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養性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正文

《慧命經》 作者考析

(2022-07-01 14:47:50) 下一個

《慧命經》 作者考析  (此文初稿發表於:2017年1月 1日) 

引言

柳華陽著《慧命經》一書,自道光年間至今有多種印本和抄本流傳。近年來有人提出此書是明末道人謝凝素所作。孔令宏先生曾在[柳華陽及其內丹思想]一文中,對此進行研討並認為,閔一得似乎有為謝凝素爭搶《金仙證論》、《慧命經》著作權的嫌疑。

另外,周全彬,盛克琦二位先生曾撰寫了[《金仙證論》與《慧命經》作者考辨] 一文,深入探討此一疑問,並在文中提及,當年陳櫻寧先生鈔【孤山詠謝凝素】一詩時曾作按語“世人皆知二書為柳華陽所作,獨此處謂是謝作柳刻,惜餘無暇考證,姑存其說而已”。
自此兩篇文章發表之後,迄今尚未見到對這一疑問的後續研究,故筆者撰此文做進一步的討論。
為討論方便,以下尊稱謝凝素為凝素子,閔一得為懶雲子,柳華陽為華陽禪師。
 

一,疑問之源頭

【孤山詠謝凝素】一詩,出自陳文述的詩集《西泠仙詠》卷二。陳文述(1771~1843)是浙江錢塘人。著有《碧城仙館詩鈔》、《頤道堂集》,《秣陵集》、《西泠懷古集》、《西泠仙詠》、《西泠閨詠》,《碧城詩髓》等。

陳文述年六十始學道,師事閔一得 ,為龍門派弟子。詩集《西泠仙詠》大概完成於道光十四年(1834)。從網上查到電子版《西泠仙詠》,其中的【孤山詠謝凝素】一詩之前還附有88個字的謝凝素傳略。
 
現將該詩全文抄錄如下:
“《孤山詠謝凝素》
名太易,武進人。嚐寓毗陵紅梅閣,月夜聞群仙環佩聲,得白玉蟾注《道德經》,伍衝虛為之解釋。嚐居孤山,謁王昆陽於宗陽宮,後返金蓋梅花島。陶靖庵比之白鶴,黃赤陽稱為梅仙。嚐著金仙證論慧命經二書,今為僧柳華陽所刻。
紅梅閣畔棲元處,金蓋山中種樹年,放鶴有亭來偶爾,冥鴻無跡去翩然,訣從道德真經得,書任華陽釋子傳,欲向巢居問和靖,生前生後總神仙。”
 
再將懶雲子所編《金蓋心燈》卷三中的【謝凝素律師傳】後半部分抄錄如下:
“師姓謝名太易,......   著作頗多,傳世不少。其最元者,金仙正論,慧命篇,金丹火候。癸亥出遊不複返。(鮑廷博注:以上本於金蓋雲箋。)嘉慶四年,有僧稱柳華陽者,寓京師之天壇東側,年約四五十許,有謂安慶人,有謂武進人。餘慕而造訪,出示著書,目同而文小異,今且付梓。柳華陽詎即凝素子歟?抑其元裔歟?總之仙佛一家,今古一時,萬靈一性,何謝何柳?書傳則幸雲。”(注:閩一得年譜中,並未記載嘉慶四年於京師訪華陽禪師之事,但嘉慶三年曾因山事進京。)
 
懶雲子的《金蓋心燈》完成於嘉慶十五年(1810),陳文述的詩集《西泠仙詠》完成於道光十四年(1834)。可見陳文述是“從其師閔一得之說”,而疑問之源頭是來自懶雲子。
細讀之後,發現陳文述寫的傳略與懶雲子寫的【謝凝素律師傳】意思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懶雲子未說明當時見到的是幾種書,具體的書名是什麽。而且他提出了兩個猜想:僧柳華陽可能是凝素子,或是謝之玄裔。其理由有三:
    1.  凝素子是武進人,據說華陽禪師是武進人,故此二人很可能是同鄉。
    2.  凝素子所著之書有金仙正論,慧命篇,華陽禪師所著之書為金仙證論,慧命經,書名相近。

