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家楨和李景均, 誰更稱得上"中國遺傳學之父"?

(2023-01-18 20:50:54) 下一個

談家楨1930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32年畢業於北平燕京大學研究院獲碩士學位,1934年夏,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師從著名遺傳學家摩爾根及其助手杜布讚斯基,兩年後獲得博士學位,他婉拒導師挽留,回國任教於浙江大學,並將“基因”一詞首次帶入中文。

1952年全國院係調整來到複旦大學,曆任生物係主任、遺傳研究所主任、副校長、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等職。1983年任複旦大學顧問。在複旦大學相繼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和第一個生命科學學院,被譽為“中國的摩爾根”。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85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和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7年當選為意大利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99年當選為紐約科學院名譽終身院士,1999年國際編號3542號小行星被命名為“談家楨星”。2021年6月5日,談家楨生命科學教育館在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開館。

 

李景均1932年考入金陵大學農學院,1936年畢業後赴美國康乃爾大學攻讀遺傳學和生物統計學,1940年獲博士學位。

1941年10月回國,先後在廣西農學院和遷至成都的金陵大學農學院任教。1946年至北京大學任教,並任農學係主任兼農業試驗場場長。1950年3月,中國遺傳學界受蘇聯“米丘林學說”和拉馬克主義的支持者特羅菲姆·鄧尼索維奇·李森科的影響掀起政治運動,李景均離開中國大陸,途經香港回到美國。

李景均1951年進入匹茲堡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任教,1954年升任教授,直至1982年退休。李景均於1960年被選為美國人類遺傳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主席。1962年獲台灣中央研究院第四屆(生命科學組)院士頭銜。1969年至1975年擔任匹茲堡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學係主任。

以上內容主要來自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下麵談點個人看法。

 

從資曆上看, 李景均1932年考上大學, 談家楨當年碩士畢業。談1936年獲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導師是現代遺傳學鼻祖摩爾根, 李1940年獲康奈爾大學博士, 兩人都有遺傳學的博士學位, 但談資曆更老。

 

在中國的經曆。談家楨1936年獲博士學位後即回國任教, 在中國高校工作了半個世紀, 創辦了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和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 教書育人培養了許多遺傳學的專業人才。李景均1941年回國,1950年離開大陸去美國, 在國內工作時間不到10年, 在國內的教學科研培養人才方麵明顯不如談家楨。

 

學術聲譽。談家楨1980年被評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5年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談還獲多個國際學術機構的院士稱號。李景均1962年被台灣選為中研院院士, 但沒見其獲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信息。

 

在中國的知名度。談家楨在國內不僅是遺傳學專業人士皆知, 生物學界也是大名鼎鼎, 因為遺傳學已成為多數與生物有關專業的必修課, 教材包含了談家楨做的一些經典實驗的內容。而知道李景均的人極少, 因他很早就離開中國, 在國內沒有什麽著述傳世, 也沒有培養多少人材, 影響力極為有限。

 

綜上所述, 個人覺得談家楨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遺傳學之父, 李景均則稱不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