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貴人汪道涵:曾向江澤民建言,為粟裕平反

(2022-12-05 20:12:02) 下一個

江總從一介平民成長為一代領袖,成為中國曆史的一個坐標,源於其人生之路幸運地遇到了兩位重要知己:汪道涵、鄧小平。沒有這兩個人物的發現、提攜,江總今天或許就是上海街頭一個早早退休、默默無聞的老者而已。

      鄧小平的知遇之恩已是廣為人知,自不必說。而汪道涵對江澤民的提攜之恩,兩人之間亦師亦友的關係卻一直鮮為人知,直到庫恩的《江澤民傳》出版,才逐漸為世人所了解。庫恩評價江汪關係時說:“汪道涵與江總之間的相識相知,很快發展為一種終身不渝的友誼,並且改變了二人的生活。”

    大名鼎鼎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曾經是一個時間段裏的新聞熱點人物,但對他的過去,人們知之甚少。

       汪道涵1915年生於安徽嘉山,1932年考取國立交通大學,1938年奔赴延安,不久來到抗日前線,先後參加新四軍四支隊、五支隊。1940年後在新四軍淮南根據地工作。1945年後任華中軍區、華東軍區軍工部部長。1949年後任杭州市軍管會副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工業部部長等職。

  從以上履曆可以看出,汪道涵1945年後就一直在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粟裕的直接領導下工作,經曆了華東解放軍由弱到強,最後解放南京、上海的全過程,對華東軍事統帥粟裕的傑出軍事才能是由衷佩服的。

  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後,時為華東野戰軍軍工部部長的汪道涵為傳達戰役勝利的消息,特意在魯中九裏溝駐地召開大會。會上,他充滿激情地說:“蔣介石調動10個整編師,其中有5個王牌軍包圍我華東野戰軍。最強的74師,完全是美國訓練出來的機械化裝備師,3萬2千餘人。74師師長張靈甫神氣十足,傲慢無比,自吹‘有74師在,就有國民黨在。’華野粟司令說:74師是蔣介石的嫡係部隊,是他的主力軍,是美國培養出來的機械化部隊,頑固透頂。我們向中央請示,發動‘魯中決戰’,一定要打掉他們的猖狂氣焰。粟司令下令各縱隊,‘堅決消滅74師,活捉張靈甫!’孟良崮戰役的勝利,全殲敵軍精銳整編74師3萬餘人。這一仗狠狠打擊了國民黨的軍事力量,極大鼓舞了全軍的士氣,配合了陝北及其他戰場的勝利攻勢。蔣介石飛到徐州大哭一場,認為是‘無可補償的損失’。‘魯中決戰’極大地震動了國民黨的高級將領,提到華野粟裕將軍就害怕、發抖。”

  汪道涵講到興奮之處,最後還高興地喊起來:“粟司令了不起!”“黨中央、中央軍委、毛主席致電讚揚了粟司令員‘了不起,立了大功!’”

  可以想見,汪道涵對這樣一位帶領自己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統帥建國不久即遭批判打倒,心裏是有不同看法的。因此,1989年江澤民走上總書記崗位,且於1992年“十四大”再次當選總書記,積極建言為粟裕平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2002年,《共和國大將粟裕》攝製組采訪汪道涵,汪道涵不僅愉快地接受了采訪,還提議攝製組采訪時任領導江總。

  1949年9月,時為華東軍政委員會工業部部長、上海軍管會中負責重工業的汪道涵,到其下轄的“上海益民食品一廠”視察。在該廠任副總工程師的江澤民代表工廠向他報告了最新的商業策略。之後,江澤民陪同汪道涵到廠房內參觀了益民的生產線(當時上海最先進的食品工業生產線)。汪道涵對年輕的江澤民印象很好,五十多年後,他回憶說:“江總充滿了活力,他幹勁十足,精力充沛,是個工作勤奮的專家。”並說:“他是黨員而且給人一種值得信賴的感覺,我覺得他前途無量。”因汪道涵當時的妻子是益民公司的董事長,是江的領導。江很快成了汪道涵家的常客。

  此後,汪道涵得知,江不但是自己國立交通大學的校友,他的養父還是自己的老戰友江上青。抗戰爆發後,江上青被中共組織派往安徽,打入國民黨第六行政區專員兼保安司令盛子謹的身邊,擔任專署秘書長兼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在中共黨內的職務則是中共“皖東北特派員”,下轄泗縣、五河、嘉山等九個縣。根據江上青的要求,從上海地下黨派出的一批黨員,充實到這些縣擔任黨政職務,汪道涵是其中之一。江上青委任汪道涵為中共嘉山縣委書記,公開職務是嘉山縣長。