    3. (華陽禪師)出示著書,(與凝素子之書)目同而文小異。

在分析懶雲子的猜想之前,先看一下凝素子和華陽禪師二人的身份和經曆。

二,凝素子的身份和經曆

《碧苑壇經》中,有提到凝素子:“是書出於康熙戊辰歲。演成於金蓋龍嶠山房。寔為陶靖蓭,黃隱真,盛青厓,朱九還,閔雪蓑翁,陶石蓭,謝凝素,諸名宿皆醫世之材” 。

“謝太易,清初江蘇武進人,自號凝素子。據《金蓋心燈》載,太易性情沉毅。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至孤山,得《白注道德經》,始奮誌求道,就正於姚太寧。復又師沖虛子,遂為解釋章注,縱談元奧。沖虛子攜遊至武陵,授以龍門大戒及諸秘法。清世祖平定江南後,返金蓋山。康熙三年(1664年),晉謁王常月於宗陽宮,又多受授。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雲遊出山,不知所終。著有《參同契注疏》、《白注道德經疏》、《金仙正論》、《慧命篇》、《金丹火候》、《梅鳴清賞集》、《植梅譜》、《日用編》等傳世。”
就目前所見資料,凝素子的生卒年,師承,道號,及有無弟子均不詳,而且上麵提到的《參同契注疏》等八部凝素子的著作,目前沒有見到一部抄本或印本。迄今都一致認為他是全真派道士,在世的時間為明末至康熙末年。

三,華陽禪師的身份和經曆

柳華陽(1736年-?),原籍洪都(南昌)之鄉。幼而好佛。因入梵宇有悟,常懷方外想。見僧輒喜。乾隆年間曾中武舉(傳廬),後在皖水雙蓮寺出家。為尋師足跡遍荊楚間但無所得,無奈隻好每天夜裏二鼓盟誓叩拜上蒼,約半年後終於遇到合洪、衝虛二真人傳其秘旨,豁然通悟。之後在廬山得到壺雲老師傳授,臨行前囑咐他:延續佛教雙修命脈,以度有緣人。他與道侶數人隱跡修煉,因碧蟾等四人苦修後已成舍利,默契師傳,故纂集《慧命經》一書,為接引後學之梯筏。他在《慧命經》中提到,他的另一位老師是寂無禪師。

就目前所見資料,華陽禪師的卒年,法號,及佛門傳承不詳。《慧命經》一書中提到,他弟子門人有:碧蟾、了然、瓊玉、真元、朱塗、會然、太邑海會寺方丈龍江,洪都藥師院方丈石藏和尚。《金仙證論》一書中提到,他的弟子門人有:道人高雙景,僧妙悟,渾然、古皖山合封、太邑海會寺方丈僧龍江、僧豁然、王會然、了然、紫霞,梁靖陽。
關於華陽禪師的身份和經曆,可以參看筆者以前發表的兩篇文章:[關於華陽禪師(柳華陽)生平的三點考證 ], [關於華陽禪師(柳華陽)師承的三點考證]

四,凝素子與華陽禪師不是同鄉,生活年代相差百年,而且宗教信仰不同

凝素子是江蘇武進人,他“嚐寓毗陵紅梅閣,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至孤山,清世祖平定江南後,返金蓋山”。

毗陵紅梅閣,在現今常州市紅梅公園內。常州距離南昌大約700 公裏。
孤山,應為現今杭州西湖孤山。杭州距離南昌大約500 公裏。
金蓋山,即現今湖州金蓋山。金蓋山距離南昌大約650 公裏。
從距離上看,凝素子曾經定居過的地點,與華陽禪師的家鄉江西南昌府相距千裏以上。說此二人是同鄉,並無根據。
 
凝素子在崇禎十六年(1643年)至孤山,假設當時他20歲,那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他雲遊出山時,是40歲。華陽禪師是1736年出生,此時如果凝素子在世,他應該是113歲。到嘉慶四年(1799)時,凝素子應該是176歲。但懶雲子說,他嘉慶四年所見到的僧柳華陽“年約四五十許”。那麽可以確定,華陽禪師和凝素子不會是同一人。
 
凝素子生不茹葷,曾就正於姚耕煙,後晉謁王常月於宗陽宮,又多授受。陶靖庵比之為鶴,黃赤陽稱為梅仙。據懶雲子所撰的【謝凝素律師傳】,凝素子是一位全真派道教律師,那就是道教徒中學戒、持戒精深的法師。
 
華陽禪師幼而好佛,自出家後勵誌江湖三十餘年,為尋師足跡遍荊楚間。得到壺雲老師傳授之後,作為延續佛教雙修之人,一直保持僧人身份,是一位佛教徒。道光丙午(1846)年梁靖陽所撰[金仙證論、慧命經合刻序]中提到:“夫華陽師去今未遠,恒與及門弟子豁然、瓊玉諸人,往來名山間,有緣者尚可旦慕遇之”。

