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囈語

旅美三十五年,如今閑雲野鶴安度晚年,偶得文思泉源,盼借此博客平台抒發,自娛自樂,也求高手斧正。
正文

故鄉軼事 (三)遲到近半世紀的道謝

(2023-07-29 19:38:30) 下一個

今年五月份回國做了一件大事:搬家。搬家前十幾天一直在整理東西,多數扔了,隻有最有用的才搬到新居。此房雖然隻是度假房,但25年來不知不覺地也屯集了許多雜物尤其是衣服,很多都小了也過時了,所以兩隻手交替著在衣櫃裏扒拉,把不中法眼的衣服一件件地從衣架上剝下,扔在一個大黑垃圾袋中,準備都送到小區裏的回收箱裏去。突然我的手抓到了一件玫瑰紅的細毛衣,是手織的開襟毛線衫,整件毛衣都是用胖體花式針代替平針織成的,還有很多長形大絞花,毛衣看起來已經有年代感了,手肘部和前襟部已經有點起毛了,但式樣毫不過時,手織的毛衣卻十分平整,沒有一點跳針或者錯花!啊!是這件毛衣,我曾經視若珍寶,先當夾衣穿,外麵套上花衫,毛衣隻露出領子和袖口,後來大家都說這麽漂亮,穿在裏麵埋沒它了,就當外衣穿,是多年前我的衣箱裏最漂亮最常穿的秋冬毛衣。後來怎麽壓在衣櫃底下這麽多年了?我幹脆停止折騰衣櫃了,拿過這件已經嫌小變舊的毛衣翻來複去地看著,說起來一件衣服能保存近半個世紀的確有些天方夜譚,人生有幾個四五十年?而且女人對衣服是最喜新厭舊的,不像她們對朋友或者卜老公,多數人還是戀舊的。打開封塵的記憶,有關這件毛衣的如煙往事漸漸淸晰地展現在我的腦海裏……

我的青少年時期,國內輕工業落後,小地方根本買不到成衣,要穿毛衣隻能買毛線自己手工織。媽媽為了買這一磅純羊毛細毛線,“走後門”在商業局拿到“毛線券”,但百貨商店裏沒貨,等了幾個月,還是托她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的老病人才買到。拿回家裏來愛不釋手向我炫耀,玫瑰紅的全毛的,當時算高檔奢侈品了,我卻不以為然,咱又不會打毛衣,這毛線再漂亮對我也沒有意義呀!就這樣毛線被媽媽珍藏在她臥室裏的一個鐵箱子裏幾年了,每年端午節拿出來曬曬再放回去,加上幾粒樟腦丸防蛀。同時收藏在箱子裏的除了她自己舍不得穿的幾件呢子和嗶吱料子衣服,還有我上幼兒園時一個香港朋友送的二件高檔連衣裙,一件黃色一件粉色,上衣是綢子,裙子是多層尼龍泡泡紗。當時尺寸太大了,媽媽說:“太漂亮了,穿出去會受批評有資產階級思想,等長大再穿!”。就這樣藏到箱子裏,一年曬一次,一直到我長成大姑娘也沒舍得讓我穿上。所以我潛意識裏認為這磅毛線一定也會被媽媽當作鎮箱寶了,哪裏會織成毛衣讓我穿?在那個全民勉強糊口的年代,物質極度貧乏,被稱為小城高知名醫的家庭尚且如此節儉, 一般民眾生活狀態就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了。

