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天地

在有生之年看世界,寫遊記。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英倫散漫遊(十六)蘇格蘭高地:狂野而美妙!

(2023-07-28 11:00:43) 下一個

離開愛丁堡,下個目標就是蘇格蘭高地。據說,近年來,蘇格蘭高地跋涉,擊敗秘魯的馬丘比丘徒步、哥斯達黎加的叢林冒險、柬埔寨的廢墟城市和熱帶島嶼,入圍全球最佳冒險度假勝地。

 

我們一群55+朋友,三天裏,驅車向北,直達高地西北麵的天空島(Isle of Skye),返回南下,到格拉斯哥。一個來回,在高地上畫了個狹長的倒V。總的感覺是,狂野而美妙!那裏地廣人稀,峽穀湖泊縱橫交錯,孤寂的城堡星星點點,古老的故事綿綿長長,氤氳繚繞,長風蕭蕭,仿佛能聽到蘇格蘭風笛的高亢蒼涼之聲,集韻而起。重要的是,這次高地行,更新了對蘇格蘭的模糊陳舊印象,那是來自《勇敢的心》等電影。以為那裏窮山惡水,偏僻貧困。其實,那裏的村鎮很美,人也淳樸友好。對不習慣右邊駕駛的LD們來說, 三天狂奔,著實也可以驕傲一把。

 

第一天: 酒莊、尼斯湖,城堡、小漁村

 

 

 

 

 

從愛丁堡發出,約1小時,就上了高地。不久就到Blair Athol釀酒廠。在這裏停留,純屬走過路過,看看蘇格蘭的特產,上上廁所。沒人真對威士忌有興趣。倒是Z同學在禮品店裏買了一盒酒心巧克力,大家分吃,皆大歡喜。

 

 

 

 

離開酒莊繼續向北。蘇格蘭高地的尼斯湖,因傳說中的水怪而聞名天下。知道沒水怪可看,我們就直接去湖南岸,看奧古斯都(或厄克特)城堡(Urquhart Castle)。

 

 

 

奧古斯都城堡,是一座廢棄的城堡,坐落在尼斯湖畔突出的巨大岩石上。孤寂而破敗,卻招引了眾多遊客。停車場一位難求,進去參觀,就別想了。隻想能下車找個角度,拍幾張照。我們跟路邊一位穿綠黃製服的“協警”說明情況,他允許我們在路邊停十分鍾。結果下車走錯了方向。好在那位“協警”比較通融,又寬限了十分鍾。才有了上下麵兩張照片。

 

 

蘇格蘭的城堡都有故事,不是幽靈的,就是戰爭的。奧古斯都城堡的故事,是關於14世紀的蘇格蘭獨立戰爭的。說來話長,不說也罷。

 

 

遙看奧古斯都城堡後,我們向西,目標多南島城堡 (也叫愛蓮·朵娜城堡)(Eilean Donan)。

 

 

 

這天,太陽幾乎沒露臉,風狂雲卷。湖邊金燦燦的金雀花,一叢接一叢,招引我們下車,不顧冷風撲麵。

 

 

 

 

在三大海湖的交匯處,遠遠看見多南島城堡。

 

 

這是一個迷你小島,一部三孔橋連接岸邊。島上隻有多南島城堡。它是蘇格蘭的標誌形象之一,經常出現在電影和電視中。我最早是從友人的旅遊照片中看到的。

 

多南島城堡的故事,可追溯到13世紀,為防禦維京人的襲擊而建。從13世紀中葉始,這個地區是氏族領主們的獨立“海湖王國”。其中麥肯齊家族(Clan Mackenzie)最為有名。素有世仇的氏族間,世代爭鬥不休;家族內部,也常禍起蕭牆。多南島總是必爭之地。

 

在18世紀的詹姆斯黨起義中,第五代西福斯伯爵威廉·麥肯齊(William Mackenzie, 5th Earl of Seaforth)加入了詹姆斯黨軍隊,領導麥肯齊氏族和麥克雷氏族(Macraes)的士兵,在多南島城堡集結。起義失敗,最後導致城堡被政府軍炸毀。從此荒蕪廢棄。

 

直到1911年,John Macrae-Gilstrap中校買下了該島,並用其餘生重建城堡,於1932年7月正式完工。現在,這裏是蘇格蘭高地遊客最多、最重要的景點之一。

 

我們因要在天黑前趕到Achintraid小魚村,沒時間上島,隻下車拍下城堡的遠影。

 

 

 

Achintraid小漁村,位於天空島一邊海峽的對岸。因為天空島越來越熱門,我們動手做計劃時,周圍住宿地均已客滿。隻好擴大搜索,在離進島大橋約一小時車程的這個小漁村,才找到一家可住7人的民宿。

 

這是幢兩層小平房,主人是個不年輕的男人,看來是個剛開業的新手,有點手忙腳亂。我們到時,廚房還沒收拾出來。不過四個房間和客廳都挺整潔,廁所是剛裝修的,材料也頗現代。

