家特征的願望。

他的政綱還包括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

荷蘭國內的上層精英仍然堅持聲稱放進大量非法移民是政治正確的,不敢跟他沾邊。這一點也跟川普和勒龐很像。他在荷蘭政壇已經活躍多年,過去選舉結果顯示有相當的民眾支持,但總沒到過第一位,這一點也和勒龐很像。勒龐的黨也老是在法國大選得票第二。這次荷蘭自由黨第一次獲得全國最多的選票,是靠什麽取得突破?根據 BBC 分析,這顯示:非法移民失控終於超過民眾容忍限度,造成生活在現實中的民眾不滿,而生活在象牙塔裏的精英仍然頑固地堅持“政治正確”的教條,執意繼續敞開國門,讓非法移民繼續湧入,和民眾嚴重脫節。

他領導的自由黨獲得最多的選票,並不意味著他一定會成為荷蘭下一屆首相。荷蘭國會有150個席位,自由黨贏得37個席位,排名第一。但是,他必須要拉攏其他一些小黨加入他的聯合政府,湊夠76個席位,他才能當下屆首相。如果其他政黨為了阻撓他當首相,都不加入他的聯合政府,而是和其他綱領大相徑庭的政黨聯合起來,湊夠76個席位,那他這個得票最多的黨就不能執政,反而要當在野黨。這似乎有違民意,但還是可能發生。有些左翼政黨已經放話,由於他的移民政策,絕不跟他組織聯合政府,因為他當首相就意味著“威脅到了荷蘭的民主”。這是不是很荒謬?民主是尊重民意,還是固持己見抵製民意?

荷蘭現任首相 Mark Rutte 宣布結束在荷蘭政壇生涯,這次沒有參選。有報道說,他把目光盯在了下一屆的北約秘書長一職。2014年,一架滿載荷蘭旅客的馬航客機在烏克蘭東部被擊落,造成大規模空難,西方認為是頓巴斯宣布獨立的武裝力量發射導彈所致,所以這次俄烏戰爭爆發以後,荷蘭是歐盟裏最支持烏克蘭的國家之一。如果 Mark Rutte 擔任下一屆北約秘書長,估計他會對俄國采取相當鷹派的態勢。

Mark Rutte 也辭去了現在執政的人民黨領袖的職位。接替他的是原籍土耳其的 Dilan Yesilgöz-Zegerius。人民黨政治立場屬於中間偏右。Geert Wilders 原本覺得兩黨政治立場相距不是最遠,希望人民黨能加入他的聯合政府。可是 Dilan Yesilgöz-Zegerius 已經宣布拒絕參加自由黨的聯合政府。 這讓 Geert Wilders 很失望。也算他倒黴吧。人民黨政治立場雖屬於中間偏右,但今年正好趕上了一個原籍土耳其的黨魁,和反移民的 Geert Wilders 合作,恐怕心裏會堵得慌。

現任首相 Mark Rutte 的人民黨在上屆大選中排名第一,但也隻贏得34個席位,比這次自由黨贏的席位還少。Mark Rutte 在上次勝選以後也是花了不少力氣拉攏小黨加入他的聯合政府,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組閣成功。看這次 Geert Wilders 要花多少時間吧。Geert Wilders 為了拉攏小黨加入他的聯合政府,不可避免地會軟化他的一些政治綱領,如反對非法移民,反對軍事援助烏克蘭,等等,都可能做出一些讓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歡迎“莽山紅葉”來訪。
今年,瑞典首相承認讓這二十年瑞典放進來的巨大數量的難民融入社會失敗,帶來了幫派暴力。
其實,北約轟炸利比亞,美國支持敘利亞內戰,造成巨大難民潮流入歐洲,它將會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世人誰不知道?好像隻有決定敞開國門的那幾個官員不知道。他們好像現在剛明白過來。真令人無語。

