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母親畫像(童年篇)

(2022-05-07 19:41:24) 下一個

母親畫像

童年篇

2022.5.8

今年的母親節,我想履行這幾年的一個想法,用文字為我的媽媽畫像。

媽媽今年79歲。雖然是“母親”節,但我一直覺得“母親”這個詞很莊重,和我的媽媽性格不符,還是以“媽媽”來稱呼她更適合。

關於媽媽的最早記憶,大約在我的2-3歲左右。那個畫麵裏的我坐在鐵皮的小推車裏,媽媽坐在院子裏的小凳上摘菜,她把油菜頂端開著的黃色的花掐下來放到我的小車前麵的托盤上,用她湖南味的四川話跟我說“發發(花花)”。媽媽喜愛自然,山水花草蟲鳥無需在人跡罕至的地方,隻要在身邊,就能被她她隨時隨地發現,隨之而來是她的興高采烈。鄰居家的小嬰兒她每每看見都會去逗弄,和對方一本正經地說話直到對方裂開沒牙的嘴大樂。回到她的家鄉,她喜歡走親串友,老屋的黃狗很快就跟著她跑前跑後、形影不離。成都的夏天,有一種個頭小到快看不見的“末末蚊”叮起人來武功超群,媽媽關注點卻是末末蚊這個名字起得名副其實。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她都能跟對方說話,一人扮演倆角色,不用腳本。媽媽對自然的這份親和力,留給我很多生動的記憶。我一直覺得自己繼承了父親喜歡登高望遠的疏離,但年齡漸長之後也沒費什麽勁兒地開始能接受並欣賞市井生活的喧嘩,想來也是一直被媽媽熱愛人間煙火的氣息溫暖著,所以能一冷一熱地兩頭遊離。

大我兩歲的姐姐自小思維和動作皆靈敏,愈發襯托的小時候言行遲緩的我呆頭呆腦。姐姐小時候像個猴子前空翻、後空翻、倒立,我一翻卻橫著來,直接滾到床底。媽媽坐在旁邊看,笑得前仰後合,手指頭戳我的額頭“你真是笨得像豬!”。母親難道不都是該憐惜弱小、扶小懲大的嗎?姐姐從小伶牙俐齒,和她打嘴仗我從來都輸得山窮水盡,哭著向媽媽告狀,媽媽仍然是伸出指頭嫌棄我“她罵你笨豬,你就罵她瘟雞啊!”。在我的家裏,哭泣和委屈這些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小女兒姿態統統是慫貨之術,要來就來剛的,這一點兒很符合媽媽的湖南人性格。雖然我是家裏公認文鬥武鬥誰都鬥不過的慫包,但大學裏為隔壁寢室被欺負的女生仗義執言打抱不平、工作的時候對種族歧視忍無可忍跟老板拍案而起的往事在同學和同事的眼裏還挺鏗鏘的。怎麽說也有湖南人的痕跡啊。

媽媽說我很小的時候被她背在背上每天走路去上班。挑擔子賣豆花兒的漢子累的吭哧吭呲的,卻能跟在後麵逗我,令我笑得咯咯。後來我上小學之後老漢兒跑到我們住家的小區賣豆花兒,媽媽每次都和老漢兒打招呼,老漢兒看著我笑得一口白牙,媽媽說老頭兒還記得我呢。上初中跟媽媽第一次回她的家鄉過年,火車上她能跟回鄉的大學生聊得風生水起。一個男生被媽媽問到為什麽從湖南大老遠跑去四川去讀書,男生毫不掩飾地說就是衝“雲煙、貴酒、川妹子”這七個字去大西南的,媽媽仰頭大笑。我們的家在父親工作的單位大院裏,往來之間不少都是單位的同事,互相認識,免不了大家會對領導的升遷軼事竊竊私語。媽媽見到這些領導從沒有卑躬屈膝之態,對於以領導身份自持的人更是不屑一顧,她對我們說,再尊貴的人也要吃飯、睡覺、拉屎、放屁,又有何懼?媽媽是個自來熟的外向人,總是能交往很多人,尤其喜愛和年輕人相處。然而無論人的地位高低,她又都能一視同仁。我長大後對上不會阿諛奉宸對下不會持強淩弱,無形之中有媽媽的影響。

