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印象以色列(8) 在加利利湖畔

(2023-08-13 06:28:02) 下一個

從馬薩達岀來後,沿著90號公路,行駛近3小時左右便來到提比利亞城(Tiberias )。提比利亞位於以色列的東北部,這裏有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加利利湖(Sea of Galilee),阿拉伯人也稱這裏為“太巴列”,還有因為湖的形狀看起來像個豎琴,所以猶太人稱之為“Kinneret”。公元1世紀,羅馬人在此建城,時任羅馬皇帝名叫提庇留,有人認為這是提比利亞得名的原因。

提比利亞是一座擁有2000多年曆史的古城,同時還是猶太教四大聖城之一,猶太教的兩部經典文獻《密西拿》和《塔木德》都是在這裏編纂的,依靠豐富的水資源已經成為一座度假城市。

我們以提比裏亞作為基地,短遊加利利湖及周邊景點,在此處住了兩晚,但確沒有時間遊覽提比利亞城,留下了遺憾,也為以後的再次到訪找一個借口吧。

加利利湖其實不算太大,長21公裏,寬12公裏,總麵積不過170平方公裏,形狀如豎琴,海撥-210米,是世界上最低的淡水湖,但是由於有了耶酥的傳說,它就越發顯得晶瑩剔透,似有洗滌人們靈魂的特殊功效。

加利利湖煙波浩瀚,美麗異常。特別是在異常幹旱的中東,這寶貴的淡水湖水,越來越發顯得珍貴,以色列人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悉心地嗬護著它。而當加利利湖與聖經中耶酥的故事聯係到一起的時候,它在全世界基督徒心中的地位,就更加神聖了。

對基督徒來說,加利利湖具有特殊的意義。耶酥在這裏的湖岸邊呼召他的5個使徒:漁夫彼得和兄弟安德烈、約翰和雅各兄弟兩人以及馬太。耶酥最著名的教訓事件之一登山訓寶,就發生在俯暾瞰這片湖水的一座小山上。據說許多神跡也是發生在這裏,包括水麵行走、平息風暴、眾門徒和一船魚以及喂飽五千人的神跡。

清晨,早起來到湖邊,看朝陽從戈蘭高地噴薄而出,將萬縷朝霞灑向湖麵,加利利湖頓時七彩溢流,充滿了寧靜與神秘的色彩。

相比地中海湛藍色的海水,加利利湖的水是淺淺的藍色,特別純淨,平靜的湖麵上隻有風輕輕掠過才會留下的一絲波瀾,海鳥嘰嘰喳喳的在湖麵上盤旋。

我們一早從提比利亞驅車20多分鍾,就來到了迦百農(Capernaum) 。這裏是基督教聖地,耶酥稱此處為“自己的城”。耶酥在世傳道3年半的時期內,其大多數傳道活動都是在加利利一帶,就連他揀選的十二使徒中,絕大多數也都是來自加利利地區。當年,耶酥常去的一個地方就是加利利湖西北岸的迦百農。

首先看到一座黑白磚石相間的小樓房,樓前和鐵門上掛著牌子,“迦百農-耶酥之鎮”(Capernaum The Town of Jesus)。進入大門之後,左手邊是古猶太會堂遺址,右手邊是聖彼得之家(St Peter’s House)。

加利利地處以色列的北方,跟處在南方那些荒涼酷熱的曠野沙漠地帶相比,加利利簡直就像是一處鬱鬱蔥蔥的“塞外江南”,這裏綠樹成蔭,花繁葉茂。

迦白農曾是一個漁村,在1世紀時是大希律之子希律安提帕一世的管轄地。此鎮本名叫迦法那鴻(Kefar Nahum),希伯來文的意思是“那鴻之村”,那鴻正是舊約時代著名的先知之一,,也就是發出有關亞述帝國首都尼尼微的預言《那鴻書》的作者。耶穌當年在自己的家鄉拿撒勒不受人歡迎,於是便來到加利利湖畔的迦百農,這裏也是他的門徒彼得、安德烈、雅各、約翰和馬太的故裏,彼得在此地還有一處私宅。

加利利地區位於中東的東西南北交通的十字路上,南來北往的各國商旅把各地的文化帶到這裏,所以有人稱這裏叫萬國加利利。所以耶酥在此地所講的福音也很快傳到了“外邦”。

我們先參觀了古猶太會堂遺址。考古學家們發現一個建於4世紀的具有羅馬建築風格的古猶太會堂,因為它有白色石灰石的柱子和牆壁,於是被稱為白色會堂(White Synagogue ),裏麵有祈禱室、門廊、庭院、旁室、講台等。

