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兒死版慈禧抗八國:沒習辭習

(2024-02-13 17:47:30) 下一個

兒死版慈禧抗八國:沒習辭習?

(兒死=毛兒近平)2024版慈禧抗八國:沒習(梅西)辭習(慈禧)

1) https://pincong.rocks/article/item_id-1184798


這次梅西事件,麵對現在黨國在國際上的四麵楚歌,黨國實際上還在在用清末慈禧的老招

...

2) https://mp.weixin.qq.com/s/ni1TnZV6Nw-8XszSvfY9cw

那麽剩下的大臣,在開禦前會議的時候沒有人反對宣戰,所以將來戰敗,洋人要開追究戰犯的名單的時候,名單上有誰,我就替洋人殺誰,殺到最後才輪到我吧?所以你們全部是我的人肉盾牌。”

 

這次梅西事件,麵對現在黨國在國際上的四麵楚歌,黨國實際上還在在用清末慈禧的老招

這次梅西事件,我突然想到以前看到過的一篇文章,講的是清末八國聯軍和義和團,精彩部分在最後慈禧,我截取放上來,精髓部分我劃出來了,看得懂的都懂吧,韭菜全是替我死的工具而已,假如有一天我亡了,你們都得和我一起陪葬

曆史的三枚切片:慈禧為何向十一國宣戰?

 點擊藍色關注 先知書店店長薦書 2020-12-01 10:04

Image

 

曆史的三枚切片

慈禧為何向十一國宣戰

 

文、編:愈嘉 

 

《英國史》的作者,著名保守主義曆史學家托馬斯·麥考萊認為,成就最佳的畫作和曆史著作的方法論是“展示真相的裙角,卻能窺見真相的全貌。”

 

在中國,也有這樣一位曆史學家,繼承了麥考萊的著史傳統,他就是著名曆史學家雷頤,他為讀者“窺見真相的全貌”的方法是“切片式觀察”——

 

切片雖薄雖小,但通過對切片的病例分析,意義卻未見得薄而小。他所觀察的時段,是1900年的中國,他的著作,就叫《中國切片,1900》。

 

 

▎向十一國宣戰,慈禧究竟怎麽了?

 

1900年的庚子國難,是中國近代史繞不開的話題。慈禧太後為什麽要向十一國宣戰?這樁曆史懸案,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慈禧瘋了。

 

然而,一旦細究曆史,我們便不難發現,這個結論站不住腳。對於慈禧,人們一般都有兩種誤解:

 

第一,大家都說慈禧是個糊塗的頑固派,但實際上,慈禧對各種改革都是大力支持的——無論是1900年之前的洋務運動,還是1900年之後的立憲運動。可見,慈禧並非是一個冥頑不靈的頑固派。

 

第二,大家都說慈禧是一個庸碌之輩,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慈禧執政46年,這46年,中國遇到千古未有之大變局,盡管慈禧未能完成中國的現代化轉型,但是畢竟大清朝沒有亡在她的手裏,說她是庸碌之輩,顯然站不住腳。

 

很顯然,把1900年看作一道分水嶺,為何慈禧太後此前不糊塗,此後不糊塗,單單1900年就糊塗了呢?

 

曆史學家雷頤在《中國切片,1900年》一書,以庖丁解牛的方式,通過幾枚切片的病理學分析,找到了問題的答案——表麵上看,1900年的慈禧是愚蠢的,衝動的,但實際上,慈禧做的每一步都沒有錯,隻不過,她的出發點不是國家利益,而是個人權力。

 

 

▎第一枚切片:光緒被軟禁在瀛台

 

雷頤老師在《中國切片,1900年》一書中,選取的第一枚切片,就是“光緒被軟禁在瀛台”,這件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反映了一種重大的政治危機,那就是“母子一體政治結構”的破產。

 

Image

 

