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史

從繁雜的文獻中抽絲剝繭,將曆史的脈絡梳理井然,並用心理學原理透析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再現風雲詭譎且又波瀾壯闊的民國曆史畫卷。
正文

民國風雲錄(節選2) 蔣介石黃埔發跡

(2023-02-10 11:40:38) 下一個

節選二    蔣介石黃埔發跡

 

蔣介石比汪精衛小4歲,人生經曆和性格稟賦與汪完全不同。他早年於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取日本振武學校。在日本期間,蔣介石結識了孫中山的重要助手陳其美,受到反清思想的影響,加入了同盟會。作為一個滿腔抱負的愛國青年,為了求得救國救民的真理,蔣對日本國的觀察非常認真。他認為在日本生活中,從鐵路係統、人才教育和生產製造,樣樣講究紀律和效率,因此促進了日本的現代化進程。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武士道”至死不渝之精神,他認為是日本軍事成功的主要原因。因此,崇尚軍事救國是蔣介石與汪精衛的最大區別。

辛亥革命爆發後,蔣介石追隨陳其美回國參加軍事鬥爭,開始有了實際的戰場經驗,擔任過團長。1916年5月18日,陳其美遭刺客暗殺身亡,蔣介石悲痛萬分。從此他直接聽命於孫中山,孫任命蔣為中華革命軍東北軍參謀長。

不久,袁世凱暴死,中華革命軍隨之解散。蔣介石混跡上海,與青幫頭目黃金榮、杜月笙等人有往來。1920年,蔣與張靜江、戴季陶、陳果夫等人在上海合股經營證券買賣,成為交易所“恒泰號”經紀人,曾以所獲之利資助中山的革命事業。

1922年6月,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孫中山避難於永豐艦,蔣介石前去廣州登艦侍護40餘日,完全贏得了孫的信任。蔣以此經曆寫了《孫大總統蒙難記》一書。 1923年2月,他被孫中山任命為大元帥行營參謀長,成為孫倚重的心腹大將。

1923年8月,孫中山特派蔣介石率領“孫逸仙博士代表團”一行4人,赴蘇聯學習考察,曆時3個多月。他們訪問了莫斯科、彼得格勒的黨政軍機關、學校、工廠、農場、博物館等地;先後與軍事人民委員托洛茨基、外交人民委員齊采林、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加裏寧等國家領導人會談。

蔣介石對軍事方麵特別重視,重點了解蘇聯紅軍的情況。蔣對蘇軍內實行政治委員、黨代表製深表讚賞;對其軍械武器的研究與進歩,也認為可與歐美各國相競爭。他還向蘇方提出請求,希望蘇聯派軍事顧問赴廣州,支持孫中山的軍政府。

由於列寧重病在身,蔣介石未能拜會這位革命領袖。但看到列寧病重期間,斯大林卻與托洛茨基發生內鬥,令蔣對蘇聯政治中“排斥異己”風氣盛行充滿失望。他通過談判的過程,判斷蘇聯這個國家在政治上獨裁,在文化上不尊重傳統並與中國文化格格不入,對外行使霸權主義。

蔣介石在訪蘇回程中,寫下了《遊俄報告書》,包括在蘇聯3個多月旅行、考察和會談所得資料和印象,其中不乏對蘇聯的認識和疑慮。回國後,他將報告奉寄給孫中山。

蔣介石看孫中山如同看待導師和父親。對於導師的教誨,他理解的會相信,不理解的也會相信;對於父親的命令,他盡可能服從,但有時意見不被采納時,也會負氣暴走,反正最後父親要負責任。他自視甚高,經常看不起他的同級甚至上級。甚至於當孫讓蔣負責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的籌建時,他還發牢騷,說隻讓他辦學,不讓他過問政治軍事。有一次,惱怒之下幹脆又甩手回老家了,直到被中山的親筆回信打動,才迷途知返。當軍校組建走向正軌時,他發現這才是自己大展宏圖的天地。

黃埔軍校的物質條件比較艱苦。整個軍校除一間俱樂部是青磚瓦房外,教室、宿舍、夥房、廁所竟都是草房。新學員入校時,可以領到兩套軍裝、兩件襯衣、兩雙布襪、一條武裝帶,但步兵最重要的軍鞋,卻是三雙草鞋。

然而,這裏的氣氛是完全不同的。學員除了周日可以自由活動或請假之外,天天都是集體生活,高唱著“以血灑花,以校為家,臥薪嚐膽,努力建設中華”的校歌,個個熱血沸騰。每天雄雞鳴白時,都要圍繞黃埔島公路列隊跑步,一圈大約有15公裏的路程。早餐後開始上課,軍校參照日本士官學校教學內容,講授《步兵操典》、《射擊教範》、《野外勤務》、《戰術學》、《兵器學》、《築城學》、《地形學》、《軍製學》、《交通學》和《實地測圖》等課程,此外還進行單兵動作、連排營行軍、平戰中的聯絡等訓練。