從1968至1986年年兩位法國考古學家繼續在廢墟上發現,在白色會堂的下麵還有一個1世紀的猶太會堂,它有黑色的玄武石牆和大鵝卵石地麵。據信耶酥當年就在這1世紀的會堂中教誨世人、宣講福音,於是它被稱為耶酥會堂(Synagogue of Jesus)。

緊挨著會堂遺址的地方是古迦百農當時的鎮中心,可以看到黑黑的古建築基石。

古建基石的旁邊、靠近加利利湖那一端,有一座八角形教堂,據信這座教堂的下麵就是使徒彼得的私宅地址。

從5世紀開始,就有各地的信徒來到這裏進行朝聖活動,把這裏稱為彼得故居。1990年代,一座現代教堂在故居上建立起來。沿著台階走進八角形教堂,透過中間玻璃地板,可以看彼得故居的舊地基。

在八角形教堂外,有一座彼得的銅像。右手拿著天國的鑰匙,左手拿著權杖。銅像底座處刻著耶酥對彼得所說的話:“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盤石上”。

從迦百農岀來後,來到了3公裏外的塔布加(Tabgha),參訪五餅二魚教堂(Church of 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 Loaves and Fish)。該教堂是為了紀念耶酥用五餅二魚喂飽了5000人的神跡。最早的教堂是公元4世紀興建一座拜占庭式教堂,5世紀時該教堂曾被擴建過,幾經戰亂的破壞後,原有的教堂早已蕩然無存。直到1888年德國天主教會找到了目前這個地址,1980年代,一座新教堂按著5世紀教堂的平麵圖被重建起來。

五餅二魚的故事是每個基督徒耳熟能詳的,在耶酥所行的眾多神跡中,它是在為數不多的四卷福音書都記錄的神跡。故事大約是施洗約翰被希律安提帕砍頭之後,耶酥坐船去伯賽大的曠野之地。眾人聽見耶酥在曠野,於是從各地步行到曠野跟隨他。耶酥見有許多人,就大施憐憫,給他們醫病,對他們講福音。有一天天將晚的時候,眾人不肯離去,耶酥問使徒腓力到什麽地方可以購買食物供給這些百姓吃,因為這裏是曠野,百姓如此眾多,腓力回答說就算買到一些食物,也不夠這些百姓吃。這時,另一使徒安德烈告訴耶酥,說百姓中有一名兒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他願意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可是對著數千人的胃口,五餅二魚隻是杯水車薪。耶酥卻叫百姓分組坐下,拿過那五餅二魚,望天祝福,然後擘餅分魚給大家,結果大家不僅吃飽了,而且還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12個藍子。當時共有改5000名男子,還有婦女和孩子,這樣算來,人數超過了5000人。