 

既然廚房不能用,那晚,就隻好外出找飯店。問了主人,得知近處沒有像樣的飯店,村裏有一家fish & chips 外賣店。那就它了,實在不想開出很遠去找飯店。

 

 

於是大夥一起步行去外賣店,順便看看小漁村。還別說,深藏在海湖灣裏的小漁村,景色可圈可點。花兒正豔,船兒亭亭,將雨未雨時,山朦朧水矇朧,一種“山高皇帝遠”的寧靜…。

 

快到外賣店時,天下雨了,將我們逼進店裏。進門才見店極小,已有些顧客在排隊。我們隻能派兩人進去下訂餐,其餘人在站在門口屋簷下躲雨,等魚和薯條出鍋。店內飄出炸魚的油煙味,刺鼻難聞。剛才的朦朧詩意被熏得全無蹤影。還好,不久雨就停了。我們拿著炸魚薯條回民宿時,隻見一抹彩虹當空,掛在海湖灣。詩意又回來了。

 

 

 

 

 

 

第二天 天空島:波特裏彩色排屋、老人峰、Lealt 瀑布、牡蠣棚。出島,夜宿Spean Bridge小鎮。

 

 

翌晨,我們早早出發,過橋登島。在蘇格蘭蓋爾語中,天空島(Isle of Skye )別名“迷霧中的島嶼”。車在A87公路上奔馳,順手車拍“水彩畫”。

 

 

 

 

 

第一次停下,是在島上的行政中心,波特裏(Portree )小鎮。這裏,海邊的彩色排屋,世界著名。

 

 

小鎮古老悠閑,世外桃源就是這模樣?

 

 

 

第二次停下,已是老人峰(Old Man of Storr )。停車場很大,車很多,得開段距離,才找到位置。當時天下起了雨,冷風凜冽。稍稍猶豫了一下,就決定冒雨登山。

 

 

老人峰名氣太大,慕名而來的人很多。上廁所,得排隊,每位0.4歐元,可刷卡,“滴”一下就行。

 

 

 

猜想,遠處的霧中奇特岩石,就是老人峰名的來曆吧。

 

 

我們走了一陣,不見有更好景色的跡象,就打住,回頭。

 

 

再停下,是為了一個瀑布。在臨海的懸崖上,風大得像要把人吹走。

 

 

 

 

一泓清水掛在懸崖邊上,弘聲奔流而下,這就是 Lealt瀑布。

 

 

 

之後,我們又在奎蘭(Quiraing)停下,不期遇到比老人峰更佳的景色!這是天空島最北端山東麵的山坡。綠色的懸崖岩石,令人感覺天空島的景色,達到巔峰。

 

 

 

我們在這裏掉頭,沿著島西麵的海岸,向南行駛。

 

 

Uig 海灣景色。

 

 

 

下午兩點左右,我們在Carbost小鎮停留,解決吃飯問題。在手機搜了一陣,眾人一致決定去那家叫“牡蠣棚“ (The Oyster Shed )的飯店。

 

一行人餓著肚子,徒步十幾分鍾,爬上小山坡,來到像大廠房一樣的“牡蠣棚”前,以為終於可以坐下來,享受牡蠣和飯菜。孰料,進門第一秒,以為走錯了地方,這是飯店嗎?怎麽像牡蠣博物館?沒有桌椅,連一條板凳也沒有。裏麵人很多,訂餐得排隊。那就排吧。還好,有個小窗口,可以買杯番茄濃湯,先墊墊肚子。排隊約一小時,才下了單。又等約10分鍾,在外麵邊棚取訂的餐。那兒有幾個倒扣的酒桶,算是桌子。人們站在桶邊,看著窗外的原野吃牡蠣、薯條和其它海鮮。本來就饑腸轆轆,再左等右等,到嘴的任何食物,都是美味。牡蠣更是新鮮好吃。天空島上的這頓午餐,美了嘴,苦了腿。難忘。

 

 

排隊時,看遍了裏麵的展品。待排近了,就眼巴巴地看著那個白淨的小夥子,麻利地處理牡蠣。猜想著,他是課餘來打工呢,還是家族飯店的孩子。不容易!

 

 

 

 

午餐後,下坡回車,向夜宿地開去。

 

 

斯凱大橋,是進出島的必經之路。橋通過海峽中的Eilean Ban 小島,連接兩岸。

 

 

夜宿Spean Bridge小鎮。這家B&B,是一對中年夫婦經營的。餐廳和客廳,裝飾很有藝術性。

 

 

小鎮的民房講究色彩,童話般的。

 

 

 

 

猜想,小鎮以這座高孔橋得名。

 

第三天,希爾湖邊,格倫芬南紀念碑、格倫科峽穀;羅蒙湖,Luss小鎮。

 

今天早餐很不錯,服務也地道。特地嚐了這裏的Haggis,(上圖黑色布丁,直譯為哈吉斯,一種羊肚雜碎做的布丁),心想這該是正宗的蘇格蘭食品。可惜不喜歡。

 

