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嘉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正文

刨根問底說天坑 【原創】

(2021-12-01 21:44:03) 下一個

刨根問底說天坑 【原創】

 

文章發出後,收到許多網友的回應,在此衷心的感謝各位參加討論。

 

在這裏我一並作出回應。

為啥我認為月球上的環狀結構處於內因而不是流星撞擊呢?

在以太空為尺度的空間裏,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算不什麽。換句話說月球和地球應該處於同樣的宇宙環境裏。受到撞擊的可能性是一樣的,可是顯而易見個子更小,引力更小的月球上有更多的隕石坑,為啥流星特別喜歡撞月亮呀?

 

再看時間,我不確定月亮存在了多長時間,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和宇宙的生存期相比它微不足道,就是說在月亮形成到今天,它所處的宇宙環境應該沒有什麽變化,對吧?可是細看月球表麵的照片,你會看到比較大的環形結構比較模糊,平坦,比較小的更加清晰,突兀,新鮮。在大小兩個環形結構的重疊處,都是小的改變了大的。就是說個頭小的環形結構是後形成的,環形結構的產生是隨時間縮小的。難道流星是按照大小順序依次撞擊的嗎?這遊戲為啥不和咱地球人玩一把呀?

下一個問題是有人問:那你的意思是那是月球火山嗎?我可沒這麽說,我隻說他們不是流星撞擊而成。就像我說:不是先有雞,但我沒說先有蛋。

 

更進一步我是想說月球上的環狀結構應該來源於一種我們所完全不知道的地質過程,那是我們至今一無所知,想都想不到的。在雞和蛋的曆史上一定有一個我們一無所知,根本想不到的非雞非蛋的過程,而且它一去不複返了。

 

再進一步說:我想說生命的起源,宇宙的起源也是一樣,是我們認知以外的事。我們不可能完全知道,知道了也沒有意義,因為我們改變不了什麽。

 

聽上去有些悲觀,有些泄氣,有些殘酷。可這就是事實。

可是我們也不是啥都不能做,畢竟咱們現在有了網絡,每個人都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資料,試驗一下咱們能發現什麽。

先說月球上的環形結構。

第一他們基本上均勻的分布在月球的大部分表麵上,這說明月球有非常高的各處同樣性,無論天坑產於內因或外因,如果月球各處的地質差異很大就不會形成均勻分布的天坑。如果是隕石砸到地球上,麵對地球的複雜地質環境,一定會形成形狀完全不同的天坑。這告訴我們要探測月球有天坑的部分隻要解刨一個就可以,其他的都相近。

第二個發現是月球上的天坑大多是圓形的,這說明月球表麵這些地方的地質特性是各向同性的,和方向並不敏感相關,一塊年糕用高爾夫球打一下,一定是個圓坑。而一根竹批,打一下一定不是一個園坑。所以要探測天坑隻要從中心到邊緣逐點分析就可以了,任何方向都行。

第三個發現是天坑是按時間單向分布的。也就是說天坑的形成是有時間關聯的。我們知道月球上的天坑大的直徑有2500多公裏,小的幾十米吧!仔細看:所有的大天坑邊緣都比較平緩,模糊,小的則相對比較突兀,清晰,新鮮。而且在大小天坑的交疊處都是小坑覆蓋大坑,就是說小坑是後產生的,而大坑則形成的比較早。你也許會說,是不是也會有大坑覆蓋了小坑呀?當然有可能,但是如果那樣就應該有些後生成的大坑很少被小坑侵襲,應該有清晰完整的大坑。我好像沒看到。就是說至少在最後一個輪回中大坑在先,小坑在後。而且產生大坑的條件已經遠去不複返了。就像一棵樹一樣,越長越高,從不回頭,這就是和時間單向相關。

第四個發現是火星表麵的照片,三個天坑連在一起,很容易看出他們是有先後次序的,左邊的最先,右上的次之因為它的邊緣侵襲了前麵的那個,右下角的最後,因為它的邊緣侵襲了前兩個。他們靠的這麽緊密,會是一顆隕石的不同部分一次產生的嗎?好像不會,因為要是同一顆隕石的三個部分,他們落地的時間應該幾乎一致,不會等第一個形成了邊緣,第二,第三再來依次侵襲。這三個坑應該起源於同一機理,但有時間間隔。這更證明了不應該是起源於流星撞擊,不然就需要有大小相近的三個流星在不長的時間段裏連撞3次、考慮到不同種類的流星撞擊的結果不盡相同,這樣的可能就更小,相當於二大爺的嘴角連續被熱花生崩了三次。

第四個是說,如此巨大的平底天坑(直徑2500公裏,13公裏深),形成的過程裏應該有流體的參與,應該有一個過程,否則隻是擠壓爆破很難想象會形成光滑平整的坑底。

 

這麽說吧!月球上一定有隕石坑(當然)。但環形山,一定不是流星撞擊的直接產物,一定和月球的自身特性有關。月球天坑形成的年代其表麵地質特性一定有某種流體性質,和今天截然不同。而且那個時代已經遠去不再會出現了。就是說咱們不僅生活在一個地球上生物滅絕的時代,也生活在月球天坑滅絕的時代,我們看到的隻是天坑的遺體和殘骸。我們是生活在地球和月球演化的下半場,錯過了生機勃勃,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的青春成長階段。

 

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友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oochii' 的評論 : 好呀!特別好!
讓我再想想,把地球和火星也包括進去。
oochii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你的這個假設很靠譜。月麵上每個坑周邊基本很對稱,如果是撞擊形成的,就一定是垂直撞擊的。全部都是垂直撞擊的? 那一定不可能!

覺得是內部氣體逃逸形成的?像是高壓的氣體從岩漿下麵噴出。深處的雖然埋藏深但壓力大,規模大,首先噴出,所以環大些,也久遠一些。然後是淺表埋藏的小量氣體逃逸噴發。所形成的環就小些。

要不,我們合作寫篇文章投學術期刊?:-)
友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ollowNature' 的評論 : 靠譜,不過直徑2500公裏的大氣泡也挺難想象的。反正是咱們沒經曆過的。謝謝討論!
FollowNature 回複 悄悄話 更像是汽泡形成的。見過黃石公園的冒泡的熱湯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