媽媽是湖南人,年輕的時候隨父母遷往四川,先到重慶,最後落戶在成都。媽媽和她那一輩我見過的、聽過的、讀到的母親非常不同。例如,很多同年代的媽媽或者是慈祥的、或者是威嚴的、或者是恩威並重的,我的媽媽卻是罕見的一類,頑皮的。小學的時候我自己做了毽子在院子裏學著踢,媽媽有空的時候會跟我比,還要踢出翻花樣的動作賺高分;我就沒見過其他同學媽媽踢毽子,尤其還要跟自家孩子比高低。有一次我和媽媽坐在一起看電視,媽媽一邊看一邊剝橙子吃。我問媽媽酸不酸,媽媽立刻五官擠在一堆,悔不當初的表情讓我一口未吃也哆嗦了一嘴酸水。後來再轉頭,發現進入電視情節的媽媽全神貫注卻沒有減速放橙子入口的頻率,心生竇疑的我忍不住拿起一瓣放在嘴裏,從此媽媽演技一流我銘心刻骨。上初中的時候瓊瑤的小說突然熱透大陸,愛看小說的媽媽帶著我去書亭一買兩本,我們一人抱一本大快朵頤。先看完她那本的媽媽開始催我,早催晚催,直到我熬不住。她比我大那麽多怎麽就不能讓著我?上大學的時候,放假回到家裏睡懶覺,媽媽早上叫我起床的模式是做好一碗蒜辣鮮香的麵坐在我的床頭,翻著筷頭讓香飄滿屋,然後吸溜一口到嘴裏還要哼著鼻子吧噠吧噠…..從小就認為沒人做飯好吃超過媽媽的我,自認倒黴,這一招兒比多少鬧鍾都管用。長大後的我有一次無意中聽爸爸揶揄媽媽,大概是他們第一次相親之前媽媽拿了和女友的兩人照片讓爸爸猜謎認人、並提前到見麵地點藏身大樹後直到勘測爸爸容貌英俊後才現身,這一點兒我絕對信,迷魂陣、隱身術、偵查記對我媽媽都是雕蟲小技。

媽媽五官最大的特點是一雙靈活的眼睛。姐姐高中畢業的時候招了班上的同學一波波地在家裏聚會,媽媽假裝摘菜在廚房聽聲兒,時不時溜上兩眼,最後姐姐的每個同學她都如數家珍,然後斷定姐姐和某個男生有點兒意思但主要還是哥們兒。大學畢業我參加工作的一年,媽媽曾經去廣州陪我小住了一段時間。我一個重慶的同事來蹭媽媽煮的飯,說我的媽媽聽人講話時,眼睛遊來遊去察言觀色,雖不發言,別人說的或者沒說出口的,她都已然了如指掌。小的時候聽媽媽評價她的一個同事,說對方“麵帶豬相、心頭嘹亮”,大部分人在媽媽的火眼金睛裏都是藏頭露尾。她說話從不遣詞造句,即便一個字不說,我也能從她各種內涵深刻的小眼神裏捕捉到所有信息。媽媽今年雖然將滿79歲,眼睛靈活這個特點一如既往,幾十年不變。

媽媽好玩兒也好吃,所以我的童年因為她的這些愛好也格外生動。我幾歲的時候,媽媽時不時地在周日早起,和鄰居去成都附近的鎮子龍潭市趕集,到了天黑才回家。每次她早上走的時候,我眼都睜不開;晚上惦著腳望穿雙眼地等她回,因為她一定會帶回家很多好吃的食物。其中一種是豌豆餅,炸的酥脆的豌豆口齒留香。70年代大家日子都不好過,媽媽卻總是能帶回家各種吃食,例如農民趕著回家前處理掉一些因為碰撞而賣相不好但尚且新鮮的水果,常常會出現在媽媽下班的包裏,所以每天我都托著下巴坐在家門口等她。她還經常帶回家外縣一些特色的食品,一箱箱橙子、核桃,一捆捆甘蔗,有一次還和父親不知從什麽地方弄回一竹簍的黃鱔… 媽媽還喜歡做飯、嚐試烹製新食品。我記得小時候有一次看見她買回小公雞要做辣子雞丁,結果小公雞驚慌失措地飛到了鍋沿邊,趔趔趄趄地走了幾步直接掉到鍋裏。媽媽常買雞卻不會殺雞,有一次父親出差,媽媽隻好自己動手殺。結果她一刀直接砍斷雞脖子,雞丟了頭卻屹立不倒,媽媽自己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驚呆了的我對那個場景至今不忘。還有一次她用高壓鍋煮什麽東西結果高壓鍋炸了,我坐在床上被一聲巨響直接轟傻,然後姐姐大呼小叫地從廚房跑回家報告說米飯都噴到了廚房的屋頂上。媽媽跟著鄰居做鬆花皮蛋,我也煞有介事地拿著鬆枝在糊滿石灰泥的鴨蛋上燒來烤去。媽媽和鄰居的姐姐們在端午節買來新鮮的粽葉,我又是忙著幫磨糯米、又是皺著眉緊張地跟著學包粽子。重陽節媽媽會用艾草煮了水把我扔在澡盆裏洗一遍驅蟲去病,好幾天我身上都是艾草的苦味。她教會我識別地裏的蒲公英和馬齒莧是藥材而非野草,後來到美國讀書的時候和我一起在圖書館助工的美國同學因為沒有醫保而不得不忍痛的時候,我教會美國女孩使用這些天然的藥草。媽媽很會做菜,家裏時不時宴請父親的朋友。她還喜歡琢磨各種藥膳,什麽白果豬肚、天麻燉雞、黃芪黨參湯、川貝燉梨都是我小時候隨著季節變化能吃到的菜肴。作為媽媽鐵杆的跟屁蟲,雖然我不愛說話,但吃到嘴裏的媽媽煮的飯菜都留在我的記憶裏,很多年後這些菜式又喂到了我的孩子嘴裏。媽媽好玩兒、好新鮮事物的特征讓她總是精力充沛、生機勃勃,這讓我在她身邊成長的日子也總是趣味橫生。盡管父親常說以前日子過得辛苦,但我的童年什麽時候回顧起來都是五彩斑斕、快樂紛飛,因為媽媽是我的彩虹。

