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飛潛智

光影流轉,育教綿綿,拈花微笑,潛智蔓延。
正文

尤利西斯的《憂傷三角》(完)

(2023-09-04 19:53:51) 下一個

(原創:靈隱士)

尤利西斯的《憂傷三角》(完)

  尤利西斯一生隻為一個女人。簡單純粹。《憂傷三角》的導演魯本呢?是電影藝術嗎?還是托物而言誌?

  如果回顧‎一下魯本·奧斯特倫德五年之前的電影《The Square》,通過一種怪誕詼諧的方式勾勒出不良溝通所帶來的負麵效應,應該會挺吃驚,挺值得思考一下。比如那個前來問罪的小男孩,不依不饒,一定要對方給個說法,最後被意外地推下樓梯。以及晚宴之上的表演者,玩真格的,活脫脫像一隻猩猩附了體,最後傷人害己——原本不過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為什麽事態發展到最後竟會那麽的荒誕狗血?那麽的不可預料?造成了那麽嚴重的人身傷害?這內中的邏輯。。。是不是存有問題?這人的做法。。。是不是存有問題?

  《The Square》讓魯本一鳴驚人,首獲戛納金棕櫚大獎。 我覺得其目的是想借機探討一下人與人之間如何去溝通與相處,以及如何才能避免矛盾與爭執,維持一個平穩可靠的社會狀態。對的,Square就是四四方方,正兒八經,結結實實,穩固可靠的意思。基於這個視角來看,電影《憂傷三角》/《Triangle of Sadness》很顯然正是這一脈理念的延伸與擴展,並且借助於名著《尤利西斯》進行了一次全方位,跨域時空的整合。對了 ,如果仔細讀一讀,《尤利西斯》用詞非常有意思,原本是一部挺私人,挺黑色幽默,挺荒誕諷刺的小說。跟魯本的電影風格有點像。

  是啊,每個人都想自己的一生穩定些,穩中上升,不要發生意外,讓一切變得不可捉摸。為了達到自己的安穩,結果往往讓別人的生活無法安穩下來。

  不信?且看。

  電影中的一點小幽默。

  眾所周知,發明炸藥的明明是瑞典人諾貝爾,可電影偏偏設定了一個英國背景的手榴彈富豪。一開口自我介紹就說俺是幹維護和平,保護人民那種行業的。這自帶神聖光環,臉不紅心跳,真能瞎掰啊您呐!可實際上呢,他的公司所生產的主打產品是手榴彈,殺人的。而這艘豪華的遊輪呢,最後也是被一顆手榴彈爆沉的,諷刺至極。電影導演您挺幽默的,把不好的事情一把推給英國人,哈哈。因為導演本人就是瑞典籍啊,和諾貝爾,現代炸藥的發明家同屬一個國度。

  再談點題外話。

  諾貝爾發明了炸藥,由此而成為富豪,從此世間有了諾貝爾獎。諾貝爾獎含有和平獎,鼓勵世界和平穩定。不過仔細追究一下,這獎金的來源,還不是從售賣炸藥所產生的利潤而來的?當今科學的發展,那些最優秀科學家的奮鬥成果,通過諾貝爾獎的認證取得了世人的矚目,其實呢,他們所獲得的那份獎金,雖然在賬麵上明的是來自基金會存款的利息,但是暗中推究的話,不還是曾經售賣炸藥所產生的利潤嘛?難道說是炸彈在誘導著,在推動著科學發展?

  天哪,暈了。

  這雷聲響,閃電亮,風吹喇叭雲抬轎,一聲霹靂瓜太大(前三句是兒歌)。

  以前講從奴隸到將軍,現在成了從炸彈到科學。——以防話題過於爭鳴,之後大家每個人都會三角憂傷,此處特意刪去2000字。。。畢竟咱們不是二郎神,三隻眼,世間的間真真假假,能夠一眼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你看人類這行為,是不是真夠諷刺?讓人憂傷呢?

  (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