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94607

退休之人交流理財心得
正文

清末最完美的一場私奔:十個子女長大後全是英才

(2022-09-29 11:05:58) 下一個

清末最完美的一場私奔:十個子女長大後全是英才
L94607按:這是一個真實的我妻子家族的故事。文中一筆帶過的老二湯溪雨,即我的嶽父,也有他自己的故事。他很早就出來工作,後來擔任美孚石油公司的高級職員,或稱洋人買辦。作為家中的長子,他孝敬父母,支持弟弟妹妹們的學業,為這個家族做了巨大的貢獻,一直是家中的頂梁柱。但到了49年後,因為過去為洋人做事,而在美國定居的姐姐和姐夫(即湯漢誌,李振翩)被指控為細菌戰犯,所以他作為特嫌,曆史反革命,一直被審查。文革中更被帶上曆史反革命和現行反革命兩頂帽子,終於在貧困和屈辱中沒活過1976年。在1973年姐姐和姐夫訪問大陸時,堅持要見一下這個弟弟,他以被控製的身份終於到廣州見了一麵,但自己的悲慘狀況一字都沒有提起,令人歎息!
 


嶽陽塔前街(2013年)
在聞名天下的嶽陽樓南側約1公裏處,有一座千年古塔,名曰慈氏塔。慈氏塔始建於唐開元年間,是湖南曆史最悠久的古塔,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慈氏塔的西麵是洞庭湖。東麵有一條南北走向的老街,現在叫洞庭南路,晚清與民國時期曾叫塔前街。老街斜對麵,即慈氏塔東北方向約100米處,有一座教堂,名曰福音堂。它是美國基督教複初會於1900年在嶽陽興建的第一座教堂。教堂的東邊,是教會創辦的學校(今湖南理工學院的源頭)。教堂的南邊,是教會創辦的醫院(今嶽陽市二醫院前身)。
1899年夏天,一位叫湯美秋的年輕人,帶著一位叫夏慕真女孩,從三百裏外的益陽來到嶽陽,租住在塔前街。沒有人知道,他們是一對私奔男女。夏慕真本是益陽一個大戶人家的女兒,而湯美秋則是夏家聘請的裁縫。湯美秋雖然年紀輕輕,但手藝不錯。據說夏家大大小小近百號人口,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由他縫製。因夏家女兒慕真也喜歡做女紅,常常向這位長得有點帥氣的湯裁縫求教。一來二去,雙方便暗生情愫。
當年夏天,夏家老爺準備將女兒夏慕真許配當地豪門王家的二少爺。夏慕真早就聽說王家二少爺是個紈絝子弟,經常抽大煙、上賭館,因而十分抗拒。夏慕真趕緊去找湯裁縫商量對策。湯裁縫想了想說:“嶽陽那邊來了不少外國人,建教堂,辦學堂,思想開明一些,要不躲到那邊去。”從未離開過家鄉的夏慕真,竟然沒有絲毫猶豫,當即表示願意跟隨湯美秋私奔。幾天後,兩人偷偷離開夏家,乘船逃到了嶽陽。
 
嶽陽福音堂原址重建的教堂
在嶽陽塔前街安頓下來後,湯美秋仍操舊業,做裁縫謀生。來之不易的愛情,往往更能讓人珍惜。這對來自益陽的小夫妻,在嶽陽塔前街的生活十分幸福快樂。1901年,夏慕真生下了大女兒湯漢誌。兩年後,大兒子湯溪雨也來到了人間。隨著子女的降生,生活壓力也慢慢增大。裁縫活畢竟是小生意,小兩口商量如何把家業做大。先是嚐試種植業,租了幾畝地種植辣椒,可不巧當年嶽陽發大水,收成隻有預期的三成。後又嚐試養殖業,養了上百隻鴨子,將鴨蛋醃製成鹹鴨蛋出售,同樣利潤微薄。兩次投資都不算成功。
1906年,嶽陽塔前街教堂相繼建成了教會醫院和教會學校。教會學校的校舍是洋樓,很氣派。學生實行寄宿製,接受的是西式教育。聽說凡在教會供職的中國人的子女,可以免費到教會學校讀書。夏慕真便動員湯美秋一起去教堂做禮拜,看看能否有機會在教會謀得一份工作。可經過打聽才知,到教會工作要有洋學堂的學曆,湯美秋根本不夠格。
然而,教會的工作對湯美秋來說極具吸引力。經過幾個月的醞釀,湯美秋下定決心,乘船順長江而下前往南京,參加了南京金陵大學(今南京大學)屬下一個專科學校的培訓,最終獲得了一張文憑。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經過不懈努力,湯美秋終於如願以償,在教會裏找到了一份工作,並最終成為了牧師,從而每月有了固定收入。他的子女也相繼進入教會學校讀書。家裏後來還擁有了一套相當不錯的房子。直到1938年8月,中日展開武漢會戰,嶽陽形勢危急,湯家才隨教會及學校、醫院搬遷至湘西沅陵,自此離開了生活近40年的嶽陽。
湯美秋與夏慕真的故事,後來被美國女作家賽珍珠(曾在中國生活了30多年,193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妹妹格萊絲寫進了紀實小說《傳教士》一書中。
 
