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見南山

終於完成20餘萬字的長篇小說,特意申請文學城博客連載發表。盼望早日和文學城網友分享!
正文

燜 烤 鱒 魚

(2023-02-12 21:15:23) 下一個

  今年的印州是風調雨順的一年,就我所見,水果和蔬菜收成都很好。

  隔壁鄰居種在花盆裏的一棵朝天椒,原本擺放在陽台上觀賞,結果紅紅綠綠的朝天椒簇滿枝頭,他們送給我一大捧。我就像收到一束鮮花一樣抱回家,坐在陽光房裏慢慢的摘,結果摘出滿滿登登一小盆來。

  這新鮮飽滿的朝天椒,用來做剁椒是不二之選。我又在自家菜園中摘了一些墨西哥辣椒,它們比朝天椒肉厚,但一樣辛辣多籽,可以混在一起用。

  網絡時代就是便利,上網查了自製香辣剁椒的做法,然後將辣椒配些生薑和大蒜剁碎,拌上食鹽和白糖,網上說最後再加白酒。我理解隻要是烈酒就行,就加了中國的西風酒,俄國的伏特加,英國的威士忌,所謂“三中全會”就是“三種(酒)全匯”。隻可惜家裏沒白蘭地,否則照加不誤,隻為將來醃製出的剁椒更醇香。      

  三天之後應該醃製出味了,我躍躍欲試,想知道自己的一番辛苦是否成功,這次剁椒魚頭是不二之選。做剁椒魚頭常用鰱魚魚頭,可我上哪裏弄鰱魚來呢?我想到了鱒魚。

  離家不遠處有家很大的倉儲式商店,常年供應鱒魚,每個包裝有四條。有次在那裏碰到一位國內來探親的長者,他說鱒魚在國內難得看到而且賣的很貴,而這家店的許多魚是不曾經過冷凍的,鱒魚尤其新鮮,買一個包裝回去,當天清蒸兩條,吃它的新鮮,隔日紅燒兩條,吃它的美味肉質,熱情建議我們試一試。

  我們一試,肉質的確鮮嫩,但美中不足有些土腥味。鱒魚居然還有土腥味?心不甘,二試,確切無誤,真有土腥味,無奈,作罷! 

  這次我又想到了它,但先生念念不忘它的土腥味而強烈反對。唉!當群眾守舊時,領導的革新探索就會遇到阻攔!所幸這種阻攔隻是: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最終我如願買回四條鱒魚。

  這家店的鱒魚是挖腮去內髒的,回來隻需將鱗刮幹淨就好。我將每條從中斬斷,下半條當天清蒸,肉質滑嫩,味道鮮美,出乎意料。我倆直呼應該早嚐試,可惜如此美味竟錯過了許多年。

  第二天把上半段做剁椒魚頭。鱒魚頭本來就很小,去腮之後隻剩一個稍有厚度的軟殼,但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也不是隻在意魚頭,剁椒味的鱒魚肉也很美味,何況我兒子還沒學會嘬魚頭的細肉,品其鮮嫩,而是更喜歡大口吃肉。

  就像功夫茶一樣,經曆悠悠歲月,具備了品飲的工夫,也許我兒子有一天學會品味欣賞,而現在他隻認為冰水更解渴過癮。

  剁椒魚上段毫無懸念的成功,無論是剁椒還是魚都很棒,兩者燴在一起更詮釋了名菜的經典。

 

  第二個禮拜,在朋友畢先生家有個聚會,歡送鍾先生另謀高就。正好!可以顯擺我新開發的菜式,我特意告訴他們我們要晚到半小時。

  帶去聚會的菜量要大些,所以沒有那麽大的容器做清蒸,或者那麽大的油鍋燉魚做剁椒味道的。如果硬要找個大家夥對付也行,但結果肯定是沒賣相,拿不出手,上不了台麵。真所謂老革命遇到新問題,我拿出久經沙場的經驗,四兩撥千斤,決定做道燜烤鱒魚。 