從小聽媽媽講她童年的故事是一件令我極其開心的事情。她的老家祖屋據說常常會被一隻山裏的老猴子光顧,老猴子最喜歡攀到祖屋廚房的吊頂,那裏懸著一籃子雞蛋。老猴子順藤摸瓜,拿了雞蛋一個個扔到地上炸響,開花一個老猴子呲牙咧嘴笑一個。我從未見過會笑的猴子,媽媽說猴子笑起來比人哭還難看,她模仿了一次令我一激靈,從此盼望什麽時候去動物園都不要看到猴子笑。媽媽說她小時候上學會沿河走,走著走著就下河去抓魚;原來我小時候著了魔似地愛下河抓魚追蹤溯源在她那裏。初中一年級冬天陪媽媽回湖南老家過年,期間媽媽帶我去看望一家親戚,說起了親戚毛姑的人生故事。那個故事聽得我無語了一路,卻從此深刻地記在了心頭。多年之後我到美國留學,英國文學課教授讓我們寫作文,我以毛姑的故事做藍底寫了一篇英文的短篇小說,作文贏得了教授一個大大“喔”和一個閃亮的A+。 媽媽講故事並沒有豐富的辭藻,勝在觀察細致、模仿地惟妙惟肖,所以畫麵感超強。當然她這個能力嚇起小孩兒也威震山河。6歲那年被她帶去北京故宮,走不動路的我哼哼唧唧,失去耐心的她威脅把我扔到珍妃井,凶狠的嬤嬤夜裏會把我做成漢朝呂後發明的豬彘。據姐姐說也有類似的遭遇,她小時候跟媽媽做火車去南京,因為夜裏不肯睡,穿越秦嶺的層層山洞時,媽媽說每一黑乎乎的山洞裏都藏著吃小孩的怪獸。11歲我跟父親去他海邊的家鄉過了一個暑假,每天在海裏泡澡的我被曬得爆皮。回到成都的時候,接站的媽媽看著我蹬圓了眼睛,說我像臘肉幹。很多媽媽跟我講的故事,以及發生在媽媽和我之間的故事,後來又被我作為睡前故事講給了我的女兒聽。小女兒每每聽到媽媽祖屋的老猴子這一段,都要我模仿猴子的笑之後才同意睡覺。

媽媽一丁點兒虎媽味兒都沒有,她可能就沒這個意識。我小時候喜歡帶鄰居家的小孩兒玩,父親總是覺得我跟一幫沒我腿高的孩子混一起非常沒出息,媽媽看了覺得我以後去當個幼兒園老師很不錯。日後我跟姐姐上了大學,對媽媽而言可能是超標成長。雖然媽媽無意我成才,卻無意中培養了我愛看書的習慣,因為她自己是書迷。她給自己訂了很多書,《十月》、《春風》、《小說月報》、《譯林》、《芙蓉》等等,我也有預算能從學校裏訂書,《兒童文學》、《少年文藝》、《故事會》、《世界博覽》。她還給我角票兒讓我去小畫書攤上租書看,用她的借書證在父親單位的圖書館幫我借過《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聊齋誌異》等等。我不僅僅看自己的書,隨著年齡增長也開始看她的書,上了大學之後發現宿舍裏的女孩兒讀的書我不僅都讀過,還是我初中、高中就讀過的舊書。後來到了美國生活,自己培養孩子,才知道讓孩子會看書、愛看書對建立一個人一生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性。我不認為媽媽年輕的時候知道這些大道理,但我想她自己在書中體會的快樂她也想讓我體會。大道理就是樸素的真理的提煉,媽媽給我的就是她最質樸的體驗和感受。

關於媽媽的記憶太多太多,寫到這裏也隻是童年中的部分。每每回想那些個記憶畫麵,我都忍不住會勾嘴角微笑,因為我的媽媽實在是太可愛了。她不太像我在書裏讀到的那些個媽媽或者慈祥或者嚴謹,她更像是我的朋友。但我知道她和書裏那些媽媽一樣愛她的孩子,就像她曾經告訴我的那樣,如果我們在戰爭年代,鬼子要選擇在我們之間死掉一個,她一定會自告奮勇地死掉自己。當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也心生了那樣為孩子付出的勇氣,我深深懂得,這個世界能因為愛我而為我這樣付出,唯有父母。

僅以此文感謝我的媽媽。倘若能有來生,希望我做她的媽媽,才能回報媽媽今生今世對我的恩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祝周末愉快,節日吉祥!!
玉蘭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謝謝!母親節快樂!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好!滿滿的對母親的愛!母親節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