1898年,百日維新失敗,慈禧與光緒正式破裂。在此之前,大清最高皇權的運行機製是“母子一體”,具體而言,就是光緒皇帝親政之後,可以正常處理國家大事,但是處理完之後,需要慈禧太後把關,也就是“事後監督權”。畢竟皇帝還年輕,需要一個老政治家把關,掌舵。

 

然而,百日維新後,慈禧與光緒的矛盾公開化了。由此,皇權中樞就出現了兩個中心,兩個代表最高政治權力的符號,一個是太後,另一個是皇帝。當裂縫出現時,自然會有蒼蠅緊盯那個有縫的蛋,這就為政局動蕩埋下了伏筆。

 

此時,擺在慈禧麵前的,隻有兩條道路。

 

第一條路:讓光緒皇帝下罪己詔,然後接著當皇帝,慈禧太後回頤和園養老。

 

第二條路:廢帝,慈禧太後重新選擇一位皇帝。

 

然而,這兩條路都走不通。

 

第一條路走不通是因為,政治符號一旦分裂,大量政治勢力就會據此大做文章,例如,康有為在海外奉衣帶詔,號召天下起兵勤王,而地方上的官僚和西方勢力,一旦對朝政不滿,就會動輒攻擊慈禧,進一步加劇分裂。

 

第二條路走不通是因為,另立皇帝,隻能從下一代中選擇,一旦小皇帝繼位,慈禧就不是皇太後,而是太皇太後,曆史上從來沒有太皇太後垂簾聽政的,這對想要繼續掌權的慈禧而言,是極端不利的。

 

在傳統皇權社會,一個集權者一旦把權力交出來,可能連人身安全都無法保障,因此,慈禧別無退路,必須死死地把光緒握在手裏,所謂的“太後臨朝訓政”,就是太後和皇帝同上班、同勞動,一起處理國家政事。下了班皇帝回瀛台睡覺,老太後也不能離得太遠,生怕皇帝脫出掌握,成為反對派手中的旗子。

 

Image

 

可見,百日維新之後,整個朝局其實很難維持平衡。導致後來的八國聯軍戰爭的第一波勢力就登上了曆史舞台,那就是端郡王載漪為代表的近支親貴。

 

 

▎第二枚切片:立大阿哥溥儁

 

雷頤老師在《中國切片,1900年》一書中,選取的第二枚切片,就是“立大阿哥溥儁”,這件事情,標誌著滿清貴族內部極端保守派的粉墨登場,這為滿清和洋人徹底撕破臉埋下了伏筆。

 

1898年4月,著名的恭親王奕訢去世。不久,載漪被封為“端郡王”,大部分載字輩的滿清皇族就圍繞在他身邊,形成了一個勢力,要開曆史倒車的“滿清極端保守派”。

 

端郡王載漪認為,洋務運動已經徹底失敗了,要挽回頹勢,就必須回歸老祖宗之法,其實這隻是表麵上的訴求,其實他自己心中有一個小九九,那就是讓自己的兒子溥儁,取代光緒。

 

Image

 

雖然都是對光緒不滿,但是端郡王對光緒的不滿,和慈禧對光緒的不滿是兩回事,慈禧反對是說他不行我得幹;端王載漪說的是,他不行,讓我兒子幹,這就是我們通常熟悉的那個句式“一個反對,兩種解釋”。慈禧與端王的根本性矛盾,可見一斑。

 

由於端王勢力極大,慈禧太後為了對抗端王,起用榮祿重掌軍權。戊戌政變後,榮祿的武衛軍建立了,其中主要領導就是大名鼎鼎的袁世凱,而這支軍隊成為拱衛慈禧太後的中堅力量。

 

盡管如此,為了安撫端王勢力,慈禧依舊宣布“立大阿哥”。1900年的1月24日,慈禧下詔,立溥儁為光緒皇帝的大阿哥,幾年之後的大年初一,大阿哥要代替光緒皇帝去奉先殿行禮。這似乎意味著,溥儁離皇位隻有一步之遙。

 