 

早飯後,在民宿花園裏觀景拍照之際,嚐到了蠓蟲的厲害。這種蚊子叮起人迅速而執著,每個人都手舞足蹈起來,落荒而逃。

 

 

 

臨行前,請民宿主人為我們拍照留念。我們也請他合個影。上圖,中間抱胸的那位便是。

 

 

向南開,我們來到希爾湖邊,在格倫芬南紀念塔(Glenfinnan Monument)公園停留。這座18米高的紀念塔,是向詹姆斯黨和其支持者致敬的。你可以爬到塔頂,站在這個孤獨的高地人(Highlander)旁邊,欣賞希爾湖邊的高地景色。

 

我們沒登塔,這個群山環繞的湖邊,已夠讓我們著迷。

 

 

這次高地行,看到許多景點都與邦妮·查理王子(Bonnie Prince Charlie)和詹姆斯黨(Jacobite )有關。詹姆斯黨對蘇格蘭過去三個世紀曆史的影響甚深。

 

 

格倫芬南高架橋(Glenfinnan Viaduct)是電影哈利波特的取景點。電影中,“霍格沃茨快車”冒著蒸汽,駛過這座高架橋。但我們這個角度,無法拍出那高架橋漂亮的圓弧,也沒能等到一輛火車在橋上通過。

 

 

再向南,就是格倫科峽穀( Glencoe Village )。

 

 

 

 

 

格倫科不僅自然景觀迷人,那裏曾經發生的血腥格倫科大屠殺(Glencoe Massacre),也使這個峽穀更著名。

 

大屠殺發生在1692年2月13日。格倫科的麥克唐納氏族的30-40名成員和同夥,被與他們一起住宿的政府軍殺害,理由是他們沒有及時宣誓效忠新君主,英格蘭的威廉三世、蘇格蘭的威廉二世和瑪麗二世。這種曆史事件,使人理解,蘇格蘭和英格蘭的關係為什麽這麽難。我想,了解曆史,不忘曆史,是為了更理性地對待現實,不被眼下的迷惑,也不被過去的綁架。

 

 

 

 

 

離開格倫科,我們沿著洛蒙湖開了很長一段,隻為喜歡那首蘇格蘭民歌《羅夢湖》(Loch Lomond):“你走高路(回蘇格蘭高地),我走低路(下黃泉);但是,我會比你先回到家鄉蘇格蘭,我和我的愛人,已永遠無法再相見,在那美麗的蘿蒙湖邊?”。 這首流傳數百年的民歌,歌詞和旋律都感染力極強,淒美憂傷。它的背後故事也與詹姆斯黨相關。表達了追隨王子查理去打仗的蘇格蘭人,兵敗後,失去親人的悲哀。

 

民歌把我們帶到洛蒙湖,但發現,這裏與那歌的旋律沒關係。眼下的洛蒙湖是歡快的,和平的,讓人心生喜歡。好的藝術作品真會流傳百世。

 

 

因喜歡湖景,我們於是走進湖邊的拉斯(Luss)村。小村的民居,矮小,卻很有味道,據說,經常被稱為“蘇格蘭最美麗的村莊”。與英格蘭的特色小鄉村有一拚。

 

拉斯村由 James Colquhoun 爵士於19 世紀初創建,取代了原來的茅草舊屋,用於安置附近采石場的工人。此地多次被電影或電視當作背景,最著名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連續劇“Take the High Road!”

 

 

 

 

 

這位老者坐在自家門口,與路過的遊客交談。正發著感慨:“...... 伊麗莎白女王也好,瑪麗女王也罷,都已隨風而去。... " 頗有回看人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境界。

 

 

在這小鎮上,發現一大片薊花(Thistle)。薊是蘇格蘭最早有記錄的“國花”。自踏上蘇格蘭高地,一直在留意這種花,居然在這裏看到了。那片薊草花,比我在北美看到的,漂亮得多。這種薊草全身荊刺,耐寒耐旱,各種土壤都能生長。

 

記得電影《勇敢的心》中,童年華萊士在最傷心之時,收到了一朵紫色的薊花,來自他日後的妻子。

 

我認識薊草,對它感興趣,還因為,它是一味中藥。幾年前,頭頸處發了濕疹,求助於農場老友。他是一位自學成才的中醫誌願者,數年來,助人甚至救人無數。他教我找到這種草,煮水洗敷患處,果然,藥到病除。扯遠了,打住。

 

我是想說,這次蘇格蘭高地行後,更能理解,為什麽這種卑微、多刺的薊草花,會成為蘇格蘭最知名的象征之一。

 

離開Luss小鎮,我們就直奔格拉斯哥機場,趕晚上10:00 的飛機,去都柏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一方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複 悄悄話 張張大片,拍得好美!看你們三天裏去了這麽多地方,真夠可以的,關鍵是還拍出了這麽多美照。也謝謝介紹薊花(Thistle),以前還真沒特別關注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