  汪道涵到皖東北工作後,對江上青的宣傳鼓動和組織能力深為欽服。1939年,江上青不幸犧牲,汪道涵為其修建烈士墓。從1950年起,汪道涵還時常到江上青家看望其遺孀。與其養父的戰友之情,是汪道涵與江總的交情由淺至深的一個重要因素。

  江汪相識一年後,江被提拔為益民食品廠的廠長,這自然離不開汪道涵的賞識。又過一年,汪道涵又任命江為中國肥皂廠廠長。

  1953年初,汪道涵調任為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做了京官。當時,汪道涵有心帶江一同赴京工作,因為江的養母王者蘭身邊需要有親人照顧,才放棄了這一打算。最後,汪道涵將江安排到第一機械工業部在上海的直屬機構第二設計分局,任電器科長。對江來說,這又是一次改變人生的提任,從此他進入了中央管理的幹部序列,在中國的行政體製下,這意味著有了更多的晉升機會。

  1954年,汪道涵調江到了長春,參加“一汽”建設工作。第二年,第一機械工業部奉命興建汽車工業,需抽調一批技術力量到莫斯科實習,汪道涵特別關照江澤民,將其列入名單,為其增加了留蘇深造的背景。一年後,江回國,到“一汽”工作。在此六年間,江一直與汪道涵保持密切的聯係。

  “一汽”位於吉林省長春市郊,天寒地凍,生活又不好,江不習慣,得了胃病,私下裏向汪道涵訴苦。汪道涵也考慮江上青的遺孀王者蘭確實需要人照顧,因此於1962年將江調回上海,擔任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第一副所長。

  1965年,汪道涵曾有意把江調到北京部裏工作,但此時一個國家級研究所在武漢成立,出現了一個重要的升職機會,汪道涵便力薦江擔任所長兼黨委副書記。從此,江進入了高級領導幹部的行列。

  “文革”期間,汪與江繼續保持了密切的交往。“文革”結束後,汪於1979年10月被任命為國家進出口委員會和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和黨組副書記,級別為正部級。同年,汪向兼任國家進出口委員會主任的副總理穀牧(穀牧是汪的老戰友,曾任華東軍區下轄的魯中南軍區副政委,屬於粟裕的間接部下),舉薦了江擔任該委員會副主任。三年後的1982年,汪又與穀牧一起推薦江擔任電子工業部副部長,次年江升任部長。

  1980年9月,汪道涵被任命為上海市代理市長,次年 4月成為正式市長。四年後的1985年,汪道涵的市長任期即將屆滿時,全國人大委員長萬裏向汪道涵征求人選,汪道涵毫不猶豫推薦了江,使江順利當上了上海市長。汪道涵還對江說,當上海市長就是“當總務科的總管”,江回答說:“當1,200萬人民的總管,我感到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1989年6月,江被任命為總書記,沒有在中央工作過的江忐忑不安,專程登門拜訪汪道涵,征求他的意見。汪道涵將林則徐的一副對聯勉勵他:“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汪道涵的信心使江恢複了自信,從此開始走上中國最高領導人崗位。

  江總與粟裕目前尚未有直接交往過的證據。但1949 年在上海益民食品一廠工作的江,對汪道涵的上級——上海市軍管會副主任、常勝將軍粟裕應當是十分仰慕的。1982年當選為十二屆中央委員、特別是次年擔任電子工業部部長後,作為中央一個部委的一把手,江應當和粟裕共同出席過某些重要會議。

  由於汪道涵與江交往的密切,江深受他的影響,對粟裕特別敬重起來。

  1984年粟裕辭世後,江給粟裕夫人楚青寫信慰問。1985年,江擔任上海市長後,指示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代名將粟裕》。據粟裕夫人楚青介紹,江擔任上海市長和到中央工作以後,多次派慶紅前往粟裕家中看望。江還對慶紅說:“隻要是粟老總的事我都辦。”

  1994年,在汪道涵的建言下,江毅然為粟裕36年的冤案平反,還一代名將以清白。1997年,二代核心辭世後,以第三代領導核心之尊的江更是為全軍召開的“粟裕軍事思想研討會”親筆題詞:出奇製勝的軍事指揮藝術,創造性地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進一步肯定了粟裕的傑出軍事才能和曆史地位。此後,粟裕的真實曆史才逐漸為世人所知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