此時的端王載漪,興奮不已,立即給各個政治勢力發請帖,其中必然繞不開洋人。但是,各國公使沒有一個人回應端王,甚至連個回帖都沒有。

 

是的,就是洋人傲慢的態度,導致端王和洋人徹底撕破了臉。荒唐的義和拳亂、庚子國變的曆史大變局,緩緩拉開了帷幕。

 

 

▎第三枚切片:慈禧太後不再圍剿義和團

 

雷頤老師在《中國切片,1900年》一書中,選取的第三枚切片,就是“慈禧太後不再圍剿義和團”,這件事情,其實反映了,慈禧貌似大權在握,其實萬分危急。

 

其實,中國政治那麽複雜的博弈,洋人是不懂的,他們的思維很簡單,他們隻知道,光緒皇帝是搞改革的,我們就應該支持光緒。所以一直派醫生去給皇帝檢查身體,就怕哪天突然說皇帝駕崩了。

 

對於外交,這幫公使也非常不專業,端郡王,是大清國掌權的實權派,人家給你發請帖,你連回帖都沒有,這根本就不符合外交禮儀。

 

此時,義和團運動爆發了,很快蔓延整個北方,並打死了幾個外國使節。對此,慈禧、端王和洋人的態度截然不同。

 

對於端王而言,他的思維很簡單,扶清滅洋,殺洋人,最符合我的心意,所以這是義民,這是朝廷應該依仗的一支力量。

 

對於慈禧而言,就是典型的皇權思維,“扶清滅洋”,呸,我要你扶保?你們都是亂民,這是打骨子裏的一種厭惡。起初,慈禧的計劃是調集部隊,剿滅義和團,痛下殺手。

 

對洋人而言,很簡單,既然殺了我的使節,那就必須嚴懲凶手,但當時清政府已經沒有力量去鎮壓氣勢洶洶的義和團,於是,洋人聲稱:“如果清政府無力圍剿,那我們就要親自出兵圍剿。”

 

Image

 

曆史的拐點,出現在1900年5月29日,義和團占領了北京附近的豐台火車站,不僅燒毀了火車站,還殺死了四十幾個洋人工程師。

 

此事,讓洋人下定了決心武裝幹涉。在北京東交民巷,大炮都已架起,皇宮也在射程範圍之內。幾天後,八國聯軍也已經整裝待發。

 

這個局麵一出現,慈禧可就真為難了,她最擔心的局麵,就是和光緒皇帝的關係,已經母子反目,但仍要保持母子一體的假象,騙局無法持久,尤其是洋人反複表態,他們支持光緒。

 

此刻,洋人的軍隊已經出動,慈禧最害怕的,不是喪權辱國,侵犯主權,而是害怕洋人出兵支持光緒。為此,慈禧命令榮祿立刻將圍剿義和團的軍隊撤回,以提防洋人。此時此刻,受客觀形勢逼迫,慈禧根本就不能對義和團動手。

 

在雷頤老師看來,慈禧的處境是非常微妙的,雖然她握有最高權力,但是她的權力的安全性是最差的。表麵上她擁有最多的幫手,但是本質上她是一個孤家寡人。

 

 

▎庚子國變背後的殘酷邏輯:

慈禧並不愚蠢,而是精明

 

以往,我們看庚子國變,都認為是慈禧老糊塗了,極端排外,誤信了義和團槍不入的邪術,想利用這些人把洋鬼子趕下太平洋,一雪幾十年來的國恥。所以老太後才在同一天向所有的邦交國宣戰,幹了一件魯莽而愚蠢的事。

 

但是,通過《中國切片,1900》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慈禧太後一點都不蠢,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對,但關鍵問題在於,慈禧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不一致,國家的危亡禍福跟她有關係,但是沒那麽大的關係,她最看重的不過是自己的權力——所以對於慈禧來說,目標很簡單,就是要把曆史格局定格在當下這一刻,誰讓它動,我都要盡力反抗,這就是她的心態。

