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國大外宣——德國汽車業: 被中國彎道超車,前景幾何

(2023-08-10 19:20:57) 下一個

其實過來人2大佬前麵已經發了硬文版鏈接哈:

https://amp.dw.com/en/electric-cars-chinese-carmakers-outpace-german-giants/a-66444153

 

再發中文版的,主要是因為有人看不懂洋文哈,硬文版說原文是德文的,那就更不容易懂了。不過對比一下中文和硬文版的,發現中文版更是雲裏霧裏哈。

 

因為根本就不是彎道,而是不在一條賽道上哈。發動機、變速箱啥的機械部分,洋人靠專利把路都給堵死了,那就不玩了, 直接上電動機,永磁鐵的,釹鐵硼,稀土哦。一龍小馬哥都說玩不起了,要玩別的,但土八路就是稀土,誰讓你土嘛。

 

然後就是電子技術。前麵上汽大眾的老總說那是出賣靈魂,轉頭大眾就把自己的軟件部門給裁了,現在又跟小鵬搞合作,魂還要蛙?

 

德國汽車,可是德國工業的支柱喲!

 

德國汽車業: 被中國彎道超車,前景幾何

高昂成本、需求下跌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競爭,使得德國汽車行業麵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尤其是在利潤豐厚的中國市場,德國汽車前景堪憂。

Autoproduktion in China

 

(德國之聲中文網)訂單不足,購買力下降。德國經濟籠罩在一片危機氛圍之中。此外汽車製造商還麵臨一個結構性問題:向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的轉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持續帶來高成本;而這些成本又必須由本該逐漸被淘汰的內燃機車輛業務來填補。

上半年表現還不錯--大眾(Volkswagen)、奔馳(Mercedes-Benz)和寶馬(BMW)的銷量及利潤均有所增長。但全年的預測卻仍然令許多投資者和股東感到失望。通貨膨脹和不斷上升的利率,對市場產生了抑製作用,對新車的需求也在減少。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VDA)主席穆勒(Hildegard Müller)警告說:"盡管我們看到產量增加,但這不是可以放鬆的跡象。"銷售額仍然比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低五分之一。

特別是在純電動汽車方麵,德國的訂單量在下降。目前,德國在這一領域的需求量僅為去年同期的60%左右。

上海2023國際車展

上海2023國際車展

中國電動汽車行業蓬勃發展

另一方麵,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汽車市場,則在新能源車輛領域不斷擴大領先優勢。如今,全球每兩輛電動汽車中就有一輛行駛在中國。目前,中國汽車製造商隻將美國汽車製造商特斯拉視作本土市場真正的競爭對手。中國購車者,尤其是高收入人群,近年來越來越傾向於購買國產品牌。行業領頭羊是比亞迪(BYD),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CPCA)的最新數據,上半年比亞迪的純電動汽車銷量比特斯拉高出29%。

"市場正在發生一場顛覆",大眾中國董事會成員布蘭德斯塔特(Ralf Brandstätter)表示。數十年來的行業領軍品牌大眾汽車在第一季度被比亞迪(BYD)趕超並取代,失去了第一的位置--比亞迪在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幾乎是大眾的20倍。為了扭轉這一趨勢,大眾現在試圖與中國汽車製造商小鵬汽車(Xpeng)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後者的專業領域涵蓋電動汽車、軟件和自動駕駛等。為此,大眾汽車向這家初創公司投資7億美元,計劃首先推出兩款大眾品牌的電動汽車,並於2026年投放中國市場。

市場正在發生一場顛覆,大眾中國CEO布蘭德斯塔特(Ralf Brandst?tter)這樣說

"市場正在發生一場顛覆",大眾中國CEO布蘭德斯塔特(Ralf Brandstätter)這樣說

德國品牌是身份的象征

需要擔心的,不僅是大眾汽車集團及其高端品牌保時捷和奧迪,奔馳和寶馬也麵臨激烈的賽道競爭。專門研究汽車問題的谘詢公司貝裏爾斯(Berylls)在其最新研究中指出,在豪華車市場上,"中國正在實現更迭"。在與德國傳統豪車製造商的激烈競爭中,中國企業"正以超車道領先"。

貝裏爾斯(Berylls)谘詢公司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威利·王(Willy Wang)解釋說:"對於德國製造商來說,這樣的結果是令人擔憂的。"因為其中國競爭對手在客戶認知度方麵明顯領先。隨著傳統汽車市場向電動汽車方向的轉變,整體情況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過去,德國豪車被認為是中國新興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的身份象征,而本土品牌被認為技術落後,且質量也不盡如人意。

綠色車牌在中國代表電動車

綠色車牌在中國代表電動車

數字功能是王牌

研究稱,目前,中國生產的汽車,主要憑借其複雜的輔助駕駛功能和娛樂信息係統等數字化特性占據優勢--如果考慮到中國城市的交通狀況,這也就不足為奇了。在經典豪華車的舒適性和質量等傳統優勢上,中國車在客戶認知中與老牌製造商幾乎不相上下,甚至還稍稍優於後者。

中國客戶的購車動機也開始從對品牌價值的青睞轉向對技術含量的認可。 谘詢公司貝裏爾斯給出的觀點是:"購買德國豪車的主要動機是出於對品牌的喜愛,而購買中國高檔車則是對產品本身的認可。"

德國汽車製造商未能擠進前十

也難怪目前中國80%的電動汽車均來自國產品牌--在排名前十的電動汽車供應商中,隻有特斯拉一家外國企業。而德國品牌無一上榜。

在包括燃油車在內的整個中國汽車市場中,中國品牌在2023年以51%的市場份額超過外國品牌,成為數十年來的首次。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65%,這是谘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在其"2023年全球汽車展望"(Global Automotive Outlook 2023)報告中所做的預測。

比亞迪在宜昌的銷售部

比亞迪在宜昌的銷售部

中國是汽車出口世界冠軍

報告指出,就歐洲而言,其汽車銷售量從長遠來看將比新冠疫情前下跌超過15%。與此同時,歐洲汽車製造商還將在本土市場受到越來越多來自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壓力。

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世界汽車出口冠軍--2020年中國在這項榜單中還排在第六位。這個亞洲國家無論作為銷售市場、出口市場還是生產基地,都在不斷崛起。

來自谘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的汽車專家皮昂泰克(Fabian Piontek)說:"中國正在成為汽車超級大國。" 相反,歐洲汽車製造商則越來越多地在其本土市場扮演起市場份額捍衛者的角色。"德國汽車製造商獲取創紀錄的利潤的時代即將結束。"

 

https://www.dw.com/zh/德國汽車業-被中國彎道超車前景幾何/a-6644469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