但這次我猜錯了,在我參加工作的那年,媽媽終於取出這團樟腦丸氣味濃烈的毛線,找到醫院裏織毛衣快手黃護士,請她幫我打件毛衫。還記得那天跟媽媽去黃阿姨的狹小宿舍,她幫我量了尺寸,又為難地指著床邊一個籃子裏裝的幾梱不同顏色的毛衣道:“如果有時間,我五六天可以打一件毛衣,好幾個人都在排隊等呢!但是我要上夜班,白天補覺,所以一個月隻能打二件。你這件我下個月開始先打吧!” 看到黃阿姨這麽忙,媽媽不大好意思了,正準備說不急等客氣話,黃阿姨家對門鄰居的女兒過來看她打毛衣了,我一見,這不是渚麗黎嗎?我們認識的!於是我問道:“咦,麗黎你家也住這兒?” “是呀,這是一中宿舍,我媽和黃阿姨愛人是這兒教師同事!”,交談幾句後,知道麗黎上山下鄉多年,年輕輕的已經積勞成疾,病退回家治病等著分配工作。望著她蒼白的臉色,瘦弱的身體,我心中一陣難過。麗黎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她比我高幾級,是我們一中高中部最有名的才女,按現在的說法叫做“學霸“,她長得一張圓圓的娃娃臉,有兩個酒窩,笑起來甜甜的可愛極了。她每門功課都是班上第一名,連英語都能考滿分,一個字母和標點都不會錯。不但數理化讓男孩子們都甘拜下風,語文課的作文也常被老師油印當作範文,有一次她的文章還登上了省報,全校師生爭相閱讀,她也大出名了,她又聰穎又勤奮,據說考試前經常通宵苦讀,因此學業總是遙遙領先。同時她又謙虛又溫和,總之,所有人都認為她前程似錦。然而文化大革命大浩劫驟然中斷了美好的校園生活,麗黎也被上山下鄉的浪潮席卷到了山區插隊落戶。她年齡比我們大幾歲更懂事,更想通過拚命勞動,努力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爭取早日得到上調的機會。但因家庭出身問題,每次有機會被推薦上學招工,到了政審關鍵時刻都被刷下來,這麽優秀的女孩子,怎麽就被如此打壓摧殘,陰差陽錯地在山區虛度光陰,浪費青春?她的家庭出身其實也不是什麽罪大惡極,隻是因為母親出身於富農家庭,父親是神學院畢業生,解放前夕去台灣當傳教士了,當時麗黎才一歲多,母親還懷著弟弟。她母親是有名的聰明能幹的高中數學老師,丈夫一去未返,她成了“台屬”,一人拉扯著一雙兒女長大,孩子們都很優秀,尤其是女兒人人讚揚,卻在山區耽留了五六年……正在為麗黎的遭遇忿忿不平,她卻走過來拿起毛線端詳:“這麽漂亮的毛線”,主人黃阿姨突然停止了毛織衣說道:“麗黎很聰明,手又巧,她看我織毛衣幾次,已經學會了,還看了一本織毛衣的書,會織的花樣比我還多!不然請她幫你織?” 還沒等我和媽媽反應過來,麗黎臉上綻開笑容:“我可以試試吧?” 真的令人喜出望外,我們何等幸運,有這麽心靈手巧的姑娘主動幫忙打毛衣!

過了個把月,我收到了麗黎托人用報紙包著的毛衣,裏麵附著一張折成飛鳥的紙條:“謝謝你的這些毛線,讓我度過了許多漫長的夜晚,手裏一邊打毛衣,頭腦一邊想事情,就忘記了寂寞和痛苦,再次感謝你!” 我一邊想著她怎麽會反而感謝我,一邊打開毛衣,發現她還把剩下的一小團附上。毛衣簡直太完美了,馬上穿著顯擺,後來單位裏的幾個姑娘還來借樣取經,但這是細致耐心的活兒,好幾位半途而廢,隻有一人織成了,但有錯花幾處。我想學霸才女畢竟不同,幹什麽都會完美到極致!

