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在白宮,在美、烏吵翻之前,當氣氛尚在平和時,一個波蘭記者問川普:我小時候,我覺得美國不但是世界最強的國家,也是一個好的國家。但是,現在我的波蘭朋友擔心,你站在普京一邊。你怎麽說?
川普回答波蘭記者說:我沒站在普京一邊。我站在美國一邊。我站在世界一邊。我想讓戰爭趕快結束。
萬斯接著對波蘭記者補充說:拜登對普京說了四年狠話,可是戰爭還是摧毀了烏克蘭一大片土地。通往和平、過好日子,外交也許是一個途徑。美國作為一個好國家要做的事之一,就是通過外交解決問題。
聽到“外交”一詞,澤連斯基轉過身來,質問萬斯(大意是普京不講信用,不應該跟他講外交):2019年,我和普京簽署了協議。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在。我們簽字交換俘虜。但是,他根本沒有交換。JD,你說的是哪門外交?
細心的記者發現,澤連斯基說的是謊言。他們不但證實普京履行了交換俘虜的協議,甚至還找到了澤連斯基本人2019年去基輔機場,迎接被釋放的烏克蘭俘虜的照片。
2019年12月9日,澤連斯基、默克爾、馬克龍、普京在巴黎舉行會談。在這次會談,俄、烏簽字,同意交換俘虜。
2019年12月29日,雙方都按照協議交換了俘虜,澤連斯基本人還到基輔機場歡迎被釋放的俘虜。下麵是澤連斯基在基輔機場迎接被釋放的俘虜的照片。
全世界民眾都可以看到,照片表明,澤連斯基在白宮當著世界媒體的麵,向川普、萬斯撒了謊。這使他的可信度降低。
第一個常見的錯誤辯論方法: 偷換命題。
舉例:澤連斯基在白宮指稱普京沒有交換俘虜。而有照片證實普京交換了俘虜。因此,澤連斯基撒了謊。
B說:澤連斯基的意思是,普京沒有執行協定。按照這個偷換了的命題,澤連斯基沒有撒謊。
分析:B把“普京沒有交換俘虜”偷換成了“普京沒有執行協定”。
第二個常見的錯誤辯論方法: 把別人沒說的話安到別人頭上,然後加以駁斥。
舉例:本文結論是“澤連斯基在白宮撒了謊”。
B說:那你的意思就是“普京沒撒謊”。
分析:本文裏並沒有“普京沒撒謊”這句話。
“澤連斯基撒了謊”和“普京沒撒謊”也不是等價命題。
我從另一個來源聽到幾乎一樣的消息。
台灣的評論員邱世卿說,2022年,烏克蘭急切想加入北約,但當時烏克蘭正處於內戰狀態,而北約不接受戰時國家,所以澤連斯基急於結束內戰。他集結了九個旅到頓巴斯前線,想快速拿下頓巴斯,然後就能加入北約。這時俄國國內鷹派施壓普京,要普京立刻行動。普京才被迫出兵,給頓巴斯俄裔解圍。
另外,關於明斯克協議,德國總理默克爾確實幹了騙人的事。
明斯克協議是2015年在德、法斡旋下達成的。
2022年,默克爾說:明斯克協議的目的是給烏克蘭時間擴軍備戰。
這是默克爾對德國《Zeit》雜誌訪談時公開說的。
Reuters(December 9, 2022):In an interview published in Germany's Zeit magazine on Wednesday, former German chancellor Angela Merkel said that the Minsk agreements had been an attempt to "give Ukraine time" to build up its defences.
西方凍結了俄國存在西方銀行的資產。這些凍結的資產,會生利息。英國現在想把被凍結的俄國資產生出的利息,拿出 2 billion 英鎊,當貸款借給烏克蘭。
這筆錢本來就不是英國自己的。而且烏克蘭以後還得還債。
烏克蘭還了債以後,英國會把這筆俄國的利息歸自己了?還是還給俄國?
還是拜登大方得沒法比了。
拜登不但白給烏克蘭 $175 billion,而且 $100 billion 不知道去哪兒了。
澤連斯基說他隻收到 $75 billion,那 $100 billion 他也不知道去哪兒了。
相比之下,英國這筆援助隻相當於拜登給的1%多一點,而且是借花獻佛。
澤連斯基說的不是:“普京沒有按要求執行協議”。
澤連斯基對萬斯說的是:“he didn't exchange prisoners”。
而實際上俄方交換了81位俘虜。
所以,“he didn't exchange prisoners” 這句話是謊話。澤連斯基自己還去機場迎接了那81位俘虜。
(討論一句話是真是假的時候,最好是把那句話固定住,而不是把那句話替換成別的話再討論那句新話的真假。
那樣,討論就永遠沒有結果。)
在數學和邏輯領域,要想證明一句話是 true,往往很費事。
要想證明一句話是 false,往往很省事,隻需舉出一個反例就可以。
澤連斯基的原話是:“he didn't exchange prisoners”。
要想證明這句話是 false,隻需舉出一個反例就可以。
BBC 在2019年12月9日報道澤連斯基自己的講話:
“Ukranian President Volodymyr Zelensky said a total of 81 Ukranians had been released.”
澤連斯基自己就給出了81個反例,遠超過一個反例的要求。
打個比方。
一個人說:“he didn't peel potatoes”。
要想證明這句話是 false,隻需舉出一個反例就可以。
隻需提供一個視頻,顯示他削了一個土豆,就足夠了。
有些人以為,要證明那句話是 false,必須證明他削了所有的土豆。這是對邏輯的錯誤理解。
【會不會說的是這次2022年開始的戰爭?】
不會。澤連斯基自己說得很具體,是2019年。
以下是 AP(美聯社)公布的2025年2月28日白宮交鋒的 transcript(談話記錄):
Zelenskyy:
“in 2019, I signed with him the deal. I signed with him, (French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and (former German Chancellor Angela) Merkel. We signed ceasefire. Ceasefire. All of them told me that he will never go … But after that, he broke the ceasefire, he killed our people, and he didn't exchange prisoners. We signed the exchange of prisoners. But he didn't do it.
What kind of diplomacy, JD, you are speaking about? What do you mean?”
2019年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換俘協議,雖然在當時被視為一項重要的積極進展,但確實存在一些未完全執行的部分,以及一些後續的複雜情況:
“全部交換”的期望未能實現:
雖然2019年的換俘行動釋放了數十名人員,但並非所有被拘留者都得到了釋放。雙方可能對“全部交換”的理解存在差異,且一些人員的法律地位和案件複雜性阻礙了他們的釋放。
因此,仍有部分被拘留者留在對方的控製之下。
後續換俘的持續需求:
2019年的換俘協議並未徹底解決所有相關問題。自那以後,俄烏雙方持續進行換俘行動,尤其是在2022年俄羅斯全麵入侵烏克蘭後,換俘成為衝突期間持續進行的少數外交互動之一。
這就表明,2019年的協議未能完全解決雙方的戰俘問題。
衝突的複雜性:
俄烏衝突的複雜性導致換俘過程充滿挑戰。雙方對被拘留人員的認定、法律程序以及政治考量等因素,都可能影響換俘的執行情況。
因此,即使達成了協議,也可能因各種原因而未能完全執行。
信息不透明:
由於戰爭原因,很多關於戰俘的信息都不是很透明。所以很多細節我們不清楚。
總而言之,2019年的換俘協議是一項重要的進展,但並未完全解決所有相關問題。衝突的持續和複雜性導致換俘過程充滿挑戰,而且一直持續到現在的俄烏戰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