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養生居

古人雲:善養生者,上養神智、中養形態、下養筋骨。
正文

立春養生先養肝!謹防“春”病萌發

(2022-02-14 15:28:51) 下一個

立春養生先養肝!謹防“春”病萌發

傳統曆法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看成是春、夏、秋、冬的開始,稱為“四立”節氣。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在天文意義上標誌著春季的開始。《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意思是春季陽氣生發、萬物始生,所謂“一年之際在於春”。

故立春時節,借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養生方式,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可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立春節氣宜養肝為先,調暢情誌 

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這是五行學說,以五行特性來說明五髒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調達,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發的特性,故以肝屬“木”。

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泄,在誌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

在春季精神養生方麵,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

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

早睡早起,晨起散步,使形體舒緩,精神愉悅,胸懷開暢,孕育生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春季肝旺脾弱,消化功能易受到影響,如精神抑鬱,就可能出現胸脅脹滿、腹脹腹痛、大便溏瀉等症,因此需要靜心護肝,以養氣健脾。

古諺雲春季“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也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故日常起居應注意不要過分勞累,以免加重肝髒負擔,素有肝病、高血壓病或腦血管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尤其需重視護肝養肝。

注意保暖, “春捂”有理 

俗話說:“春不減衣,秋不戴帽”,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由於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

《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雲:“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

因此“立春”時節千萬不要過早減掉冬衣,仍需注意保暖禦寒,切勿汗出當風。

 

少補少鹽,少酸多甘,平補

少補少鹽

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冬季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進補,符合冬藏的養生原則。

但立春之後,進補量就應逐漸減少,以適應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

同時,應減少食鹽的攝入量,因鹹味入腎,攝鹽過量易傷腎氣,不利於保養陽氣。

少酸多甘 

《內經》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就是說春季應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溫微辛食物。

因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甘味之品可補益脾氣,避免肝旺克脾。

中醫又認為,五味入五髒,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等。

若多吃酸味食品,能加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會大大傷害脾胃之氣。

因此,春季飲食調養要注意春季陽氣初生的特點,應該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

《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就是這個道理。

在立春之時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理氣的草藥如枸杞、鬱金、丹參、元胡等,也可達到養生護肝的目的。

宜平補

立春飲食宜平補,飲食要貫徹以升為主的原則,也就是說,宜適當吃些能溫補陽氣的食物,但要以平補為主。

這是因為春天陽氣升發、多風少雨、氣候幹燥,如果補得太過,很容易上火。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補法,老年人由於腑功能逐步衰退,陽虛明顯,春季平補甘溫之物為主,如大棗、山藥、蓮子等;

對於上班族,尤其經常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的人群,在補陽氣的同時,也要補陰,多吃山藥、春筍、菠菜、韭菜、木耳、鍋巴、木瓜、百合、枸杞等;中醫認為小兒為“純陽”之體,所以,春季最好不補。

總之,春季進補要因人而異,以平補為好,適當多吃甘味,少食酸味食品。

中醫講求天人合一,人生於自然,應順應自然規律。

 

德成行(tsEMPORIUM.com)始於1979年,是美洲最大參茸藥食商城,美洲第一滋補養生品牌。40多年來堅持為每位顧客提供物超所值的美國花旗參、冬蟲夏草、金絲燕窩以及最全品類的中藥和滋補品,讓每個人都能輕鬆受益更健康的生活。
 

為方便廣大客戶尋醫問診,德成行更推出線上“德健康”欄目,邀請專業中醫師,定期為真實案例提供在線問診或谘詢專業意見,詳情請關注德成行公眾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