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史

從繁雜的文獻中抽絲剝繭,將曆史的脈絡梳理井然,並用心理學原理透析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再現風雲詭譎且又波瀾壯闊的民國曆史畫卷。
正文

民國風雲錄(節選9) 四一二事變

(2023-03-01 14:47:15) 下一個

節選九    四一二事變

 

在中共一方,陳獨秀本來做好了跟蔣介石發生衝突的準備,但是,中共中央突然收到了蘇共中央的一封電報,主要內容是要中共進行擁護國民政府和上海政府、反對個人獨裁和與帝國主義者結盟的宣傳。陳獨秀在這封電報的指示和蘇聯輿論的影響下,最終轉變了態度,把希望寄托在了剛到上海的汪精衛身上。經過陳與汪秘密討論後,兩人起草了一份對外的聯合宣言,意圖平息兩黨中的對立情緒,重新回到國共合作的軌道上來。

汪精衛麵臨最大的挑戰卻是來自於國民黨內的右翼勢力。這些天,在滬的軍政要員跟他開過兩次會,其中包括蔣介石、吳稚暉、蔡元培、李石曾、宋子文、張靜江等,還有代表軍方的李宗仁,以及從兩廣專程被蔣介石請來的李濟深和黃紹竑。

蔣介石提出兩件事,要汪精衛讚成:一是趕走鮑羅庭;一是分共。隻要汪能堅決和立即做到這兩件事,他蔣某將完全擁護汪主席的領導,甚至包括軍事上的領導。

大多數人要求汪精衛留在上海領導全局,並且支持蔣介石的意見。隻有從武漢來的宋子文保持沉默,不發一言。汪精衛則一再重申總理的“聯俄、容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不可擅變,同時為共產黨和武漢中央的行動辯護。

雙方辯到激烈之時,國民黨元老吳稚暉突然向汪跪下了,求其改變態度,並留滬領導分共。汪精衛慌得東躲西藏,吳氏緊追不舍,汪竟然退上樓梯,口中連聲道:“稚老,您是老前輩,這樣來我受不了,我受不了!”嚴肅的政治會議中竟出現如此滑稽情節,全場哄笑一片。

4月6日,正當會議繼續進行的時候,忽然有人送來當天的報紙,上麵赫然登載著一篇《國共兩黨領袖汪兆銘、陳獨秀的聯合宣言》。宣言指出,國共兩黨將為中國革命攜手合作到底,絕不受人離間中傷雲雲。與會人士大嘩,多數都將矛頭指向了汪精衛。上次下跪的吳稚暉這次變得尤為氣憤,當眾諷刺說:“陳獨秀是共產黨的黨魁,是他們的‘家長’,他在共產黨裏的領袖身份是無可懷疑的。但是,我們黨內是否有這樣一個黨魁或‘家長’呢?現在有人以國民黨黨魁自居,……恐怕也不見得罷!”弄得汪氏十分難堪,會議也無法進行下去,不歡而散。

汪精衛終於看明白了,蔣介石和吳稚暉等人為的是讓自己替他們背上分共的黑鍋,而不是真的想服從自己的領導。當晚,汪趁夜秘密上船,直奔武漢而去。

這樣,蔣介石盡管“萬事俱備”,但卻失去了汪精衛這個“東風”,讓他重新陷入服從總理遺訓還是堅決清共的矛盾之中。正在他恨汪不爭和一籌莫展的時候,忽然收到了一封請帖,打開一看,原來是青幫頭子黃金榮和杜月笙送來的。他心裏一動,產生了一個“借刀殺人”的靈感。

當年,蔣介石在上海灘混跡時曾加入青幫。因其入幫晚,故“輩分”不高,很多黑社會兄弟都是他的“長輩”。像黃、杜這樣的幫主,他連見一麵都難。如今他衣錦榮歸,貴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手握幾十萬大軍,幾乎可以決定上海灘的命運。豈止以前那些“阿兄”、“阿弟”想來攀龍附鳳,就是大亨幫主都以能見蔣“阿弟”一麵而受寵若驚。

其他軍政大員正為汪精衛突然逃離而驚異,紛紛前來蔣總司令處詢問。蔣已胸有成竹,表麵上卻不動聲色。他對吳稚暉、李宗仁、李濟深、黃紹竑、白崇禧等人說:“我早已料到留他不住,留他不住。但是,清黨是人心所向,我在想辦法,你們還是應該有所準備。”各人均表服從命令。

安頓好了黨內這批追隨者,蔣介石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通知白崇禧準備成立一個“淞滬戒嚴司令部”,起草一份《戰時戒嚴條例》。同時,他派親信給黃金榮和杜月笙回口信,到時赴宴,不許對外聲張。

