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太老

隔三差五談點個人心得體會
正文

《客觀評價習近平》客觀嗎?

(2022-03-08 16:29:15) 下一個

《客觀評價習近平》客觀嗎?

 

餘世賢

 

朋友發來“方舟與中國”的四萬字文章《客觀評價習近平》,特意囑我認真看看,並談點感想。於是耐心忍性,“嚼”完了這根長“蠟”。回複好友八個字:技止此耳,不值一哂。

首先不由想到著名的中國謎語“何處飛來一箭”?這裏的謎底是一望而知的。作者既非“輪獨運”,也非西方政客,而是中共內部的“倒習派”

“方文”顯然知道那些“輪獨運”媒體造謠成性,招人厭棄,於是便想到劃清界限,特意自我標榜為“客觀”,以最大限度爭取讀者。

但“方文”是否真的在秉持“客觀”?

 

  • 習近平上台時“天下太平”客觀嗎?

 

在“方文”看來,中國原本天下無事,國泰民安。自從習近平上了台,國勢一落千丈,招致天怒人怨。這個估價“客觀”嗎?

人所共知,習近平主政前,中國的貪官奸商肆無忌憚,巧取豪奪;中國的貧富差距不啻天壤,名冠全球。那些豪貪巨蠹直追當年四大家族。這個“客觀”難道還有爭議嗎?

既如此,中共當初又何必拋頭灑血推翻舊政權?千萬先烈如果知道會落得這樣一個社會,還能不能含笑走向刑場?

西方政客的估價也許更“客觀”,“中國反腐要亡黨,不反腐要亡國”。

習近平居然打破了這一魔咒。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以空前的勇氣和魄力,壯士斷腕,刮骨療毒,毅然向病入膏肓的腐敗開刀。“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這難道不是有口皆碑的“客觀”?。

至於反腐帶來了社會的震撼和激蕩,此言信然。國家肌體動了這麽大的手術,焉能沒有副作用?人做放療、化療,不是還會出現惡心、貧血和脫發嗎?

 

  • 習近平招致黨內“普遍反感”客觀嗎?

 

黨內的確存在“反習”勢力,“方文”就恰恰發出了這種“百舌之聲”。

十八大以來,反腐鋒芒所及,百萬貪官落馬;整頓市場秩序,四方奸商喪膽。要指望這些人及其家屬、親信全都發自內心擁護習近平新政,未免強人所難。

中國長期以來吏治廢弛,賣官鬻爵風行,逆向淘汰為患,造就了批量的劣質官員。又無法像工廠對“問題產品”全部召回。我們寧願相信其中大多數會廉頑立懦,跟上時代,但也明知有人如坐針毯,度日如年。每天擔心“東窗事發”,甚至等著收回“買官成本”。他們消極躺平,虛與委蛇,熬清守淡,隻盼著習近平時代早日結束。這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方文”更大的不“客觀”,在於高估了利益集團的“眾怒”,低估了普羅大眾的民心。對於反腐、對於扶貧,老百姓無不日盼夜想,拍手稱快,並由此對共產黨和中國未來充滿希望。廣大黨員和億萬群眾才是習近平執政最深厚的社會基礎和力量源泉。

還有一個必須點破的不“客觀”,是打著捍衛“改革開放”的旗幟反習。別忘了鄧小平可是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倡導改革的初衷是實現共同富裕。想當年正是鄧公施行嚴打,提出四項基本原則,開除方勵之、劉賓雁、王若望黨籍、處理六四風波,哪次不是霹靂手段?不妨假設,如果鄧公一朝歸來,看到“改革開放”被這麽多蠹國害民的蛀蟲所歪曲和綁架,說不定出招比習近平更淩厲和果斷。

 

  • 反對習近平“連任”的理由“客觀”嗎?

 

設想一下,如果習近平在二十大退下來,誰會最高興,後果又如何?

毫無疑問,一眾貪官奸商都會擦去冷汗,謝天謝地,:終於“噩夢醒來是早晨”了。

誰都知道治病需要一個療程,尤其多年沉屙痼疾,絕非幾劑猛藥可以霍然而愈。當此國家病根方除,正待康複之際,卻要急急驅走主治大夫,一任舊病複發,究竟意欲何為?果如是,反腐大業將半途而廢,淪為“爛尾工程”。貪官奸商們早在等待時機東山再起和反攻倒算。

一代新人的茁壯成長,一路官場的汰劣留良,都需要假以時日。還有冰凍三尺的腐敗存量(譬如徐州8孩母親案)尚待春風消融。習近平在位無疑是最重要的政治生態環境。

我們提倡珍惜人才,絕不限於學者專家和明星新秀。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更珍稀的人才是領袖。值此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五洲四海風高浪急之際,泱泱中國最需要一個壓得住台的掌舵人。即使習近平自己萌生退意,恐怕共產黨也不會批準,老百姓也不會通過。

其實習近平如果想謀取私利,傻子都知道,最好的選擇是做貪官,而不是做領袖。沒有以身許國、萬死不辭的決心,沒有“我將無我”、任勞任謗的境界,能在這樣的非常時期,挺身挑起如此特殊的曆史重擔嗎?

