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宋王朝淒哀的挽歌

(2021-12-22 06:29:53) 下一個

大宋王朝淒哀的挽歌

                                           萬沐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字勝欲,陽羨(今江蘇宜興市)人,宋鹹淳年間進士,宋亡後遁跡竹山不仕,世稱竹山先生,有《竹山詞》傳世。其詞語言清新凝練,音節諧暢,被劉熙載譽為長短句之長城。

這首《虞美人》即為《竹山詞》中的名篇。

該詞為上下兩闋,意思可分為三層,其中上闋為一、二層,下闋為第三層。

第一層寫少年時在歌樓上聽雨。戶外淅淅瀝瀝的雨聲在室內紅燭的映襯下,更增加了夜晚的靜謐和室內的溫馨,此時聽雨給人以寧靜溫柔,舒適纏綿的感覺。

蔣捷少年時期,蒙古軍隊長驅南下,南宋王朝已岌岌可危,但殘山剩水間的相對安定,使許多達官貴人、文人學士一味耽於逸樂、醉生夢死,“直把杭州作汴州”,本層正是南宋王朝滅亡前社會生活一個方麵的真實寫照。

第二層寫壯年時在客舟中聽雨。“江闊”、“雲低”等意象都增加了一種愁苦無望的氛圍。而在寒風冷雨中孤雁的陣陣哀鳴,則正吻合了詞人亡國後流離失所的痛苦生活和孤苦心境。此時聽雨,則給人以極度傷感、愁悶、無望的感覺。
 
蔣捷壯年時期正值蒙古人滅亡南宋王朝前後,蒙古鐵騎所至,大宋山河為之黯然,蔣捷作為不仕蒙古的節臣,漂泊他鄉,飽受離亂之苦,這在他的《賀新郎-兵後寓吳》等作品中都有反映。

第三層也即下闋寫晚年在僧廬下聽雨。此時南宋王朝已經滅亡,詞人也已經兩鬢斑白,遁身空門,在孤寂的長夜中隻聽憑屋簷上的雨珠,嘀嘀嗒嗒直到天明,“一任”極準確地傳達出了他晚年人世無常、萬事皆空的心態。此時聽雨,帶給人的已是幻滅、闃寂的感覺。

統觀全詞,蔣捷以“聽雨”為主線,通過寫他少年的輕狂、中年的愁苦、晚年的幻滅,既是作者對自己及同時代士人命運的深沉喟歎,也是大宋王朝一曲淒哀的挽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