蔣介石和情侶陳潔如住在離黃埔軍校不足一裏路的長洲要塞司令部。他不抽煙、不喝酒,每天早起,上下班時總披著一件呢製披風,前由副官開道,後有若幹武裝精良的警衛護送,好不威風。

當得知孫中山被癌症奪走生命之後,蔣介石悲痛得不知所以。飲水思源,他要報答中山的知遇之恩,將陸軍軍官學校辦成革命的搖籃;痛定思痛,他決心遵循總理的多年教誨,執行既定的方針,包括“聯俄、容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最終實現三民主義的理想。一年來,他像子承父業那樣開始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即使有他人指責,有工作衝突,他也不再撂挑子,而試圖忍辱負重,向前推進。同時,他認為自己是堅決革命的,別人妨礙他就是妨礙革命,因此,必要時他會動用武力來除掉這些人。

1925年8月20日,廖仲愷突然在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前遭到暗殺!當天,在蘇俄顧問鮑羅廷的參與和支持下,國民黨中央決定成立由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組成的“廖案特別委員會”。然而,此案極其詭秘,案發後不斷添加的一些人為因素,更使案情撲朔迷離。

調查後的結論是,暗殺係國民黨右派所為,並發現有一嫌犯為胡漢民的堂弟胡毅生,從而使胡漢民有重大嫌疑。8月25日,當蔣介石派軍隊搜捕胡毅生時,士兵包圍並搜查了胡漢民的住宅。汪精衛順水推舟,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名義派胡漢民出國,又除去了一個政治上的競爭者。

蔣介石既然幫了汪精衛一忙,他也要汪幫他一忙。當時蔣兼任第一軍軍長許崇智的參謀長。9月9日,蔣向汪告狀,說“許崇智不顧大局,把持財政,心欲限製本軍的發展,可勝慨然”。然後,蔣介石竟於9月19日以廣州衛戍司令的身份,以“解決反革命各軍”的名義,宣布廣州全市戒嚴。蔣的軍隊包圍了許崇智的住宅,四麵放槍,實行武力威逼。許向汪精衛求助,汪表示完全支持蔣。結果,蔣介石迫使許崇智出走上海,除去了一個爭奪軍權的障礙,已顯示出他敢於操弄權力的政治膽量。

汪精衛和蔣介石聯手趕走了胡漢民和許崇智,同時就形成了聯手控製廣東黨政和軍隊的局麵。蔣介石為了鞏固這一局麵,曾兩次給汪精衛送去蘭譜,希望和汪結為金蘭。但是,陳璧君瞧不起出身青幫的蔣介石,自恃他們夫婦黨內資曆遠高於蔣,堅決反對丈夫同其結拜。汪早已被悍妻訓練得服服帖帖,隻好對蔣婉言謝絕。

1925年10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討伐陳炯明,蔣介石擔任總指揮。東征軍力克惠州城,端掉了陳炯明的老巢。然後,蔣介石的總指揮部率第三師繼續進攻。“黃埔三傑”之一的陳賡,當時擔任蔣的警衛連連長。當第三師前進到華陽時,遭遇陳炯明主力林虎部,被林部擊敗。蔣介石急了,親自跑到前線去督戰也不頂用,全師潰散。

陳賡對蔣介石說:“校長,指揮部該撤退了!”蔣介石厲聲叫道:“我不走了!我曾訓誡你們,戰敗死則罷,不戰死則殺身成仁,今天我要實現諾言,不辱黃埔之名!……”說著就去摸隨身佩劍。陳賡大驚,趕緊奪過佩劍,急切勸道:“你是總指揮,不能自殺!這個部隊的軍官不是黃埔軍校訓練出來的,不是你的學生。我們撤退到安全地點,再收攏部隊,還可以再打。”

蔣介石本來說自殺就是給部下聽的,實為效法曾國藩,等著部下救他,給他台階下。經陳賡一勸,蔣就不自殺了,被陳拉著跑了一陣,不久漸漸體力不支,腳步沉重,喘著氣說:“我跑不動了!”

陳賡見狀,顧不得自己在攻惠州城時的腳傷未愈,咬牙背起校長接著跑,跑到一條河邊,找到一條船,把蔣介石送上船。陳賡一麵組織部隊掩護,頂住追擊的敵人,一麵把船劃向對岸。他們終於在對岸找到了一處安全之地,得以休整。此後,蔣介石對陳賡的救命之恩一直銘記在心。

第二次東征終以國民革命軍擊敗敵人而結束,陳炯明被迫出洋。蔣介石作為主帥功 不可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