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別再跟咱們提什麽全球化了吧

(2023-02-01 01:47:57) 下一個

別再跟咱們提什麽全球化了吧

                               2008年6月13日

何必

中國黨和政府對汶川大地震的應急處置方略,贏得了世界各國的普遍讚譽,甚至令一些人“生妒”。……(略。)

軍報還是一如既往地雲裏霧裏,歌功頌德都找不著北。

連個對地震救災當中的所作所為,都要扯上什麽全球化,實在是高。

就如同去年在非常不合時宜的時間發布反對軍隊國家化的言論一樣,現在這種說辭繼續著人們對官方媒體的反感。

“在全球化時代”。嗬嗬,多麽響亮的宣示。

全球化,世界是平的,地球村,……這樣說辭咱們聽得太多啦。

這個狗娘養的全球化,被官產學鐵三角用來蒙蔽咱們,他們丫賣國求榮中飽私囊,把責任都推給全球化,好像全球化的路徑下,咱們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發展成本。

中國的改革開放走到了現在,人們在委府攬權卸責的背景下,對開放有著越來越多的懷疑。這種懷疑,並不是什麽高深玄妙的理論或者學術探討,而是從自身的日常生活當中的五味雜陳。新三座大山、通貨膨脹、環境汙染、道德狀況、社會秩序、官民對立、等等。這些,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並不需要什麽提綱挈領的宣言,也不需要什麽自以為站在道德製高點上好為人師者的耳提麵命。此情此景,讓人們覺察到,如果改革開放帶來的就是自己生存狀況的日益惡劣,那麽改革開放本身當然就是非常值得懷疑的。委府現在已經無法阻止人們對改革開放進行各式各樣的評價,特別是其中那些將負麵因素進行分析匯總的狼子野心。

由對改革開放而牽涉到的對全球化的質疑,原本就是水深火熱當中人們的正當的思忖過程及其必然的產物。

其實,對全球化的議論紛紛,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特別是,隨著全世界各國政府權力逐漸加大、保護主義勢力蒸蒸日上,全球化也就日益成為過街老鼠了。

不信,可以看看如下內容。

專家討論貿易全球化之利弊

(何必注,略。)

而洋鬼子在中國的媒體也發布了對全球化不利的消息。

IMF最新研究結果為反全球化提供口實

(何必注,略。)

全球化或因各國的權力主張而受考驗

(何必注,略。)

不僅如此,人們還看到全球化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友人發來相關內容。

2008年1月30日 17:09

發送電子郵件: 六度的變化.doc

(何必注,略。)

而美國次貸危機過後,對全球化的質疑更是洶湧澎湃。崔之元發來相關內容。

Cui Zhiyuan

2007年12月11日 1:34

Fw: 次貸 教士比教皇還迷信

(何必注,略。)

嘿嘿。

早就有過如此言論,說中國是社會主義名義下的資本主義,而發達國家是資本主義名義下的社會主義。

其實,從政府責任、社會保障、利他主義狀況、公平度等坐標係當中的指數看,情況確實如此。

去年我去歐洲時,在我的簽證上曾經給予很大幫助的韓方明,是TCL決策層當中的重要人物,更是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成為全國兩會當中最年輕的幹部。

為了感謝韓方明(當然,還有穆兄)對我的幫助,我提出請客吃飯。韓方明婉拒,提出讓我對香港的出版社出版他的文集做個書評。我就此寫了“韓方明——站著說話的爺們兒”。他原本是想把我的文字發到海外什麽媒體上,結果一看,文字很長,隻能貼到他的個人博客上啦。

那本書中,也有對全球化的說三道四。

全球化下的中國企業定位

韓方明

(何必注,略。)

而耶魯的陳誌武更是為全球化鞍前馬後不遺餘力。

中國未來的希望在於民營企業

(何必注,略。)

不過,西方人似乎對全球化也並不太感冒。

2008年: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死亡

沃勒斯坦

(何必注,略。)

全球化麵臨的政治威脅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

(何必注,略。)

好事者還從今年國際資本走向當中,看到全球化的風燭殘年。

(何必注,略。)

國際資本風卷殘雲揮師之後屍橫遍野。其中,作為全世界最為開放的近幾天,中國更是身先士卒。

高 韜:華爾街流血周,中國血與淚的全球化洗禮

(何必注,略。)

洋鬼子在中國的媒體,則揭示出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工人的悲慘狀況。

鎘汙染與中國工人的全球化代價

(何必注,略。)

問題還在於,如果從國家安全角度看,全球化更可以成為洪水猛獸。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李際均)

(何必注,略。)

中國經濟學家當中著名的左派學者則從經濟學角度對全球化進行了詮釋。崔之元發來相關內容。

Cui Zhiyuan

2008年1月27日 22:28

Fw: 評阿克洛夫的重要講演

左大培: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卷土重來——評阿克洛夫的重要講演*

(何必注,略。)

而國際上,人們也對中國在全球化當中的搖頭晃腦進行著評論。崔之元發來的內容。

Cui Zhiyuan

2007年10月15日 23:29

德學者貝克點評中國社會發展

(何必注,略。)

全球化的發軔者如此,別人也不甘人後。

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國

英國劍橋大學發展學委員會主席 (美)彼得•諾蘭

(何必注,略。)

嘻嘻。

這就是全球化。

全球化在當下的語境裏,就是美國化。

什麽破玩意兒。

經濟學家所倡導的全球化,本身就很是有趣。發展經濟學並不能直接推導出全球化的結論。而宏觀經濟本身則注重於短期經濟狀況的預測和分析。

那麽,經濟學家提出的全球化,就帶有些個偏執的成分了。

跳大繩占卜問命好像不是經濟學的本意。

從長計議似乎更應該是曆史學家或者科學家的幹活。

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的破裂,被人們當作是全球化遭遇到的致命一擊。

與此同時,全球化也麵臨著類似歐盟、東盟、非洲經濟共同體、北美自由貿易區、中國的CEPA等等五花八門名目繁多的單邊或者多邊貿易體的挑戰和取代。發達國家主導的世界銀行(W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貿易組織(WTO)這三大體係,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不齒。特別是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IMF在援助附帶條件當中要求受援國開放物資市場和金融的行徑,使得受援國一個個陷入了米國人的圈套之中不可自拔,更是成為了全世界人們的前車之鑒,提醒著人們,在勞動力和土地這兩大生產要素根本不可能全球化的情況下,單純的資本全球化,隻能加劇國際範圍內的貧富差距,即使是在國際市場,市場經濟加劇不公平也是大勢所趨,遑論在國際市場上,由於缺乏主權國家當中的市場監管,更使得資本權力橫衝直撞為所欲為。

另一方麵,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節節攀升,已經讓越來越多的國家淪為邊緣化貧困化的三流貨色,給開放本國市場參與全球化一個讓人欲哭無淚的結局。對此,正在經濟危機當中的越南恐怕是有著咬牙切齒悔不當初的體會。

所以嘛,別煞有介事地跟咱們提什麽全球化了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