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史

從繁雜的文獻中抽絲剝繭,將曆史的脈絡梳理井然,並用心理學原理透析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再現風雲詭譎且又波瀾壯闊的民國曆史畫卷。
正文

民國風雲錄(節選13) 南昌首義(下)

(2023-03-13 14:38:07) 下一個

節選十三  南昌首義(下)

 

上期說到,在南昌起義前,共產國際給中共派來了羅明納茲作為全權代表。7月23日,這個年僅20多歲的“欽差大臣”一到漢口,就把中國共產黨失敗的責任都推到了中共黨員們身上,引起了張國燾等人的極度反感。但是,爭論還不是最緊迫的,最要緊的是需要這個全權代表批準南昌起義的計劃。

因為在中共公開發表《對政局宣言》之後,7月13日,鮑羅廷以養病為名上了廬山,實則等待回國。瞿秋白也追上山去,同鮑羅廷日夜辯論,並討論中央改組的問題。因此,在漢口的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會雖然做出了關於南昌起義的決定,實際上還沒有得到共產國際的批準。

7月26日,中共領導人張國燾、瞿秋白、張太雷、李維漢與羅明納茲和蘇聯軍事顧問加侖等人,開會討論南昌起義的問題。羅明納茲在會上說,莫斯科不能提供經費給南昌暴動使用,也禁止蘇聯顧問參加南昌暴動;並且,還有一封共產國際的電報,其內容是:倘若這次暴動無成功希望,最好不要發動,張發奎部的共產黨人可全部退出,並派他們到農民中工作。

尤其令張國燾不快的是,羅明納茲點名要他前去通知領導南昌起義的前敵委員會。張本來為南昌起義投了讚成票,現在卻奉命要去製止它。他不滿地反問羅明納茲:“共產國際老說我們是機會主義,不能堅決革命,現在南昌暴動準備成熟了,又來電阻止,這是什麽意思?是不是對國民黨左派還抱有希望,或者幻想宋慶齡、鄧演達、何香凝、陳友仁等還能表演出一些新花樣?”

羅明納茲先是尷尬了一陣,但腦子轉過來以後,又堅決起來。他板起麵孔說:“我們在漢口是根據我們這一地方的情況來看問題,共產國際是根據全部國際情況來決定行動的。它所考慮的,有國際關係,中蘇關係,以至許多我們不知道的因素。如果我們不按照共產國際的指示行事,不僅會遭受失敗,我們還有違反紀律的罪名。過去中共中央的錯誤,就是對這一點認識不夠,今後不可再如此了。”其他中共委員都表示服從共產國際的指示,張國燾也隻好服從。

7月30日,張國燾到達南昌。在前委會上,他傳達了共產國際代表的指示精神:一,我們的軍事若無十分把握,可將我們的同誌從軍隊中撤出,去組織工農群眾;二,起義要得到張發奎同意並且要一致行動。

這一下,前委們炸了鍋!他們已經被各地共產黨員被捕和被害的消息急紅了眼。張國燾所傳達的第一條指示還說得過去,第二條完全就是製止起義。他們剛得到情報,汪精衛和張發奎等決定,命令賀龍、葉挺限期率部撤回九江,並在第二方麵軍中進行“清共”。

周恩來異常激動,拍著桌子說:“你這個意思與中央派我來時的想法不相吻合。國際代表及中央給我的任務是叫我來主持這個運動,現在給你的命令又如此,我不能負責了,我即刻回武漢去吧!”他本來是非常克製的人,從來沒有拍過桌子,可見真氣壞了!

惲代英更是憤怒,說:“沒有必要等你來討論,因為事情已經決定了。共產國際和中共中央的一些錯誤決策已經害了中國革命,葬送了成千上萬的同誌,你們的領導已經完全破產。現在,南昌暴動一切都準備好了,忽然又來了什麽國際指示,阻止我們的行動。我是誓死反對的。”他盯住張說:“如果你再動搖人心,就打倒你!”