Reuters: Sweden has failed to integrate the vast numbers of immigrants it has taken in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leading to parallel societies and gang violence, Prime Minister Magdalena Andersson said on Thursday, as she launched a series of initiatives to combat organised crime.
莽山紅葉 回複 悄悄話 歐洲難民大多從地中海過境,借道利比亞,突尼斯,和埃及,主要在意大利登陸。但難民的主要來源是撒哈拉沙漠下麵的國家。利比亞卡紮菲倒台後海岸線失控,成為非法移民的通道。北歐國家福利太好,種族單一,難以接受外來移民,必然導致社會問題。一些移民不能接受接收國的文化和社會是產生移民問題的最大問題。美國每年接受大量移民,絕大多數安居立業,融入當地社會,成為美國發展的動力。當然也有個別移民人士,貪圖一時小利,心靈扭曲,成為損害移民與當地社會關係的害群之馬,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歡迎“MoatCity”來訪。
有些土耳其人說,過去奧斯曼帝國大軍沒能征服歐洲,現在容易得多了,根本不用一兵一卒,邁開雙腿,直接走過去就可以把歐洲慢慢變成土耳其,歐洲的思維模式根本不允許擋住他們。
MoatCity 回複 悄悄話 歐洲已經沒有辦法從自己固守的政治正確思維模式裏掙脫出來,這些年跟著美國幹“扳起石頭砸自己腳”的蠢事。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歡迎“周遊世界”來訪。
完全同意。
2011年“茉莉花革命”期間北約軍事幹預利比亞,本來奧巴馬並沒有那麽熱衷。
奧巴馬本來是在美國選民在小布什連年戰爭感到厭倦的情緒下當選的。
選民把票投給了一個他們認為不那麽熱衷打仗的人。
當時,兩個最積極軍事幹預利比亞的人,是希拉裏和法國總統薩科齊。
希拉裏一心想在奧巴馬以後接班,急需給自己的履曆表上添加“戰爭”這一條經驗。
薩科齊因為媒體正在披露他接受卡紮菲競選捐款的醜聞,急需把卡紮菲從肉體上消滅掉。
他們忽悠了中俄,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禁飛區”決議。
中俄真以為“禁飛區”就是“禁止利比亞軍機起飛”,就同意了。
結果北約根本沒幹什麽“禁飛”的事,直接出動北約自己的飛機轟炸在地麵上的利比亞政府軍。
中俄不明白。北約說,決議裏有幾行小字,說“使用一切手段保護平民”,我們轟炸利比亞政府軍就是保護平民呀。
後來十幾年,北約一直說轟炸利比亞是聯合國授權的。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歡迎“BeijingGirl1j”來訪。
【美國促進打仗,歐盟北約跟著,然後有了難民的負擔。】
確實是這樣。
如今歐洲難民失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2011年“茉莉花革命”期間北約軍事幹預利比亞。
這場戰爭,實在是歐洲自殘舉動,給自己帶來巨大惡果。
本來,在卡紮菲統治下,利比亞工作機會多得不得了,基本吸收了黑非洲北上的經濟移民。
那時候,很多黑非洲國家城市都有成片的新住宅居民區,是在利比亞打工的黑人往老家匯款建造的。
北約把利比亞炸了個稀巴爛以後,利比亞不再是一個能夠容納黑非洲經濟移民的水庫,黑非洲北上的經濟移民到了被北約炸成焦土的利比亞,隻好繼續北上,源源不斷偷渡地中海,到達歐洲,既在海上死很多人,又永久改變了歐洲的種族構成。北約各國心裏不想要,口頭還得唱道德高調,互相推,讓別國要,別國不要就互相罵,說別人政治不正確。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歡迎“大號螞蟻”來訪。
反移民政黨在荷蘭大選獲勝後,世界媒體繼續試圖了解選民的想法。
今天英國媒體報道,一選民說:荷蘭移民早就太多了,隻有 Geert Wilders 一個人敢說這件事。
周遊世界 回複 悄悄話 自從薩科齊執政時的法國挑頭對利比亞發動戰爭,推翻了卡紮菲政權,新一波“難民”潮就如洪水猛獸般湧向了歐洲,勢不可擋。歐洲這些年經濟走下坡路,各國都有各國亟待解決的問題,都需要錢。但政府還要拿出一部分預算用來接待、安置“難民”。而且,大量“難民”對“老歐洲”的社會治安和穩定也造成一定的負麵影響,從而激起了當地民眾的強烈不滿。這種不滿情緒推動了歐洲很多國家右派力量的做大。
ahniu 回複 悄悄話 right is always right.
left is always right.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歐洲非法移民的問題確實挺嚴重的。 美國促進打仗,歐盟北約跟著,然後有了難民的負擔。 這也許會促進人類種族的混合。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多元化的根本錯誤在於假定各個文明之間是相互隔離,獨立和平行的。事實上是西方文明遙遙領先。多元化的真正意義是對西方文化的豐富和補充,以及更重要的是全盤西化。所有人類的進一步發展,必須站在人類文明的最高處才能進一步發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