一直想著要當麵謝謝麗黎,但是不久她分配工作去了鄉鎮工廠,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見過她了。那年代的人都簡單純撲,我不但沒給麗黎付工錢,也沒“回盤”什麽禮物,甚至連當麵說聲謝謝都沒有,至今心裏內疚。那之後聽說麗黎很快結婚了,丈夫也是老知青。七七年恢複高考的喜訊傳來時,她正在產床上,望著粉雕玉琢的女兒嗷嗷待哺,她覺得付出再多都值得,於是她強壓下了複習功課參加高考的願望,每日忙著喂奶把屎把尿,女兒一天天長大了,她也錯過了考大學的機會。一個女人又沒有三頭六臂,能幹好本職工作和帶孩子幹家務活就不錯了,丈夫不但不插手家務活,還有封建思想意識,時常會對她冷暴力,要求她當賢妻良母舉案齊眉,飯煮好盛好了叫他才來吃,衣服鞋帽襪子要洗好疊齊才肯穿,生活更加忙碌了,她的學霸過往成為在親友同學中永遠的回憶與談資,大家經常唏噓她的生不逢時,活得憋屈,浪費了她的才華。無法與命運抗爭的麗黎任由時光流轉,困在家庭和破小工廠裏,生活軌跡是簡單的二點一線,當了一輩子的煮飯婆和工人,工廠的簡單勞動不需要什麽知識和才華,簡約和煩瑣的日子象田鼠樣慢慢地把她的生活齧咬得粉碎,也耗盡了她的芳華歲月,軟弱的女子無奈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平靜地過著低到塵埃裏的日子,安安穩穩地幹到退休。回到家裏後也沒清閑日子,由於性格溫柔並且忍讓,她在婚姻裏也不爭不鬧逆來順受,整天忙忙碌碌,細心地照顧著挑剔的丈夫。前幾年又到省城給女兒當免費保姆了,她女兒倒是很爭氣,雖然跟父母在鄉鎮長大,上鄉村中學,但是母親的好基因擋不住,她考上省裏最好的大學電腦專業,畢業後工作順利當上主管,找到誌趣相投的丈夫,晚婚晚育,年近四十歲才生了個兒子。麗黎當上了外祖母喜上眉梢,主動請纓帶薪去當保姆,一當許多年,前幾年女兒又生了二胎,所以麗黎繼續發揮餘熱。如今的她年愈七十,佝僂著背,滿臉縐紋加滿頭白發,穿著幾十年一貫製的灰藍色衣褲,十足的農村老嫗模樣。認識年輕時代的她的同學校友見了都會心顫,都會不禁感歎,是時代辜負拋棄了她還是她隨遇而安錯過了時機?是才女紅顏多薄命,還是不抗爭無鬥誌的必然後果?探討誰之過已經沒有意義了,她的人生充滿遺憾,但回觀我們自己的生活也不盡如意呀!重要的是她還健在,聽說住得離咱家很近,咱什麽時候該去拜訪她,親口告訴她:謝謝學姐花時間幫我打過一件這麽漂亮的毛衣!

思緒至此,我輕輕地拎著這舊毛衣放入垃圾袋。一個時代結束了,過去的就讓它成為曆史吧!這些陳芝麻爛穀子的小人物故事也終將深埋於曆史的塵埃之中,隻有我自己還時不時地若有所思……

2023年七月底於青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huiling-LA美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瓜蘇' 的評論 : 謝謝蘇蘇訪問並美言。我主要是寫悲催的麗黎,當然不是完全真人真事,綜合了幾個回城老知青的命運,順便敘述一下別樣的母愛,一箭雙雕您看出來了哈哈!
huiling-LA美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ongchuanli' 的評論 :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關注和鼓勵,您仔細閱讀了故事並寫下“讀後感”,使我非常感動而且獲益良多,我隻是敘述故事,您卻能挖掘出更深的社會問題,您的文采和思想性都值得我學習!
南瓜蘇 回複 悄悄話 母女情深,好溫馨的故事。這不僅僅是一件毛衣,還是媽媽的愛,感人。問好慧玲。
tongchuanli 回複 悄悄話 故事跨越半個世紀,讀後不禁使人想起故國不堪回首的那段曆史滄桑。1950-1976年,國人艱難地掙紮在那個極左年代,物質普遍匱乏,很多的人缺吃少穿,但是那時候善良人的比例好像要比現在多。象麗黎這樣聰慧純樸、助人為樂的姑娘到處可見。遺憾的是世道不公,她僅僅因為母親出身於富農,加上父親滯留台灣,從小便背上原罪,被剝奪了上大學和正式招工的機會,隻能在山區虛擲光陰,浪費青春生命,還不幸積勞成疾。雖然最後也進了鄉鎮工廠得以謀生,可是她的家庭婚姻又不幸福,結果她隻得一生辛勞,逆來順受碌碌無為。這也許是當年相當多回城知青的人生寫照。那個“凡事政治掛帥”的社會製度與“上山下鄉運動”戕害了至少兩代中國人!惟願善良薄命的麗黎女士晚年無災無難,安享餘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