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史

從繁雜的文獻中抽絲剝繭,將曆史的脈絡梳理井然,並用心理學原理透析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再現風雲詭譎且又波瀾壯闊的民國曆史畫卷。
正文

民國風雲錄(節選40) 一二八抗戰(上)

(2023-05-24 14:43:37) 下一個

節選四十   一二八抗戰(上)

 

“九一八事變”後,國際社會普遍反對日本侵占中國東三省,國聯理事會做出三次決議,要求日本撤軍。因此,日本急於確定對東北的統治形式。1931年9月22日,關東軍製定了《滿蒙問題解決方案》。按照這一個方案,準備建立以滿清末代皇帝溥儀為元首、領土包括東北及蒙古、受日本操縱的新政權。

10月1日,關東軍的主腦板垣征四郎直接電召日本駐上海特務機關長田中隆吉少佐,前往奉天麵授機宜。板垣告訴田中:“我們下一步的行動要占領哈爾濱,使滿洲獨立。我們已派土肥原大佐去接溥儀來。如果我們辦成了,國聯要大吵一番,東京政府將感到頭痛。我要請你在上海搞點事,以轉移各國的注意力。當你們引起騷動的時候,我們將拿下滿洲。”田中保證完成任務。板垣隨即從關東軍特務經費中提取2萬日元交給田中使用。

隨即,日本在華各地的勢力更加趾高氣揚,尋釁滋事,尤其在上海的活動更加猖狂。南京政府為加強南京和上海地區的防衛力量,任命陳銘樞為京滬衛戍司令,同時調勁旅第十九路軍駐防上海一帶。

第十九路軍的戰鬥力可謂國內一流,打陣地戰更是超一流。第三次反圍剿後期,紅軍主力向高興圩地區的第十九路軍兩個師發起攻擊,結果惡戰一場,僅得一平手,成為國軍在迄今三次圍剿中唯一沒有被擊敗的戰鬥。

此時,第十九路軍下轄第六十、第六十一、第七十八共3個師,全軍共3萬3千多人,蔣光鼐和蔡廷鍇分任總指揮和軍長。他們已感覺到日本人想在上海挑事,提高了部隊的警戒。

1932年初,在日本女間諜川島芳子的導演下,日本僧人與中國工人發生衝突,日方遭到不明人士攻擊,一人當即死亡,一人重傷。可是,前來的警察並未能逮住犯人,日本公使館因此指控攻擊事件為中方的工廠糾察隊所為。輿論稱此為“日僧事件”。

1月20日下午,田中隆吉煽動1200名日本僑民集會,前往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要求陸戰隊出麵幹涉。途中走到靠近虯江路時,開始騷亂,襲擊華人商店。上海市長吳鐵城因此向日方提出抗議。

1月21日,日本駐上海總領事村井倉鬆向吳鐵城市長承諾緝拿凶手之餘,提出了無理的四項強硬要求。22日,日本駐上海第一遣外艦隊司令、海軍少將鹽澤幸一發表恫嚇性聲明,聲稱上海市長如果對村井所提四點要求不做令日方滿意的答複,日本海軍將采取“適當行動”。

1月24日,國民黨元老張靜江邀請蔡廷鍇軍長到杜月笙家中,看門見山地勸他:“第十九路軍素來軍紀嚴明,革命戰爭有功。今上海日軍處處挑釁,如果不善於應付,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望你體念中央的意旨,最好撤退到南翔一帶,以免與日軍衝突。上海華洋雜處,繁華之區,如果戰端一開,損失極大。尚能撤退,我可報告蔣總司令。”當時蔣介石還未正式複出,但顯然已開始介入國事了。

蔡廷鍇正色答道:“上海是我國領土,十九路軍是中國軍隊,有權駐兵上海,與日本帝國主義毫無關係。萬一日軍膽敢來犯,我軍守土有責,堅決迎頭痛擊。張先生也是中國人,應接納我的意見,向蔣總司令報告。”結果不歡而散。

1月24日,日本特務機關派人放火焚燒了日本駐華公使重光葵在上海的住宅,誣稱是中國人所為。中方接連做出明顯的讓步,即使這樣,到1月27日,村井還是向上海市當局發出最後通牒,限28日18時以前對四項要求給予滿意答複,否則采取必要行動。

與此同時,日軍在上海集結了軍艦24艘,飛機20餘架,海軍陸戰隊2300餘人,並武裝日僑3000至4000人,分布在日租界和黃浦江上,準備武力進攻。這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既定陰謀,根本不會因中方的妥協退讓而罷休。

1932年1月28日晚23時30分,日軍司令鹽澤幸一不等中方的答複,下令日海軍陸戰隊在鐵甲車掩護下,沿北四川路西側的每一條支路向西占領淞滬鐵路防線,但在天通庵車站遭遇第十九路軍的堅決抵抗。“一二八事變”爆發!

