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XYZ

重磅新聞
Stock Bombshell News
@stockbombshell on twitter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股票:六種方法發現牛市衰微的端倪

(2022-09-19 06:55:59) 下一個

股票:六種方法發現牛市衰微的端倪

即使在最近一輪的動蕩之後,標普500® 指數仍然比2009年的低點上漲近300%。而同一時期,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上漲近550%(圖1)。在將近10年的長牛之後,漲勢還能持續多久?

圖1:牛市在接近10年前的2009年3月9日開始,假設還沒結束

慶幸的是市場可以持續的漲勢並沒有時間限製,僅因為牛市已經長達10年,並不就意味著其接近尾聲(盡管有這種可能)。然而,有六個關鍵警告信號可能預示著好日子恐怕將會結束。

這些信號是:

  • 企業盈利下降。
  • 漲勢縮窄到僅限於大盤股。
  • 股票板塊之間的相關性破裂。
  • 消費者信心較強。
  • 信用利差擴大。
  • 股指期權隱含波動率上升。

1. 企業盈利下降

上兩次的牛市都經曆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非常直觀:企業盈利上升,股價隨之上升。第二階段相對隱晦:企業盈利開始下降,但股價仍然上漲。在20世紀90年代,第一階段一直持續到1997年,而第二階段是在這十年的最後三年,且起伏不定。在第二個牛市中,第一階段從2003年持續到2006年初,第二階段則從2006年中期持續到2007年10月的峰值(圖2)。

而本次的牛市,第一階段從2009年持續到2014年。之後我們步入了階段1.5——從2014年到2018年盈利處於停滯期。能源公司的盈利在2015年和2016年下滑,然後反彈。總體而言,除了能源外,盈利基本停滯不前。2018年的企業減稅雖然有效地推動了盈利,但這隻是一次性的因素。

圖2:盈利通常早在股市見頂之前就會達到峰值。

考慮到減稅已成往事,勞動力市場大幅收緊,短期利率也已經從零上升到超過2%,而盈利很可能達到頂峰並將開始走下坡路。事實上,對盈利的顧慮是近期股市調整的主要影響因素。有觀點認為,最近的下跌隻不過是長期牛市中的一次逆勢走勢。正如之前兩次牛市的情況,盈利下降這個簡單的事實並不一定意味著股票將很快開始下跌——當然,熊市終有一天會到來。不過,盈利下降和股價上漲表明本輪上漲可能正踏入後期階段,投資者需要考慮,一旦這一刻來臨,如何對衝風險和避險。

2.漲勢集中在大盤股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牛市期間,小盤股在上漲初期跑贏大市,和之前的衰退期表現一致。但是,隨著這些擴張逐漸成熟,小盤股開始停滯不前,而大盤股轉而領先。在2001年的衰退期間,小盤股和曆次動蕩期間一樣再次領跑。但2003-2007年牛市的不同在於小盤股持續跑贏(2005-2007年達到擴張高峰除外),並且這一趨勢一直持續到2013年——與目前的牛市交疊了四年。而從2013年以來,大盤股一直勝於大市(至少到最近如此),但領先幅度有限。隻有在最近幾個月,大盤股才真正大幅超越小盤股(圖3)。雖然這並不代表牛市會馬上結束,但卻是值得留意的另一個因素(盡管不完善),以確認當前的牛市是否出現從中期向後期成熟的跡象。

圖3:大盤股領先通常表明牛市已經進入尾聲。

3. 股票板塊開始分化

標普500®指數包括11個主要子行業:非必需消費品、消費必需品、能源、金融、醫療保健、工業、科技、材料、通信服務、房地產和公用事業。在熊市期間,它們通常都會或多或少地跟隨下滑(受益於低利率的公用事業除外)。同樣,在牛市的早期階段,上升浪潮通常會帶動所有股票上漲,各行業之間的相關性仍然很高。而隨著牛市成熟,這種相關性開始破裂。許多行業開始落後於大市和出現分化,因為漲勢越來越集中在部分精選的板塊。例如,在20世紀90年代和當前的漲勢中,科技股占據了主導地位。通常,對於那些認為所選行業股價會上漲,但結果盈利卻無法支持的投資者來說,這種表現的集中讓人失望。最終,一部分投資者開始懷疑所投資公司能否達到盈利目標的能力,並拋售股票,於是熊市便開始。

目前的牛市在2009年至2012年期間出現了非常高的行業間相關性,到2015年這一相關性更為溫和。而到2018年市場達到頂峰時,這些相關性已經跌至從200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當時市場開啟了50%的跌幅。當然市場板塊之間的相關性是一個不完美的指標。1993年相關性也下降,但1994年這一年股票主要出現橫盤整理,之後市場從1995年到2000年飆升。此外,由於股市在過去幾個月的調整,內部相關性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圖4)。

圖4:行業板塊之間的相關性破裂有時預示著將出現問題。

4. 消費者信心較強

消費者信心甚至比投資者信心調查為更好的指標。而矛盾的是,消費者信心強往往對股票表現非常不利。20世紀60年代末和2000年,消費者信心達到峰值,隨後幾年的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股市表現變得十分惡劣(圖5)。