教堂的大院裏,有幾個據說是耶酥時期的大石磨,是兩千多年前的人們用來壓榨橄欖油的,它們飽經風霜,頗有些滄桑感。

五餅二魚堂的主殿堂。這座教堂是1982年重建的,整體顯得樸實無華,高高的屋頂沒有豪華的穹頂,隻有傳統的三角屋架結構。

走進五餅二魚堂裏麵,雖然麵積不是很大,但非常潔淨,充滿了肅穆的氣氛。

石桌下的這塊石頭,火燎的痕跡明顯,據說就是當年耶酥為幾千民眾烤魚的地方,如今已被奉為聖石,為五餅二魚堂的鎮堂之寶。祭壇前邊地板上五餅二魚拚圖圖案清晰可見。

撲素的祭室隻有一張石桌。石桌之上惟懸一吊燈,極簡陋,有十二支燭光,象征著耶酥的十二個門徒。

遙想當年,幾千民眾饑腸轆轆,食物僅為五餅二魚,惟基督耶酥,心念民眾,將自身化為麵餅,為民充饑以解救民眾。

虔誠的信徒們來到此地,在耶酥像及聖母像下,燭光長明。

教堂地麵上仍然保留著一千多年前鋪就的精美馬賽克地板。

走出祭堂,來到教堂的天井,天井中央種植了一棵古老的橄欖樹。

教堂的外天井正正方方,天井四周是一圈回廊。

離五餅二魚教堂不遠處,沿著長長的通道,來到加利利湖畔,參觀彼得獻心堂(Church of the Primary of St.Pater), 也稱彼得受職堂。

據福音書記載,耶酥從死裏複活之後,北上來到加利利地區,這期間他有好幾次向門徒顯現。其中約翰福音記載,耶酥在加利利湖邊向七個門徒顯現,這是他第三次顯現。這一次,在耶酥的指示下,本來正在打漁一無所獲的門徒們一下子收獲滿滿,一網網下153條魚。在湖邊,耶酥為門徒們準備好了烤餅烤魚,吃完早餐後,耶酥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彼得三次回答:我愛你。耶酥又三次叮囑彼得:你喂我的羊。耶酥複活40天之後,回到耶路撒冷,在橄欖山上升天而去。

教堂是建在一塊巨石之上,這塊巨石一半在教堂內一半在教堂外,據說教堂外這部分是耶酥站在這裏第三次顯現的地方。

教堂的外觀是長方形,由黑色磚石建成,白窗,外觀簡約撲實,塔樓高聳在靠湖麵的一端,屋頂有十字架。

教堂裏麵規模不大,教堂裏是黑色磚石拱門,堂內鋪著白布的祭壇,祭壇上左右擺放著蠟燭,牆角邊有4世紀教堂的遺址。

教堂內祭壇前麵有一塊不規則的巨大岩石,岩石前立著一牌子,上麵書寫“Mensa Christi”,意思是“基督之桌”,據傳說,這是耶酥說為門徒準備餅和魚早餐的地方,也是耶酥使徒彼得“你喂我的羊”的地方。

彼得是耶酥所愛的門徒之一,他跟隨耶酥三年多,可惜在耶酥被捕時卻竟然三次不認主,又好像忘記了耶酥對他昔日的呼召和栽培,回到加利利重操舊業,跟其他門徒一同打魚。但是複活後的耶酥帶著恩慈,並沒有以任何言辭來責怪他和其他門徒,知道他們整夜勞碌卻無所得,就在岸上為他們準備食物。吃完早餐,耶酥對彼得三次詢問三次呼召,耶酥授職三次,彼得也受職三次,將牧羊的重任交給彼得。

教堂的南邊,岩石鑿就的一級台階上,可眺望到加利利海。複活的耶酥就是在這裏顯身,從加利利湖來到彼得獻心堂裏麵的那塊大石頭上的。

在教堂外的樹蔭之下,還有一座有彼得受職於耶酥的雕像:耶酥的右手前伸,放於彼得的頭的上方,左手半握牧羊棒,準備賦予彼得權柄,將當時的情景再現岀來。

彼得日後不負重望,成了基督教會的磐石,他領導著耶路撒冷教會繼續著福音的傳播,同時,他領導著以色列其他12個基督教會的工作,隻是這期間猶太教強烈抵製耶酥,法利賽人百般阻撓耶酥,教會受到猶太教法利賽人的殘酷鎮壓,到了尼祿當了羅馬皇帝之後,他們對基督教的迫害更多猖獗,彼得隻得東逃西躲,最後他到了羅馬,在那裏繼續著他的事業。不久後,彼得被羅馬政府逮捕了,他被判了極刑,他以為自己不配與主同樣釘十字架,自己要求倒釘十字架死去。死刑於公元64年,也就是耶酥被釘十字架,複活升天後的34年之後,在現在的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所在地執行的,當時那裏還是尼祿的跑馬場,他的遺體就地埋葬。

天主教的教皇標榜是所謂“使徒統緒”中彼得這一係的正宗傳人,他們稱彼得為“首牧”,自己則自許是普世教會的“牧首”,有天授神權,可以替天行道,所以對這座教堂很重視,兩位教皇保羅六世(Paul VI)和約翰保羅二世(John Paul II)曾分別於1964年和2000年訪問過這座教堂。

旁邊不遠處的場內,身著白衣的天主教神父正在給一群教徒舉行宗教儀式。

教堂一旁的神職人員在沉思……

來到教堂邊美麗的加利利湖畔,湛藍的湖水,湛藍的天空,向遠處眺望,加利利湖真是風景如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淡白寧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石的屋' 的評論 : 加利利湖是以色列非常珍貴的淡水資源;同時它也基督教非常重要的聖地,湖邊有好幾個教堂。
石的屋 回複 悄悄話 猶太人和基督徒都聖地,在淡水奇錯的中東地區,是今天以色列人的魚米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