晚上,蔣介石換上便裝,戴上墨鏡,在一班便衣警衛的保護下乘車離開住所,到達法租界內赴宴的餐廳。黃金榮和杜月笙早已等候多時,見蔣總司令真的賞臉了,連忙上前迎接,執禮甚恭,迎進大堂。餐廳此晚對外打烊,便衣警衛將三人保護在核心當中,青幫又在房子的裏外保護了兩層。

酒過三巡之後,杜月笙道出了請蔣總司令賞臉的目的,他的意思是:我們這些人這些年來為了上海的百姓打抱不平,報仇申冤,維持公道,做了很多好事。如今新政府就要上台,我們也算是有功之人,應該參加新政府的班子。

蔣介石何嚐不知對方的目的,這正是做交易的理由。他表示:賞罰分明是本司令的原則。如今國民革命尚未完全勝利,上海更需要改善治安,方能成為革命軍的可靠基地,這方麵還需要上海灘的弟兄們鼎立相助才行。

杜月笙與黃金榮對視了一下,然後杜表示:“隻要總司令用得著,我們兄弟全力協助,義無反顧,即使赴湯蹈火,我們也樂於從命。”

蔣指出:共產黨鼓動工會自立政府,自擁武器,嚴重危及上海工商界的安全。我革命軍北伐任務在身,不能分出太多力量去執行治安任務。如果你們的弟兄們可以出麵製止共黨工會的妄動,繳其武器,那就算立了大功。

黃反問說:“我們手中的槍還沒有工會多,怎麽去繳對方的槍呢?”蔣馬上表示:隻要你們敢做,武器不成問題,我可以幫忙。

接下來就是細節:需要多少支槍?槍從哪裏來?怎麽運進租界?等等。蔣介石認為這些可以由手下人跟他們來辦,就此告辭。

4月9日,蔣介石下令成立“淞滬戒嚴司令部”,由白崇禧、周鳳岐分任正副司令,並頒發《戰時戒嚴條例》十二條。在滬寧線上,蔣介石和李宗仁完全按照他們計劃的那樣,將第七軍從蕪湖調往南京附近,監視其他可能不穩的部隊。然後逐次將可能不穩的各師調離上海,另以未經中共滲透的部隊接防。

1927年4月12日淩晨,停泊在上海高昌廟的軍艦上空升起了信號,早已準備好的全副武裝的青紅幫、特務約數百人,身著藍色短褲,臂纏白布黑“工”字袖標,從法租界乘多輛汽車分散四出。從1時到5時,先後在閘北、南市、滬西、吳淞、虹口等區,襲擊工人糾察隊。工人糾察隊倉猝抵抗,雙方發生激戰。

這時,淞滬戒嚴司令部接到報告,上海市區多處發生“工人內訌”,槍戰不止。司令部立即下令,周鳳岐部第二十六軍分路出擊,將各衝突地區包圍起來。戒嚴部隊命令交戰雙方無條件停止對抗,向戒嚴部隊繳槍,違令者就地正法。

青紅幫這一方早知會有這出戲,在頭目們的指揮下,紛紛繳械投降。但一部分工人糾察隊卻不甘束手就擒,奮起抗爭,被戒嚴部隊開槍鎮壓。工人糾察隊被殺120餘人,受傷180人,2700多名上海武裝工人糾察隊被解除武裝。當天上午,上海總工會會所和各區工人糾察隊駐所均被占領。在租界和華界內,外國軍警搜捕共產黨員和工人1000餘人,轉交給蔣介石的軍警。

第二天一早,上海各大報紙在刊登這一慘案的同時,也登出了蔣總司令的聲明。聲明說:本總司令以領導北伐統一中國為己任,堅決排除任何不利於北伐革命的障礙。昨日,上海工人糾察隊與部分工人因政見不同發生武裝械鬥,嚴重危及上海市民和工商各界的安全,對革命事業造成巨大破壞。淞滬戒嚴司令部遵照《戰時戒嚴條例》下令,將參與械鬥的雙方繳械,完全合法合理,但一些暴徒竟武力抗拒,被我戒嚴部隊就地正法。

可想而知,中共和上海總工會哪肯這麽罷休?上海煙廠、電車廠、絲廠和市政、郵務、海員及各業工人舉行罷工,參加罷工的工人達20萬人。上海總工會在閘北青雲路廣場召開有10萬人參加的群眾大會。會後,群眾冒雨遊行,赴寶山路第二十六軍第二師司令部請願,要求釋放被捕工人,交還糾察隊槍械。

群眾遊行隊伍長達一公裏,行至寶山路三德裏附近時,埋伏在裏弄內的第二師士兵突然奔出,向群眾開槍掃射,當場打死100多人,傷者不知其數。寶山路上一時血流成河。

屠刀已經舉起,就不會再放下來了。在事變後的三天中,上海共產黨員和支持者被殺達300多人,被捕達500多人,失蹤達5000多人。中共著名領導人汪壽華、陳延年、趙世炎等先後壯烈犧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