宗上所述,從生活年代,居留地點和宗教信仰上看,凝素子沒有可能收華陽禪師為弟子。

 五,《慧命經》是一部關於佛教雙修的佛經

筆者在2016年曾發表過一篇文章,《慧命經》傳本小考 。其中就例舉了《慧命經》是佛經的一些證據。在此再作進一步的補充和說明。

    1.《慧命經》一書,全文大約3萬字,分為14篇。前8篇是圖。在這8篇裏,道胎圖,出胎圖,化身圖,和麵壁圖這四幅,其中畫的都是佛家人,因為這四幅圖裏的人像沒有畫頭發和胡須。道經裏的圖以及古代醫書裏的圖,如果是完整的人體像就都畫有須發。比如道經《性命圭旨》,醫書《經脈圖考》中的圖就是如此。此外,漏盡圖第一,法輪六候圖第二,其篇名中包含了佛門用語。各圖所配的詩句裏也有多處是佛門用語。例如:慧命,佛祖,佛相,菩提,蓮花,極樂,色相,法界,禪定,金剛體,歡喜地。
 
    2.《慧命經》中,引用世尊,淨光如來等十位佛的說法之語,達40處,約500字。引用《楞嚴經》,《法華經》等15部佛經,達49處,約1000字。引用雲峰禪師,寂無禪師等13位禪師的話語,達30處,約700字。以上總計2200餘字。
 
    3.《慧命經》最末一篇“決疑第十四”,是華陽禪師與了然,瓊玉,僧真元,龍江和尚,石藏和尚這五位弟子的問答,全文大約2400字。這五位弟子中有四位是佛家人,而且都是與華陽禪師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人。如果對修煉界有所了解,會明白公開刊印的經書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可以驗證師弟之間的傳承關係。所以“決疑第十四”這一篇,是明確了此五位弟子都是佛教雙修法脈的傳人。

    4.《慧命經》中有相當篇幅是對當時佛門修證方法的抨擊和否定,總共約1500字。例如:”拜佛不見成道,念經不見成道,受戒不見成道,打七一門,釋教今時稱為最上,不見成道,看話頭參禪,若釋教之傍門;楞嚴華嚴壇經乃實語也。禪師語錄,和尚語錄,乃妄語也;自達摩寂無後,無有形神俱妙之高僧矣... “    在同時期的道經中,絕對看不到此類言論。例如劉一明所著的《道書十二種》,其中連“慧命”,“漏盡”這兩個詞都從未出現過。

以上 2,3,4 項合計,字數約為6000餘字,占《慧命經》全文字數的1/5。

六,確定“目同而文小異”的具體方法

“目同而文小異”,是懶雲子認為,華陽禪師出示的著書之目錄,與凝素子著書的目錄完全相同,而二人之著書的正文則有很小部分不同。需要注意的是,此處懶雲子並未說明他所見到的書是一部還是多部,書的名字是什麽,以及書中是否有多幅圖。但他提到了“今且付梓”,那就是說當時看到的是抄本,之後該書很快會刻板刊印。那麽這個“目同而文小異”的結論具體是通過何種方式的比較而得到的呢?

假設懶雲子當時見到的隻有一部書,《金仙證論》。因為該書有3萬餘字,要得出“目同而文小異”的結論,大概有兩種方法。其一是將華陽禪師的《金仙證論》與凝素子的書逐字逐句做對比。其二是懶雲子本人具有一目十行和過目不忘的兩項天賦,之前早已將凝素子著書的全部內容熟記於心中。在拿到華陽禪師的《金仙證論》之後,隨手翻一遍,大概一刻鍾之後就得出了結果。

普通人閱讀速度為(300~500)字/分鍾,讀3萬字大約需要60~100分鍾。假如凝素子的書是抄本,華陽禪師的《金仙證論》也是抄本,那麽核對起來肯定要比讀印本費時。現在假設懶雲子的閱讀速度比普通人快,核對完兩部抄本共6萬字的時間為150分鍾。
作為初次造訪的客人,不與主人敘話,卻花一個多時辰埋頭核對主人的著書,這恐怕不合常理吧?如果說把書借回去花上半天時間來做對比還差不多。若果真如此,難道懶雲子赴京師隨身還帶著凝素子的全部著作?這個也是超出常人之想象。
 
那麽懶雲子讀書是否能一目十行和過目不忘呢?百度百科上有詞條"閩一得" 和 “懶雲子”,但其中並未提到他具有這兩種天賦。再看懶雲子為“呂祖師三尼醫世說述”所作的序言其中提到懶雲子(乾隆己酉之後),越四載,過(雲南)雞足山,訪雞足道者於龍樹山房,並見到雞足道者案頭上的《三尼醫世說述》一書,“乞,勿與,請錄之。”這個與情景與6年之後在京師訪華陽禪師很相似啊,懶雲子都是作為訪客,在主人處看到了平時難得一見的好書。

假如懶雲子有一目十行和過目不忘的本領,當時隻要拿起該書隨手翻一翻,一刻鍾之後就熟記於心中,何至於要請錄之?《三尼醫世說述》全文還不到7千字,況且當時要做的是讀此一書,而不是核對二書。由此可見,懶雲子沒有一目十行和過目不忘的天賦。

七,懶雲子看到的是《慧命經》麽?   

