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史

從繁雜的文獻中抽絲剝繭,將曆史的脈絡梳理井然,並用心理學原理透析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再現風雲詭譎且又波瀾壯闊的民國曆史畫卷。
正文

民國風雲錄(節選19) 喋血廣州

(2023-03-27 14:41:27) 下一個

節選十九  喋血廣州

 

1927年10月至11月間,在圍剿南昌起義軍得手之後,李濟深自恃實力強勁且為黨國立下大功,自行成立了所謂的“臨時軍事委員會”並自任軍委主席,而讓得勝回師的黃紹竑代任第八路軍總指揮。李對張發奎不肯幫他圍剿起義軍耿耿於懷,企圖取消第二方麵軍的番號,直接指揮黃琪翔的第四軍。

張發奎當然不甘拱手讓出自己的嫡係部隊,暗地裏召集軍官會議簽名倒李。他非常需要政治上的靠山,前來廣州的汪精衛自然就成了他合作的對象。汪精衛認為,李濟深、黃紹竑都是廣西人,與桂係李宗仁、白崇禧同聲同氣,因此對他們難以信任,還是覺得同為廣東人的張發奎比較靠得住。這樣,汪和張多次密謀,欲將李濟深調開,然後乘機解除其部隊的武裝。

當汪精衛召集在廣東的中央委員們討論國民黨四中全會問題的時候,突然接到蔣介石的邀請電報,令他又驚又喜!原來,仍然在野的蔣介石也非常反感特委會,因為蔣在那裏沒有得到特別的尊重。經過深思熟慮,蔣認定汪不足為患,特委會才是不能不除去的政治威脅。汪精衛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一箭雙雕”的計謀:赴上海同蔣介石合作,以扳倒特委會,入主中央;同時,騙李濟深同往上海,給張發奎、黃琪翔創造奪權的機會。

於是,張發奎表現出準備放棄第二方麵軍總指揮的樣子,對外聲稱要出洋,動身去了香港,以放鬆李濟深的警惕。李濟深完全沒有料到汪精衛能幹出這種事,準備動身去上海之前,將黃紹竑請來,代他坐鎮廣州。

任第四軍參謀長的葉劍英獲得了張發奎和黃琪翔充分信任,多次參加倒李的秘密會議,因此對內情了如指掌。葉判斷,兩霸相爭,必有一敗,大可利用。於是他完全支持張的主張,並答應率領第四軍教導團為主力,進行逐桂之戰。

這個教導團是由前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的師生組成的,其革命氣氛繼承了黃埔軍校的傳統,學員當中有大量的秘密共產黨員。葉劍英看透了張發奎和黃琪翔的心思,他們手裏兵力太少,舍不得放棄一個軍事素質這麽強的教導團,於是幾次找他們陳述利害,終於把教導團調入廣州。葉劍英為了避嫌,辭掉了兼任團長,但中共地下黨對這個團的領導仍然不變。

11月16日,汪精衛同李濟深乘軍艦同赴香港並轉道去上海。張發奎馬上就潛回廣州,與黃琪翔、李福林、薛嶽等粵藉將領密會,決定將桂係驅逐出廣東。

11月17日淩晨,葉劍英向教導團下達了戰鬥命令。全團官兵按照預定部署,一舉攻克了黃紹竑的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接著占領黃埔軍校、虎門要塞等地,奪取了兵工廠,搗毀了國民黨廣州政治分會清黨委員會等據點。

黃紹竑因得到密報而搶先逃走,其指揮部又被打掉,桂軍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很快就被各路粵軍逐出廣州,退往梧州。至此,張發奎發動的政變成功了。葉劍英和教導團為其立了大功,教導團的表現也完全贏得了張、黃的信任。

第二天,廣州政治分會任命張發奎為廣州軍委會主席,顧孟餘為廣州政治分會主席,陳公博代理廣東省政府主席,汪精衛的人馬完全控製了廣東。廣州政變的消息一出,國民黨內大嘩。李濟深在上海乃呈請中央剿辦張發奎、黃琪翔,並痛斥汪精衛是騙子。

在國民黨內訌之時,中國共產黨正在充滿激情地製定和執行“總罷工”和“總暴動”的計劃。這與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有極大的關係,羅明納茲認為中國革命是“不斷高漲”,助長了黨內的“左”傾情緒。不過,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錯誤地聽從這種指導,也負有很大的責任。

1927年12月初,張發奎、黃琪翔率第四軍主力離開廣州,前去西江一帶迎戰桂係,負責廣州市內防務的隻有第四軍軍部、第五軍軍部加上少量部隊。在這些部隊中,第四軍教導團及警衛團已被共產黨員所掌握,以第四軍參謀長身分坐鎮廣州的葉劍英、教導團團長和警衛團團長均為中共秘密黨員。這似乎是天賜良機,共產國際覺得機不可失,指揮中共加快準備廣州暴動的步伐。