譚平山會後聽說,氣到不行,竟主張把張國燾綁起來,被周恩來製止了。張國燾本來心裏就未讚成共產國際的決定,此刻見勢不妙,轉而表示服從多數,同意起義。起義時間重新設定為8月1日。

1927年8月1日2時,南昌起義正式打響。

按照既定的作戰計劃,第二十軍第一、第二師向舊藩台衙門、大士院街、牛行車站等處守軍發起進攻;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向鬆柏巷天主教堂、新營房、百花洲等處守軍發起進攻。激戰至拂曉,全殲守軍3000餘人,繳獲各種槍5000餘支(挺),子彈70餘萬發,大炮數門,占領全城。

聶榮臻這天在南潯線的馬回嶺站焦急地等待著。他負責把駐馬回嶺的第二十五師七十三團拉到南昌。由於事先準備充分,不僅把這個獨立團的根子抓到手了,而且在七十五團中共黨支部的幫助下,將七十五團也動員起來了。根據約定,南昌動手之後,會立刻放一列空載火車到馬回嶺,火車一到,他們就把輜重裝車運走,隨後部隊開往南昌。

當日下午,果然從南昌發來一列火車。兩個團在聶榮臻、周士第率領下起義,向南昌開進。張發奎從九江乘火車追來,以總指揮的名義阻止部隊南下。聶榮臻下令朝天放槍警告,驚得張發奎棄車而逃。之後,兩團於8月2日到達南昌集中。

南昌起義到目前可算大獲成功。中共前委立即發表《八一起義宣言》,揭露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的種種罪行,表達了擁護孫中山“三大政策”和繼續反對帝國主義、新舊軍閥的鬥爭決心。同時,宣布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由宋慶齡、周恩來、譚平山、賀龍、張國燾、林伯渠、吳玉章、葉挺、何香凝、鄧演達等25人組成。顯然,中共和共產國際還舍不得丟掉國民革命的大旗。

當時,宋慶齡已從武漢回到上海,通過合眾社公開聲明:“在國民黨現行政策不改變之前,餘決不參加任何活動;於革命事業不納入中山主義軌道內時,餘決不擔任任何黨務。餘非叛徒,亦非騎牆,且與南京政府毫無關係也。”鄧演達則伴隨蘇聯顧問回國的團隊,正前往莫斯科。這些國民黨左派人士實際均未參與。

既然起義軍在政治上承認國民革命和國民黨,軍事上也就表示出了相應的姿態。中共前委決定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麵軍的名義,下轄三個軍,賀龍代第二方麵軍總指揮兼第二十軍軍長,葉挺任前敵總指揮兼代第十一軍軍長,朱德為第九軍副軍長。從邏輯上,賀龍代理的是張發奎,葉挺代理的是朱暉日。可見,中共對張發奎還抱有幻想。

從8月3日起,起義軍共2萬餘人按照既定方略分批撤出南昌,向南轉移。計劃經瑞金、尋鄔進入廣東省,先攻占東江地區,發展革命力量,爭取外援,爾後再攻取廣州。

汪精衛聞訊,暴跳如雷,立即以武漢國民政府的名義申討,並嚴令第二方麵軍總指揮張發奎和第五方麵軍總指揮朱培德率部進剿。張發奎受了奇恥大辱,雖然怒不可遏,但自知實力已經巨損。本來手下3個軍,現在隻剩了第十二師是完整的,第二十五師隻剩一個師部加一個團,另有第四和第十一兩個軍部。朱德培的滇軍底子沒有多少戰鬥力,單憑第二方麵軍所剩這1萬多人,如何能圍剿2萬多叛軍?

頗受張發奎信任的葉劍英趁機獻計:我們原來商量過,到廣東重新做起。葉挺、賀龍已撤離南昌,南下廣東。廣東李濟深必不相容而派兵出擊,廣州城防隨之空虛,這正是我們南下廣東的大好時機。如果我軍打起“援師討逆”的旗號,直趨廣州,比跟著葉、賀屁股打而兩敗俱傷要好多了。

張發奎考慮了所有的方案,覺得葉劍英的方案為上策。於是虛張聲勢,南下進剿。實際到8月7日,張才親率第四軍進入南昌,城中早已不見了共軍的影子。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集緊急會議,在共產國際代表的參與下,總結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在陳獨秀缺席的情況下,批判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同時批準了在湖南舉行秋收暴動的計劃。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了“槍杆子裏麵出政權”著名論斷。這個會議具有重大轉折意義,史稱“八七會議”。

會後,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找到剛當選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的毛澤東,要他到上海中央機關去工作。可見,雖然中央的指導思想已經改了,但卻不知道武裝鬥爭怎麽個搞法,還以坐鎮大城市為主。

毛澤東給了瞿秋白一個浪漫的回答:“我不願跟你們去住高樓大廈,我要上山結交綠林朋友。”當時,幾乎沒有人能理解這個“上山結交綠林朋友” 的真正含義,等到他們理解時,才發現毛澤東的戰略眼光是何等的遠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