  所以魚可以按宴會的造型,大大方方,漂漂亮亮的擺放在玻璃烤盤裏麵。然後給魚抹食鹽和五香粉,再加料酒。因家裏沒有料酒,就用烈酒。這次我也沒“三中全會”,用的是威士忌。

  用錫箔紙將烤盤蓋嚴,以避免烤時的水分流失,即為燜烤。之後放烤箱中,華氏375度,連預熱到烘烤共40分鍾。

  蔥,薑,蒜,切細絲,如果有新鮮的紅辣椒添色加彩更好,也切細絲,越細越好。這道菜裏,中國傳統廚藝的食不厭精隻能在這道工序裏體現了。

  從烤箱中拿出烤盤,揭去錫箔紙,將剛切好的綠,黃,白和紅絲勻撒在魚身上,再撒一點點鹽,最後熱油澆蓋。

  整個廚房立刻香氣四溢,我家狗狗阿波羅興奮的跳個不停,仿佛感受到了某種好兆頭。好在我也忙完了,就拿幾塊狗餅幹安慰它的期待。

  時間也差不多了,這時的烤盤還燙著呢,烤盤的塑料蓋子肯定是蓋不上去了,隻好用錫箔紙蓋。然後在冷暖兩用的食品盒裏鋪上墊子,小心翼翼放進烤盤,包好,拉上拉鏈,外麵的兩個帶子可以穩穩妥妥地拎在手上。

  先生就是這麽拎著這道大菜,大踏步的奔向車庫。而我手裏捧著一盒涼拌菜,相跟著出了門。

 

  我們進門時剛好錯過聊天,茶水,瓜子和水果的序曲,直奔開吃的主旋律。

  朋友琳迎上來說:“你家的盒子好專業,就像送外賣的。”原來誇的是食品盒,不是我的手藝。又說:“你的蒸茄子,我怎麽蒸都出不來那個顏色,口感也出不來,你得教教我。”原來請她吃過羊肉泡饃,可她偏記住了蒸茄子。但她的一番話聽來很受用,到底誇了我的廚藝。

  主人畢太太幫我把滿台麵的菜盤挪了挪,讓我勉強把兩個菜放上去。

  我這邊廂打開烤盤,那邊廂先生開吹:“快去吃新鮮熱乎的鱒魚,剛剛釣上來的!”

  朋友唐先生熱情招呼道:“好啊!下山筍上塘魚是最新鮮的。”

  我不解道:“下山筍上塘魚?什麽意思?”

  他答道:“我們老家的一句俗語,是說剛剛刨出土,順山坡拋下來的竹筍,還有剛從池塘裏順杆釣上來的魚,都是最新鮮的。雖然我台灣生,台灣長大,可我父親是大陸浙江人,老家金華市武義縣。我也終於在2001年與父親一同回到老家,親自品嚐了‘下山筍上塘魚’的家鄉美味,其精義在於‘新鮮’。在這裏可以用來形容你們家的魚。”

  我說:“這俗語真是太生動貼切了,那有沒有俗語用來形容我種的西紅柿?我做西紅柿炒蛋時,在大太陽下剛摘來的西紅柿還熱乎著,刀切時還帶著太陽的溫度,肯定不同於買來的,刀切時帶著冰箱溫度的西紅柿。這在你們老家俗語裏怎麽講?”想著在輕鬆愉快的聚會上不該給人出難題,就補充說:“不急,這是一個家庭作業,就當作你下次回老家探親時的一個調研題目,我可以多等些時日。”

 我說完從廚台左邊繞過去拿盤子準備取菜,沒想到剛把盤子拿到手裏,唐先生就從廚台右邊繞過來,舉著iphone說:“不用等我們老家的俗語,《聖經》裏有現成的話來形容你的西紅柿,同時也是講神的祝福,申命記33章14節:‘得太陽所曬熟的美果,月亮所養成的寶物。’是不是?”