蔣光鼐等連夜起草向全國的通電,以表達為國家誓死抵抗,以盡軍人天職之決心。通電在淩晨發出:“暴日占我東三省,版圖變色,國族垂亡!最近更在上海殺人放火,浪人四出,世界卑劣凶暴之舉動,無所不至。而炮艦紛來,陸戰隊全數登岸,竟於18日夜11時公然在上海閘北侵我防線,向我挑釁。光鼐等分屬軍人,惟知正當防衛,捍患守土,是其天職,尺地寸草,不能放棄。為救國保種而抗日,雖犧牲至一卒一彈,絕不退縮,以喪失中華民國軍人之人格。此誌此心,可質天日而昭世界。炎黃祖宗在天之靈,實式憑之!——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淞滬警備司令戴戟叩豔”。

1月29日天亮之後,日軍在裝甲車的掩護下連續發起猛攻,日本軍機也由航空母艦“能登呂”號起飛,對閘北、南市一帶狂轟濫炸。我軍一五六旅頑強抗擊日軍的進攻,以集束手榴彈對付日軍的裝甲車,並組織敢死隊以潛伏手段炸毀敵裝甲車,堅守每一陣地,並在炮火掩護下適時向敵實施反擊,打退日軍的連續進攻。

傍晚17時,我一五六旅在旅長翁照垣指揮下將主力投入戰鬥,展開強烈反擊,不但將北站及天通庵車站奪回,並乘勝追擊,一度攻占了日軍上海陸戰隊司令部,迫使日軍退至北四川路以東、靶子路以南地區。日軍首次進攻以失敗而告終。

1月29日下午,英、美兩國駐上海領事出麵調停。日方初戰受挫,亟需增兵,有意假停火以爭取時間。而十九路軍明知其為緩兵待援之計,隻因本軍也需調整部署,故同意停戰。於是,中日兩軍達成了在29日夜20時停止戰鬥的協定。

南京孫科政府不堪壓力,已於1月25日辭職。蔣介石於1月28日主持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由汪精衛、宋子文繼任行政院正、副院長。臨危受命之際,他們不能不考慮民眾的愛國激情,決定對國軍在上海的自衛行動表示支持。

1月30日,蔣介石發表《告全國將士電》,說:“我十九路軍將士既起而為忠勇之自衛,我全軍革命將士處此國亡種滅、患迫燃眉之時,皆應為國家爭人格,為民族求生存,為革命盡責任,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決心,以與此破壞和平、蔑視信義之暴日相周旋。”表示他本人“願與諸將士誓同生死,盡我天職”。這是蔣在“九一八”之後最堅決的表態,引起強烈反響,人心士氣為之大振。

日本人更清楚自己的戰略意圖和戰術方針。在近期戰略上,日本國就是要徹底拿下東三省,好好消化成自己的戰略資源,上海之戰不過是用來掩人耳目的。在戰術上,一定要把在上海的中國軍隊打敗,以壯大日本皇軍的威風。

1月31日,日本第三艦隊開抵上海,指揮官從第一遣外艦隊司令官海軍少將鹽澤幸一改由第三艦隊司令官海軍中將野村吉三郎擔任,顯然,東京對鹽澤幸一指揮的首戰失利很不滿意。

2月2日,日本內閣決定正式派遣陸軍赴上海參戰。日軍先行運送混成第二十四旅團赴上海,以植田謙吉中將為師團長的第九師團隨後運送。

從2月3日開始,野村中將指揮日軍再度向閘北、八字橋等地的中國守軍猛攻,仍被第十九路軍擊退。2月4日,日軍發動第一次總攻,戰火擴大到江灣、吳淞一線,激戰竟日。吳淞露天炮台被敵狂轟濫炸至摧毀,但在中國守軍頑強抵抗下,日軍始終不能登陸。

2月6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張治中,向蔣介石自告奮勇,表示願率中央部隊增援上海。蔣正考慮為應對日軍的增兵,準備對第十九路軍進行增援,故當即答應了張。隨後,滬寧、寧杭兩線上的精銳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兩師被緊急征調南京,組成第五軍,由張治中出任軍長,赴滬參戰。

2月11日,雙方援軍還沒到達。日軍在閘北狂轟溢炸的同時,向蘊藻浜、曹家橋一線大舉進攻。十九路軍猛烈抗擊,雙方發生肉搏,戰況極其激烈。到晚上,進犯之日軍被全部擊退。

2月12日,張治中第五軍先頭部隊進入嘉定,開始接替第十九路軍的部分防區。欲知戰事將如何發展,且待下期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