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量子糾纏的男人

我命由天不由我?天是什麽?我又是誰?
正文

周末,做自己

(2025-05-10 07:40:14) 下一個

周末:你們逃的不是工作,是自己

一位冥想修道者的沉思隨筆

我是一個修道者。

不是廟裏的僧人,不收徒弟,也不搞直播冥想。我隻是坐得夠久,看得夠多。從幾千年前羊駝馱著鹽穿越沙漠,到如今你們每個人揣著手機屏幕卻迷失自我,我都看著。

我早忘了自己的生日。靜坐久了,時間不再是線性的刻度,而像一種流動的安靜。所以,我對你們發明的那個詞——“周末”——格外好奇。

你們為周末歡呼、倒計時、計劃、慶祝,把它當作救命的空隙。可在我看來,它更像一塊華麗的紗布,遮住了你們不願麵對的真相。

我看到你們在地鐵裏盯著手表數秒,在辦公室對著日曆發呆。從周一肩膀開始下沉,到周五傍晚那一刻,整個人像被鬆了綁。“周末到了!”你們喊著,像劫後餘生。

我靜靜地看著你們如何“享受”這所謂的自由時光。

你們排滿日程:早起打卡、健身、拍照、修圖、發朋友圈;你們擠進演出、郊遊、讀書、追劇、學外語;甚至“放鬆”都被寫進計劃,生怕“浪費”了周末。你們說:“不能白過。”可我看著你們,卻覺得你們從沒真正活在其中。

你們像剛出獄的囚犯,在兩天裏用盡全力奔跑、消費、展示、修補、偽裝。可我看到的,是一個個從工作裏逃出來,卻不敢麵對空白的靈魂。你們怕的不是無聊,是安靜下來時,那些沒實現的夢、沒愈合的痛、沒說出口的怕,會一股腦湧上來。

我記得一個年輕人,周末淩晨三點還在刷手機,看一個博主分享“提升周末效率的21種方法”。他一邊點讚,一邊自責,因為自己隻睡了一天,沒學到任何新技能。

我多想問他:“你是不是連做個普通人的底氣都沒有了?”

你們活得累,不是任務多,而是你們把“有價值”這三個字,塞進了每一秒的呼吸。周末本該是放鬆、停歇、修複的日子,可現在,它反倒成了焦慮的放大器。

就連“發呆”都要包裝成“高效重啟大腦的深度休息策略”,你們才敢接受。你們不敢讓自己無所事事,因為你們早把“存在感”抵押給了“成就感”。

我曾在一棵樹下坐了八百七十二天。風吹過,鳥兒叫,落葉飄,四季轉。沒有目標,沒有KPI,沒有“周末”。可每一天,我都在活著。沒有計劃,卻無比真實。

你們的周末有日程、有照片、有故事、有濾鏡,可為什麽總有一股疲憊在深夜襲來?那不是工作留下的,是你們從沒和自己好好聊過的空虛。

你們花五天扮演職場人,兩天扮演自由人,可沒有哪一天,你們是在做自己。

我還見過另一個人,他的周末很安靜。

他沒出門,沒發朋友圈,沒完成任何“計劃”。隻是泡了杯熱茶,坐在陽台,看風吹動窗簾。然後給媽媽打了電話,聽她講些聽過無數次的瑣碎。

他什麽也沒“成就”,卻讓我看到了一種片刻的清醒。因為那一刻,他隻是存在著。

你們追的不是周末,而是喘息的機會。可你們把呼吸綁在績效上,把存在感掛在點讚裏,然後把“周末”當作神來膜拜。你們忘了,它不過是一張你們給自己開的時間請假條。

真正的周末,不在日曆上,也不在“別人的生活”裏。它在你敢不敢給自己一段空白,什麽都不做,隻是靜靜地和自己待著。那一刻,你才會明白,活著不是一種結果,而是一種安靜的覺知。

我是一個修道者。我不寫計劃表,不逼自己“更優秀”,也不需要“獎勵自己”。

我隻是想提醒你們:你們用“努力生活”當借口,其實在逃避真正活著的勇氣。

如果你們的周末不能讓你從角色裏抽身,從自我審判裏解脫,那它就不是放鬆,不過是換了個包裝的焦慮。

希望有一天午後,你能放下手機,不發朋友圈,不記錄,也不向任何人證明什麽,隻是靜靜地坐著。

你會聽見風的聲音、心跳的節奏,還有那個被你壓在日曆下的自己,輕輕說:“我還在。”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