 

宣戰前夕的局麵,很明顯,不是慈禧太後一個人能說了算的,曆史舞台上還有其他角色,他們是各有目的,各懷鬼胎,是共同推動格局往前演化,這個演化是誰都控製不了的——

 

隨著洋人即將進入北京城,慈禧怎麽辦?她將麵臨著喪失權力,身首異處的絕境,此時,她祭出了大招,向洋人宣戰。

 

她要把所有的人都綁上這個戰車,不是我老太太跟洋人為難,是整個國家的意誌在和洋人打仗,這是個人利益上升到國家意誌。

 

1900年的6月16日到19日,慈禧連續四天召開禦前會議,什麽意思?就是在京的所有高官,從軍機大臣,到王爺、貝勒,到各部的尚書、九卿全部參加,這是一百多個人,大殿裏都站不下,都一直站到了門外。慈禧此意很明顯,就是讓滿清統治集團都跟我綁在一輛戰車上。

 

在開禦前會議的時候,當然就有人反對打仗了,一共是五個人,開腔反對。這五個人他們的名字特別值得我們記住,這當時還有一線清明,對國家負責任的人。他們是袁昶、徐用儀、許景澄、聯元和立山。

 

但對慈禧而言,這五個人既然你要主和,就是不願意跟洋人打仗,那麽下場隻有一個,那就是處死。這就是著名的“庚子被難五大臣”。

 

那麽剩下的大臣,在開禦前會議的時候沒有人反對宣戰,所以將來戰敗,洋人要開追究戰犯的名單的時候,名單上有誰,我就替洋人殺誰,殺到最後才輪到我吧?所以你們全部是我的人肉盾牌。

 

Image

 

所以,所謂的“宣戰詔書”,本質上就是一根繩子,把所有人捆在一堆,老太後站在正中間,最安全的就是她。她通過這一招把自己和光緒的矛盾,自己和洋人的矛盾上升為整個民族、國家和朝廷,和洋人的矛盾,從而保障自己的至高權力。

 

所以,整個庚子國變,以前我們看到的是愚蠢,是衝動,但實際上呢?慈禧的終極目標根本就不是國家利益,而是自己的權力。這就是傳統皇權政治的殘酷邏輯:為了個人權力,國家,民族,百姓都可以是祭壇上的貢品。

 

 

▎從曆史小切片,牽引出時代的真邏輯

 

至此,我們不難發現,庚子國變,很多曆史學家都在講,但是庚子國變背後真正的邏輯,隻有雷頤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了。

 

反思庚子國變,總結曆史教訓,曆史學者雷頤老師不僅走得很深入,還用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達到了別的曆史學家達不到的深度。

 

雷頤老師從那些邊緣的,不引人矚目的“曆史切片”入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從曆史小片段,牽引出曆史的真邏輯。

 

雷頤老師的《中國切片,1900》就是這種深厚曆史洞察力的體現,這本薄薄的小書,不僅講清楚了庚子國變的邏輯,還對整個晚清的曆史進行了係統性的梳理,給讀者呈現了真實的晚清。

 

為此,李強好書伴讀推薦曆史學家雷頤老師的《中國切片,1900》親筆簽名版,閱讀、收藏此書的幾個理由:

 

▌專業水準。雷頤老師是國內晚清民國史研究的“第一人”(吳曉波語),他的著作也是我們閱讀這段曆史的首選書籍之一。

 

▌視角獨特。沒有一本像這本《中國切片,1900》一樣,能通過幾個曆史片段,深刻洞察晚清的曆史全貌。把晚清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的細節和悲哀晚景,描寫得淋漓盡致。

 

▌簽名書增值服務。雷頤老師的親筆簽名,讓閱讀本書多了一份溫情與敬意,也讓本書兼具收藏價值。不過數量有限,您可識別下圖二維碼搶先收藏。(注:可在規格中選購雷頤老師的其他親筆著作)

 

Imag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