12月6日,中共廣東省委在省委書記張太雷主持下,召開緊急會議。共產國際派了代表來指導起義,為首的是德國工人運動的幹部諾伊曼,他完全沒有軍事指揮經驗,對中國和廣州的情況也全然不了解,隻知道生搬俄國城市暴動的模式。會議決定於12月12日舉行起義,成立了起義軍總指揮部和參謀部,人在香港的葉挺任總指揮,葉劍英任副總指揮。

起義部隊的基本構成是教導團、警衛團和工人赤衛隊,共計5000人。其中,教導團是絕對主力;警衛團人數不足,戰鬥力也不夠強;至於工人赤衛隊,不僅什麽沒有武器,絕大多數甚至都沒有摸過武器,急需對他們進行軍事訓練,否則整體戰鬥力太弱。為此,中央已從各地向廣州調進一些軍事人才,包括黃埔一期的徐向前,他被任命為赤衛隊第六聯隊隊長。

不料,中共準備暴動的計劃被教導團內的反共者告密。汪精衛在上海得知後,連夜派其妻陳壁君趕回廣東,找張發奎要立即鎮壓暴動。然而,汪還不知道葉劍英是秘密共產黨員,他的命令和張發奎的軍令卻讓中共知道了。張太雷等人根據葉劍英和其他方麵提供的情報,決定於11日提前起義。

1927年12月11日3時半,廣州暴動開始。起義部隊分數路向廣州市各要點發起突然襲擊,葉挺親自指揮教導團消滅市區內的國軍。在廣州的蘇聯、朝鮮、越南的革命者也參加了起義。經過10個多小時的戰鬥,除第四軍軍部、軍械庫和第四軍第十二師後方辦事處等少數據點之外,珠江以北市區的國軍、保安隊和警察武裝均被消滅,繳獲各種炮20餘門,各種槍支數千。

當日上午,廣州市蘇維埃政府宣布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蘇兆征為主席(在蘇未到廣州前由張太雷代理),葉挺出任工農紅軍總司令。並發布了《廣州蘇維埃宣言》、《告民眾書》以及有關的法令。這時,從共產國際到中共中央,都試圖將廣州變成一個紅色城市根據地。

身經百戰的總指揮葉挺,沒有被眼前勝利的喜悅衝昏頭腦,始終警惕地關注著周圍的敵情。在張太雷主持的軍事會議上,葉挺向大家分析了敵情:“敵人決不會甘心失敗,一定要進行反攻,張發奎從四周可以調來二三萬軍隊,圍打廣州。我們正規兵力隻有一個半團,現在有傷亡,工人赤衛隊雖然人數有一兩萬,但配發了武器的隻五六千人,多數人不會使用槍械,也不懂作戰,敵人發起猛烈反攻,我們是難以抵擋的。”他提出的計劃是:“我們應該撤退到海陸豐,與彭湃的農軍匯合,發展壯大力量後再來打張發奎。”葉劍英、聶榮臻、惲代英等都支持葉挺的意見,認為應該撤退以保存實力,將來東山再起。

然而,共產國際代表諾尹曼堅決反對撤退,強烈要求在市內堅守。張太雷迫於壓力,最後決定起義部隊暫不撤退,就地迎戰國軍的反撲。於是,“廣州蘇維埃”不可避免地重複著“巴黎公社”的命運。

12月12日中午,廣州市內製高點觀音山陣地被國軍攻占,並開始向起義軍總指揮部攻來。張太雷乘坐汽車開往前線時,突然遭到伏擊,不幸中彈犧牲!

當日,在英、美、日、法各國軍艦和陸戰隊支援下,國軍以優勢兵力從四麵向起義軍進攻。起義軍同敵軍進行了血戰,終因眾寡懸殊,遭到嚴重損失,情況非常危急。

起義軍總指揮部為保存革命力量,於12日夜下達了撤出廣州的命令。葉挺、葉劍英等分別化裝離開廣州,轉移到香港。由於事先無此計劃,又無法通知所有的起義者,結果損失極其慘重。

起義軍餘部1000多人於13日淩晨撤出廣州,到花縣集結了一下,其中有領導人葉鏞、袁國平、徐向前等。這支部隊整編成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師,下轄第十、十一、十二團,葉鏞任師長,袁國平任黨代表,徐向前任第十團黨代表。

起義軍師部聽說朱德的隊伍在韶關一帶活動,3次派人去韶關卻都沒有找到,隻好改變方向,決定去海陸豐,匯合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徐向前由此錯過了與朱德合作的機會,對後來中共的武裝鬥爭來說,未必不是因禍得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