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的分析基於宏觀經濟的一般邏輯和當前(或近期)美聯儲政策動向的常見解讀,實際結果還需結合當下實時公布的經濟數據和政策信號進行判斷。以下為一些核心角度的分析,供參考:
聯邦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
美國聯邦政府的支出占GDP相當可觀。如果政府因為預算壓力而進行裁員、項目削減,一方麵會直接減少公共部門的崗位需求,另一方麵還會對與政府項目密切相關的私營部門產生負麵影響(比如承包商、供應商等)。這可能導致整體就業市場承壓,失業率上升,從而對消費信心和總體需求造成打擊。
對GDP增速的影響
減少政府支出往往會對GDP增速產生下行壓力。如果該下行壓力疊加消費與投資放緩,整體經濟有可能進入“減速甚至是衰退”的風險區間。如果衰退跡象比較明顯,美聯儲往往會考慮降息以刺激經濟(或者至少是放鬆金融環境、緩解企業融資和消費者信用壓力)。
對通脹的影響
政府支出的下降可能使需求端的通脹壓力減弱。但需要區分:
勞動力市場鬆動或失業率顯著上升
過去一段時間裏,美國勞動力市場始終算是偏緊(失業率處於曆史低位附近,職位空缺率也較高),這是美聯儲一直在觀察的關鍵數據。如果聯邦政府大量裁員、項目削減,以及由此帶來的連帶效應使得失業率出現了“突破式”的上行,或者各項領先指標(如初次失業救濟金申領人數、職位空缺率V.S失業人數比)惡化明顯,美聯儲會更傾向考慮“停止加息”或“開始降息”來避免經濟硬著陸。
通脹回落到可接受水平
美聯儲當前(或近期)的政策基調是“先確保通脹真正得到控製,然後才可能考慮降息”。如果隨著政府支出減少、經濟需求端放緩,通脹數據(特別是核心通脹)開始快速下行至美聯儲目標區間(如核心PCE接近2%),美聯儲的政策重心就會從“控通脹”轉變成“保增長”。一旦保增長、穩就業被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多次降息是有可能的。
金融穩定或其他突發因素
如果在政府支出收縮背景下,企業和個人的償債壓力激增,金融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比如小銀行危機再次抬頭、企業違約率快速上升),美聯儲也有動力迅速降息數次來“救市”或“維持流動性”。這一條也需要關注短期意外事件和金融係統的風險。
一次降息派的邏輯
2-3次降息派的邏輯(所持的觀點)
當前多數主流機構預期(參考)
市場上一些大型投行或經濟分析機構的基線預測是“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開始降息,幅度可能會在 1-2 次左右”,但也不排除如果下行壓力超預期,降息次數會更多。
關鍵看失業率和核心通脹的真實走勢
在“較大下行壓力”的情境下,2-3次降息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果對經濟下行的判斷比較悲觀,認為聯邦政府的財政緊縮對就業和消費的衝擊會很大,而且也確信通脹會隨之快速回落,那麽美聯儲放鬆2-3次利率是合理預判。
但如果事實證明通脹仍有黏性,或者財政緊縮並沒有如想象中那麽劇烈(比如政府雖宣稱削減項目但最後隻做了一些象征性動作),失業率未出現大幅度攀升,則降息2-3次的概率就會降低。
結論
在“政府支出下降、失業率明顯上升、通脹趨於下行”的情形下,聯儲在一年內多次降息(2-3次)確有不小可能性。前提是經濟衰退或下行壓力相對明顯。
相比之下,如果經濟韌性仍在、通脹黏性較強,或者財政緊縮力度有限,導致經濟並未出現“硬著陸”或深度衰退,聯儲更可能隻是做1次左右的“試探式”降息,或者幹脆延後降息時間、保持利率高位更久。
建議關注的指標與事件
根據觀察這些數據的變化,再動態評估美聯儲在年內或明年降息次數的可能性。在現實中,美聯儲往往會根據數據“走一步看一步”,不會過早承諾具體的降息次數,也就是說,他們更傾向於讓市場“看數據”,因為通脹形勢和就業市場仍在不斷變化。
因此,認為 2-3 次降息,核心前提要先看“經濟衰退或下行壓力是否比市場目前預期更強”,隻要這一點足夠確立,多次降息的概率就會上升。整體而言,從曆史和政策慣性看,一旦確認開啟降息周期,多次行動的概率往往比隻降一次要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