麵對當今中國的“客觀”現實,“倒習派”究竟屬意何人上台呢?又有誰不自量力,能取習近平而代之呢?人眼是秤,相信群眾心中自有清醒的權衡和計算。

還不妨環顧世界,俄國普京幹了多少年?德國默克爾幹了多少年?川普多大歲數了,拜登高壽幾何了?習近平春秋正富,政績斐然,壯誌未酬,又是什麽原因非下台不可?

能拿到桌麵的唯一理由是,違反了“鄧爺爺”當年的規定。

那麽,“毛爺爺”的指示都不必“兩個凡是”,“鄧爺爺”的約法就必須“兩個凡是”嗎?由最高領袖“隔代欽定”、任期兩屆,科學依據又在哪裏?古時候有“五日京兆”之譏,西方有“跛腳鴨”之歎,中國共產黨的生命力在於實事求是,懂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活人怎會讓尿憋死?國運興衰,豈能畫地為牢,作繭自縛,“務虛名得實禍”?

眼看二十大臨近,“倒習派”拉開最後一搏的架勢,和西方反華勢力串通一氣,其焦躁之情和覬覦之心已經畢現無遺。

 

  • 習近平“文化低”的評價“客觀”嗎?

 

“反習派”最津津樂道的話題,便是盯著習近平在某某場合讀錯了一個生僻字,然後如獲至寶,百般嘲諷,似乎足以證明習近平“文化低”,不勝任國家元首。

一輩子從來不讀錯一個中國字的中國人是沒有的。自然出錯越少越好,這方麵的模範大約是高中語文老師。對於一個領袖人物,最寶貴的素質究竟是什麽?最重要的“水平”表現在哪裏?

自古以來“韓信將兵”,“劉邦將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而建功百世,南唐後主一代詞宗而身死國滅。遠的不說了,就看身邊周圍,論讀書學富五車,但管理不了一個班組科室,這樣的“專家教授”還少嗎。至於那些滿腹經綸卻一事無成的海外“民主導師”們,這裏不提也罷。

由此可見,治國理政是人間第一流大智慧和大學問。與咬文嚼字、尋章摘句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和數量級。

獻身國家的赤膽忠心,深謀遠慮的戰略眼光,豐富全麵的政治經驗,凝聚人心的聲譽威望……以這些標準來考察領袖人物,也許才更高明和“客觀”吧。

 

五,客觀評價“方文”

 

不客氣的說,“方文”作為政論文是不及格的,沒有達到基本資質和標準。

僅舉一例,“方文”談及中國文化大革命這樣至關重要的曆史時期,竟然認為“毛澤東曾擔任中央文革小組長”,愚妄無知到這種地步,還敢在公眾麵前搖唇弄舌,說古道今。這種“晝不見泰山,夜能查秋毫”的評論家能有公信力嗎?

中國家喻戶曉的“一帶一路”,在“方文”筆下竟然變成了“一代一路”,接連出現14次。你盡可以咒罵一帶一路,卻連咒罵對象的名稱都“拎不清”,所有的口誅筆伐豈不都成了無的放矢?不讀書,不看報,不學習,哪裏有絲毫的客觀態度和研究精神?隻憑著個人好惡信口開河、“倚馬萬言”,充分體現了“反習文人”們的學術水準。

竟然見到有人讚美“方文”的文采,誠實的說,即使“愛屋及烏”,誰會有耐心受用這四萬言的“懶婆娘裹腳”?文氣不暢,文風不諧,雞毛蒜皮一大堆,胡子眉毛一把抓。作者顯然想喬文假醋一番,剪貼幾句俏皮話來提振文采,譬如“不停地給愛國憤青喂春藥,但他們又沒有性伴侶”之類。但這種生硬的、外在的“造句”,不能掩蓋作者文字功底的淺薄。

這裏再舉一例,“差強人意”本是很普通的成語,連窮鄉僻壤的中學生都會懂得,“方文”卻完全不懂,適得其反,接連錯用兩次。不知他那些擅長給習近平挑錯的夥伴會不會臉紅,能對“方文”感到“差強人意”。

 

  • 結語

 

“方文”出籠,不過是幾個窮措大舞文弄墨。也能在網上鬧出一點動靜,但畢竟影響有限。根本原因在於,國內“反習勢力”盡管還有野心和能量,但無論如何“喂春藥”,卻沒有幾個“性伴侶”。況且廣大群眾已經懂得要“盯住極少數”,恐怕“顏色革命”今後在中國更加難成氣候了。

至於“輪獨運”和西方政客,自然是“看熱鬧不嫌事大”,他們雖然很想引風吹火,借題發揮,但畢竟是中國共產黨的“家事”。他們的胃口大得多了,要的是整個徹底顛覆中國共產黨的政權。

既然如此,“方文”炮製者及其吹鼓手是否還應該留一份基本的清醒,劃一條最後的底線呢?

 

2022年2月16日

(轉自“*****”https://www.*****.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3426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