圖5:消費者信心已經回到曆史高位,但矛盾的是,這不是一個好征兆。

但需要注意的是,消費者信心更像是一個長期(五到七年)而不是短期指標。例如,信心水平在1997年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但股票直到2000年才見頂。盡管如此,在消費者信心達到峰值之後的任何五到七年期間,用這個指標衡量股票回報最多是平庸,而且往往是負的,特別是按照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基礎來衡量的話(圖6和圖7)。

這對今天的投資者而言是個壞消息。自20世紀90年代末和2000年以來,消費者信心已飆升至曆史高位。雖然這並不一定意味著股市已經見頂或不久的將來會回落,但這可能表明投資者在接下來如七年左右可能獲得較差的回報。

圖6:曆史上消費者信心最高的時候(往往)回報較低。

圖7:消費者信心與5-7年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回報的相關性最強。

5. 信用利差擴大

信貸是經濟的命脈。當企業、個人和政府可以輕鬆借錢時,經濟幾乎必然擴張。相反,當信貸枯竭時,經濟乃至股市最終會出現滑坡。在20世紀90年代的牛市和2003-2007年的上漲中,信用利差早在股市見頂之前便開始擴大——發出明確的警告信號,多年來卻被股票投資者一直忽視,直到為時已晚且經濟陷入衰退,股價暴跌(圖8和9)。

圖8:信用利差在2000年股市見頂的兩年多之前開始擴大。

在當前股市上漲期間,信用利差兩次爆發,一次是在2011年——國會和白宮之間的預算糾紛發生時;另一次在2015年——恰逢商品價格暴跌。當油價在2014年底至2016年初從100美元/桶跌至26美元/桶時,能源業的息差大幅擴大,但並未影響整體的複蘇或股市。當時原油產量約占美國GDP的1.5%,而產量的價值下降至0.5%。能源業遭遇真正的經濟損失,經曆了一波裁員浪潮,資本投資也大幅萎縮。但對於經濟體的其他98.5%而言,能源價格下降是一個福音。

圖9:信用利差在2007年10月股市見頂約一年之前開始擴大。

2018年10月,信用利差再次開始擴大。不過,這次擴大並沒有預計到近期股價的相關性,因為兩者基本一致。按照曆史標準衡量,信用利差仍然狹窄,完全不足以表明經濟即將下滑。一種可能性是股票市場繼續創出新高,而信用利差並沒有達到新低——或者甚至可能進一步擴大。這將是牛市後期階段的一個警告。

信用利差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受貨幣政策驅動。寬鬆的貨幣政策往往會造成信用利差收窄/收緊的環境。緊縮的貨幣政策最終會轉化為信用利差的擴大。信用利差也對貨幣政策產生影響:息差收窄最終導致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而息差擴大通常會導致美聯儲放鬆貨幣政策。

圖10:在本輪牛市中,信用利差似乎並沒有真正擴大。

6. 波動率上升

與信用利差一樣,波動率似乎跟隨貨幣政策相關的周期變動。而且,與信用利差擴大的情況非常相似,股票期權成本上升(隱含波動率上升)通常預示著最終的熊市。整體來看,股指期權市場有兩個狀態:低波動率狀態(1993-1996年、2004-2006年和2011-2018年),一般與經濟擴張和中期牛市相關;另一個是高波動率狀態(1989-91年、1997-2003年和2007-2011年),這與牛市結束和隨後的熊市/經濟衰退有關。

在低波動率的狀態下,標普500指數期權的隱含波動率通常平均約為12-14%,隱含波動率的範圍一般是8.5%,偶爾市場拋售期間可能在20%-30%上下。當股市處於高波動狀態時(通常在美聯儲收緊政策/收益率曲線趨平之後),股指期權平均約為23-28%,最低約為17-20%,且頻繁飆升至40-50%區間,偶爾更高。對於投資者而言,重要的是從低波動狀態向高波動狀態的轉變,通常早在股市見頂之前就已經出現。這就是說,即使股票繼續走高,牛市在接近結束之前往往變得更加波動和不穩定。

例如,VIX指數在1997年開始上升(圖11),但股票市場直到2000年才見頂。2007年,這個間隔要短得多。盡管如此,波動率在2007年2月開始上升——在市場見頂的約8個月之前(圖12)。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次的問題是:我們是否已經處於股票期權波動率上升的模式中?在2018年1月急速攀高之後,波動率從未回落到之前的低點,或許預示了2018年第四季度的大幅調整。

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1997年8月和10月,1998年8月至10月)出現了多次波動率的飆升。每次市場下跌10-20%,它就會回升至新高點——至少在2000年之前是如此,當時波動率開始下跌50%,到2002年才見底。

圖11:在2000年市場見頂的三年多之前隱含波動率開始上升。

圖12:波動率在2007年市場見頂的八個月之前觸底。

圖13:波動率上升是否是股票投資者的另一個警告信號?

波動率上升還解釋了為什麽在牛市結束前即使信用利差擴大,股市仍可能上漲的悖論。股票可以被理解為買入公司的看漲期權,其執行價格為零且無限期/無到期。波動率上升會增加其價值——因此市場波動率上升可能在短期內對股東利多,因為波動率上升會增加期權的價值。相反,公司債券可以被理解為賣出公司看跌期權:如果發展良好,公司債券的所有者收取其溢價(獲得資金和利息),但如果公司業務不順,他們會損失部分或全部的資金。因此,不確定性上升導致公司債券價格下跌及收益率上升—— 使得收益率與美國國債收益率之間的差距擴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