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錢滿素:美國底層民眾為何不去推翻資本主義製度?

(2023-09-14 08:06:33) 下一個
美國是一個奇特的國家,她是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民主國家,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族群,社會結構極其複雜,內部矛盾也極其尖銳,雖然爆發過“南北戰爭”這樣劇烈的內戰,但相對於世界其他主要國家,美國卻是近兩個多世紀以來社會最穩定的國家之一。
 
美國為何能在長期的和平中穩定發展?以往,人們往往隻看到了美國的技術成就和製度優勢,卻忽略了深厚的觀念奠基和傳統土壤;隻看到了美國近兩百年的經濟騰飛,沒看到其背後刻入骨髓的西方千年文明沉澱和信仰根基。

美國在19世紀末已經建成世界最強大的資本主義經濟,是最有可能進入社會主義的。但是自從社會主義思想誕生起,就一直在美國受到抵製:從愛默生和林肯開始,再經過兩個羅斯福總統的改革,直到肯尼迪和約翰遜,社會主義從未真正進入美國思想的主流。

美國的無產階級也主要選擇勞聯這樣的福利工會,隻想分享經濟增長的好處,卻不去推翻資本主義製度。
老左派屢屢受挫,而且他們越是激進,就越是受到工會的排斥。甚至在大蕭條這樣最有利於革命的形勢下,老左派也未能形成氣候,個中原因值得深思。
除了國際上的因素外,主要也許還是由於美國社會內部的特點。原因,大致不外乎以下幾點:
● 第一,階級的流動性。
社會主義理論強調階級鬥爭,所以階級分化越厲害、越固定的社會,肯定越容易接受它。美國社會在工業化之後雖然貧富懸殊,但階級分化仍然不是固定僵化的,也就是說,與別的社會相比,還是相對開放的,有人稱之為“階級開放社會”。
美國人強調機會平等,依然存在社會升遷的可能。處於最底層的往往是新到的移民,但他們在母國的境況也許並不更好。
移民即便不是個個都做著美國夢而來,但對自己在新國家裏的前途多少抱有一些希望和信心,所以大部分窮人還是更願意利用美國社會現有條件去爭取具體利益,走個人奮鬥的道路改善處境,而不是急著去推翻它。
● 第二,種族、族裔的認同對階級陣線的幹擾。
美國是個移民社會,從同一個母國遷徙而來的移民之間必然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他們在文化和利益上的認同往往超過階級認同,因此美國人除了階級區分,還有幾乎同樣強烈的種族和族裔區分。
美國工會中長期存在種族界線,有的工會隻有白人才能參加,1882年的排華法案沒有工會的支持也是不可能通過的。1902年,黑人工會會員隻占3%,且大多限於黑人地方組織。

 

● 第三,中產階級占多數。
一個兩頭大中間小、貧富截然分化的社會是革命的有利條件。當一支人數眾多、鋌而走險的赤貧隊伍形成時,革命就隻需一根導火索了。
然而美國社會始終是兩頭小中間大,中產階級占了國民的大部分,他們雖然也有很多不滿,但還沒淪落到隻剩下一根鎖鏈的地步,所以並不歡迎革命。
在美國,任何重大的社會變革如果得不到占人口大多數的中產階級的支持,就很難有成功的希望,這已經被曆史一再證明。

 

● 第四,自由主義思想的深入人心,使美國表現出明顯的保守態度。

 
美國的工運堅持個人主義和財產私有觀念,即便反對資本主義製度乃至反對私有財產,但也很少不接受自由、自主、平等、寬容、法治等自由主義思想,這使他們對武裝革命暴力奪權的道路有所保留,更無法放棄自我,聽命於他人,特別是接受國外的遙控。
● 第五,美國的獨立宣言承認革命的權利,美國憲法保障表達和結社自由。
一般而言,越壓抑的社會,離經叛道的言行就越具有神秘性和吸引力。在美國,除了某些特殊時期,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都是可以自由傳播、合法存在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派隨便建立,而且能夠一而再地參加總統競選,直至1980年代,美共仍在組織本黨參加總統競選。
正因為太容易組織了,一旦產生意識形態分歧,左派就不歡而散,散了再建,建了再散,宗派林立,力量分散,始終形不成一個統一強大的無產階級政黨,連個像樣的歐洲式工黨都不存在,根本不可能與現存政府對抗。
同時,也正因為可以公開而充分地辯論,美國聽眾有足夠機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有足夠時間進行比較和選擇。當一種思想必須投入思想市場去競爭時,便很難形成壟斷地位。

 

 

● 第六,美國的製度提供了一定的糾正空間。
美國人可以通過選舉、立法等合法手段來對社會進行改革,甚至實現像新政這樣較大幅度的改革,不是非得通過暴力革命來改朝換代。
人民作為選民擁有一定的參與權,因此和政府有一定的認同度。勞工對羅斯福的支持是真心的,他們對徹底推翻現存政府的號召不感興趣。
● 第七,美國的自治原則允許進行小範圍的社會組織和生活方式的試驗。
如傅立葉式法郎吉,它們的成敗往往具有啟示意義,在小範圍內試驗失敗的理論很難對大眾再有說服力,從而避免了在大範圍裏再失敗的危險。
美國人的實用主義精神也使他們重實踐輕理論,對理論的評判更注重其可行性和實際效果。
● 第八,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自然資源,再加上成功的經濟,使工人階級有可能分享利益,特別是在經濟上升階段。
從二戰後到1970年,美國製造業工人的周薪上漲了三倍多,外加各種福利保障。因此每當經濟好轉,局勢相對穩定,工運很快轉入低潮。老左派在美國總是像局外人,備感挫折,很難產生影響。
概而言之,在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的美國,老左派卻始終未能激發起工人階級的階級“覺悟”,而沒有無產階級的普遍支持,是不大可能發生無產階級革命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