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

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
正文

中國的慈善募捐製度亟待完善

(2005-12-15 10:28:16) 下一個

很久沒有看國內論壇了,每次看都有所感慨。今天偶然登陸天涯,看見了鬧得沸沸揚揚的“賣身救母”事件。不由得又要感慨一番。

我不是當事人,不是知情人,因此也不知道事情的內幕和網上傳言的真實性。可是看了眾說紛紜的報道,似乎有幾個事實是肯定的:1,陳易的父親過世,和母親共同生活;2,其母得絕症,需要手術治療;3,陳母是檢察官,有收入和醫保;4,陳易發文“賣身救母”到最後收到全國捐款期間,隱瞞了其母工作狀況,捐助人缺乏對其真實經濟狀況的基本了解;5,陳易沒有公布帳務;6,陳母於手術中去世。

不反對陳易事值得同情的,但是同情在這裏是一個次要的問題,重要的是這種個人籌款的方式是否正當甚至合法,公眾的同情心有沒有被利用,公眾的資金有沒有得到保障。陳易時間之所以引發了酣然大波是因為現存慈善募捐製度漏洞重重,同時沒有相應的規範與之匹配。於是真正需要捐助的人往往由於經濟信息文化的遏製沒有辦法得到幫助,而個別人利用現存漏洞卻可以用不規範的手段喚起公眾的重視和同情,獲得大量金錢利益。

縱觀西方發達國家往往有發達的慈善事業製度。英國有分門別類的慈善公司,比如心髒病基金會,小狗保護協會,藍月亮血癌基金會,兒童艾滋病基金會等,這些公司到正規公司監管部門登記,受其監督。又需要幫助的個人可以取相應的機構登記,提交基本信息,通過科學客觀評分機製,確定獲得幫助的先後順序。公眾一般把資金捐給機構而不是個人,由機構確定其用途。健全的監督機構可以確保公眾的資金不被濫用,科學的評分操作係統可以確保資金流向正確可靠。同時健全的機製也增強了公眾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不會出現一點質疑引發不理智的猜疑和罵聲一片。健全的體製下難發生內似的陳易事件。

中國沒有這樣的組織係統。尚決理性的是由單位學校組織的捐款。比如北大為飛花組織的募捐,清華為黃海燕組織的募捐,還有朱令的同學在北美組織的朱令基金會。這樣的捐款比個人的組織就更為規範和可靠。雖然他們沒有上述慈善事業基金會那樣全麵和科學,但是他們至少可以防止私人自行發起集資的不規範性,也更容易得到社會大眾的信任。北大對飛花病情和家境的描述相比陳易對其境況的描述就客觀全麵的多。而且即使有一點疑問,如果組織者北大而非個人,也不會引發酣然大波。另外,這種由無利益關係且具有社會公信力的組織處理捐款更能讓人放心。也難怪有那麽多網友要求陳易公布帳務,並退還餘款。

從整體上看中國民眾的理性不夠,所以容易被煽動。一看到別人的遭遇就紛紛解囊,一聽到質疑之聲就怒發衝冠。陳易事件從頭到尾都很少看到理性的規製。因此健全慈善製度相當重要。健全的製度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1,有一個和捐贈人無直接利益關係的機構負責執行,捐贈人不能直接發布信息或者接收捐款;2,帳務公開,寫明用途。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Dalaoshu 回複 悄悄話 支持!支持!
很多熱心人在這條路上走的很艱辛。不知何時才能有秩序。
有興趣的話請搜索“感恩中國”, 張仁傑的網站。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