  我讀著唐先生手中iphone上顯示的文字,麵對他如此快速交來的答案,驚訝佩服的無言以對!因為神奇的《聖經》,也為唐先生的熟讀和這便捷的網絡電子時代。

 

 方先生一邊品魚一邊說:“鱒魚是一種很尊貴的魚,生活在又清又的水中,隻有在緯度高的北方,尤其要求環境幹淨。水中是否有鱒魚存活,幾乎可以成為無汙染的標誌。”

 唐先生接著說:“鱒魚原來隻產於北美洲的溪流中,可現在台灣也開始了人工養殖,是在沒有工業開發的人煙稀少的高山深林中。台灣著名的旅遊勝地拉拉山,其中的卡拉溪穀擁有清澈純淨的山泉水,水溫冷冽,溶氧量高,這才孕育出尊貴美味的高山鱒魚。鱒魚是魚中貴族,肉質細嫩,鮮美多汁。含有豐富蛋白質,低脂肪且低膽固醇,非常滋補身體。現在更多遊人慕名到拉拉山的卡拉溪穀品嚐鱒魚,感受鱒魚養殖生態。

 

  聽罷,方先生突然想起了什麽:“你家的魚是在哪裏釣的?”

  我說:“當然是在商店裏啦?否則還能在哪兒?”

  話一落音,隻聽邊上的緹娜驚叫道:“糟啦!糟啦!剛聽你先生說是在後院池塘裏釣的,我就數落我先生:‘看人家,後院池塘裏都能釣上鱒魚。那像你,在湖裏都釣不來鯉魚。’這下該輪他數落我嘴太快了。”

  一直以來,赴聚會就是菜歸我做,牛皮歸先生吹,諸如,魚兒如何垂釣,之後又如何烹飪。我原認為小吹怡情,大吹也不傷大雅。可這次顯然多少傷了朋友的夫妻關係,讓人家夫妻間多了一個來回的數落。

         

  但終歸這是一個團結的聚會,一個勝利的聚會,一個繼往開來的聚會,始終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下進行。飯後,朋友們和鍾家夫婦道著依依惜別之情,恭喜他們辭舊迎新,也祝福他們在新居地的新生活和新作為。

  臨了,年長的鍾太太特意和我先生語重心長的交代:“你太太真是能文能武,會做菜又會寫文章,你要多支持她多寫好文章給我們,讓她少做家務,多休息。” 我依稀仿佛印象中後麵還叮嚀了一句:“你要善待她,輕拿輕放,一定不能打她,不能罵她。”也可能我聽錯了?或記錯了?反正我很是佩服她超前的眼光。但在旁邊仔細聽,耐心等,也沒等到勸他要少吹牛這一段。唉!失察啊!不周啊!

  終歸沒說到痛處,我先生喜氣洋洋,頭搖的像波浪鼓,嘴裏不住的客氣道:“哪裏!哪裏!不會!不會!”

 

  臨出門前,主人畢太太招呼大家把剩菜帶回家,我看好像鱒魚有頭有尾,全須全尾沒怎麽動筷子似的,就和唐太太說:“你帶點兒鱒魚回家吧。”

  她答:“還剩下什麽呢?”

  再仔細一看,就剩幾個魚架了,從頭到尾,全須全尾的模樣。隻好說:“等下回吧。”         

 

  餘興未盡的唐先生說:“籍著愛宴,品嚐美味可以拉近人的距離,味覺口感能使人對愛與關懷的氣氛環境流連忘返。難怪詩篇要我們‘嚐嚐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品嚐過後才知道好,就像通過這次聚會才知道你們既會釣魚又會做魚一樣。下次聚會,你們隻要說:‘晚到一會兒。’我們就明白了。”

  我先生接嘴道:“那說明她還沒開發出新菜式呢,就等著吃鱒魚吧。” 

  話說開發一個新菜式容易嗎?這道燜烤鱒魚且得顯擺一陣子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晴朗見南山 回複 悄悄話 為什麽我的版本看著字體適宜,到底問題出在哪兒呢?
晴朗見南山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放照片兒是很好的建議。
Firefox01 回複 悄悄話 下次放一張照片,就更好啦!
稻穗兒 回複 悄悄話 建議不要用這麽巨大的字體,太雷人沒法兒看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