筆者認為,假如他在嘉慶四年果真見過華陽禪師,而且當時見到了華陽禪師所著的書,那麽無論是見到了哪些書,其中肯定沒有《慧命經》。理由如下:
 
    1.《慧命經》在嘉慶四年時仍舊是秘傳本。所以當時華陽禪師是不會把該書拿給外人看的。因為公開此書後會給自己和很多人帶來麻煩以至於獲罪。吳兆波先生在“乾隆皇帝與佛教”一文中,指出乾隆帝是崇佛信佛的,拈香敬佛念佛珠已溶入乾隆帝日常生活習慣中,成為他每天必修的“功課”。假如華陽禪師的《慧命經》是在乾隆年間公開刊印,很可能因抨擊佛門流行的修證方法而獲罪,或是被人攻擊譴責而累及師友。看看釋印光對華陽禪師的評價就知道了。
 
    2.《慧命經》前有華陽禪師所寫的自序一篇,開頭第一句就是“華陽,洪都之鄉人也”。在“漏盡圖”和“集說慧命經”的篇首,都有一行字“江右株林橋傳廬柳華陽撰並注”。洪都是指南昌府,江右是指江西。如果懶雲子看到了這三處與作者籍貫有關的文字,他絕不會把“有謂安慶人,有謂武進人”這句話寫進【謝凝素律師傳】。

    3.《慧命經》第十四篇是決疑。決疑中的師弟問答,說明此書不僅闡述佛教雙修的理法,而且還延續了佛教雙修法脈。以禪宗六祖為例,性功可以自性自悟,但命功必須師傳。即使有師傳,如果沒有具備資格並領受任務,也不會輕易將命功再傳,更不會去延續佛教雙修法脈。嘉慶四年懶雲子見華陽禪師時,他已經學道30餘年,並已經執掌金蓋山教務數年。相信他能看明白“決疑第十四”所表達的意思。

從以上三點可以認定,懶雲子並未讀過《慧命經》。不僅是懶雲子,【孤山詠謝凝素】一詩的作者陳文述,《金蓋雲箋》的作者陶石菴和陶靜菴,訂正《金蓋雲箋》的徐清澄,還有注解《金蓋心燈》的鮑廷博,他們應該都未讀過《慧命經》。因為這六位古人都是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之前去世。《慧命經》初次公開刻印應該是在道光十年(1830)前後,在福州作為佛經刻印的。之後在道光二十六年《金仙證論》《慧命經》二書的合刻本在福州公開刊印。因為當時閩地交通不便,《慧命經》又是佛經,所以流傳不廣。懶雲子等道教中人未能在有生之年見到此書並不奇怪。

八,《慧命經》的作者是華陽禪師

一般來說,道教全真派的律師,不會去寫一部3萬餘字的佛經。看看《碧苑壇經》中提到的,與凝素子齊名的另外六人,陶靖蓭,黃隱真,盛青厓,朱九還,閔雪蓑翁,和陶石蓭,他們就沒寫過佛經。如果能自悟佛理,或得到過一些傳授,那麽可以為經文寫注或詮釋佛經,或編寫出關於某一修煉方法的書籍。比如懶雲子就寫過《雨香天經咒注》和《大梵先天梵音鬥法》

因為功法本身的特殊性,即使得到過某一方麵的傳授,若是沒有得過師命,如壺雲對華陽禪師囑咐的“佛教雙修今已斷滅,子當續其命脈”,也不會去收徒著書。乾隆庚戌年雞足道者傳懶雲子西竺鬥法之後說,“西竺至寶,汝已易得。善護正宗,戒虧則力薄。”所以後來懶雲子隻是撰寫了《大梵先天梵音鬥法》12卷傳世

如果一位資深道教徒,未得師命,卻去撰寫一部3萬字的佛經,替佛教延續雙修命脈,這個會不會給人越俎代庖的印象?

綜上所述,《慧命經》是一部為延續佛教雙修命脈而寫的佛經,隻有華陽禪師具備撰寫此書的資格和能力, 他才是該書的唯一作者。

致謝

在此特別感謝網友wd369,提供了關於《金仙證論》和《慧命經》古本的信息,以及對筆者文章的寶貴意見和質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