紀實小說《傳教士》
從1901年到1922年,夏慕真一共生下了十一個子女,除一個不幸夭折外,其餘十個後來全部成了優秀人才。十個子女中,隻有老五湯漢英畢業於蘇州景海女子師範,屬中師學曆,其他九個全是大學畢業。多人留學美國,獲得了博士或碩士學位。其中名氣最大的是老大湯漢誌和老四湯湘雨。
老大湯漢誌1921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女子大學。1922年又考入北京協和醫學院,是當時該大學僅有的三名女生之一。1928年,湯漢誌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留院任婦產科助理住院醫師。1929年,湯漢誌與該院教師李振翩結婚。李振翩是湖南婁底人,1918年曾就讀於長沙仁術護校(今湖南醫藥學院),經毛澤東介紹加入新民學會,成為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好友,曾為毛澤東的夫人楊開慧接生。李振翩1925年獲得長沙湘雅醫學院博士學位,後任北京協和醫學院細菌學初級研究員。婚後不久,李振翩獲得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提供的獎學金,前往美國從事病毒學研究,湯漢誌則在美國費城婦女醫院當實習醫生。一年後,夫婦倆學成回國。
抗戰爆發後,湯漢誌隨夫輾轉上海、廣州、香港、桂林、安順等地。除在軍醫學院教學外,還經常給當地百姓治病,被譽為“救命醫生”。抗戰勝利後,李振翩湯漢誌居住在南京。時值國共和談,李振翩湯漢誌夫婦常去中共代表團駐地梅園新村,與周恩來鄧穎超夫婦關係友好。1948年,李振翩湯漢誌夫婦應邀赴美國工作,後加入美國籍。1955年後,湯漢誌一直在華盛頓聖約翰·伊麗莎白醫院任內科醫生。
1972年,中國第一次派醫學代表團訪美。代表團副團長林巧稚是湯漢誌在協和醫學院的同學。她見到湯漢誌的第一句話就是:“毛主席托我帶個口信,歡迎你們夫婦回國去看看。”1973年7月,李振翩湯漢誌夫婦回到祖國。7月29日,他們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8月2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書房接見了他們。毛澤東問李振翩要不要錢。李振翩說不要。又問要不要別的東西,李振翩說:“我來不是向您要東西的,而是想勸您同美國友好。”此後,李振翩湯漢誌夫婦一直從事中美友好與中美醫學交流工作。1975年6月和1978年6月兩次回國參觀,分別受到周恩來和鄧小平的接見。1979年,湯漢誌病逝於美國家中。
 
毛澤東接見李振翩湯漢誌夫婦(1973年)
老四湯湘雨出生於1907年,1927年從嶽陽教會學校中學畢業後,考入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1934年,湯湘雨考取清華大學庚子賠款留美學生。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28年,清華學堂改為國立清華大學。1929年,留美預備學校的使命結束,停止派送畢業生赴美。1933年,清華大學恢複選派留學生,且其選派範圍不限在清華一校,而是擴大到全國各大學的畢業生。1934年共錄取了20名留美學生,除湯湘雨外,還有趙九章、殷宏章、張光鬥、錢學森、王竹溪等,這些人後來都成了傑出人物。
1937年,30歲的湯湘雨獲得了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隨後帶著金發碧眼、年輕漂亮的美國妻子,回到戰火紛飛的祖國,擔任金陵大學(因抗戰爆發,當時金陵大學西遷四川成都華西壩辦學)農藝係主任。湯湘雨是中國最早的遺傳細胞學專家。金陵大學農藝係一位學生後來在回憶中寫道:“教我們遺傳學的是係主任湯湘雨博士。湯教授的遺傳學教得非常出色,我們實習的是果蠅,利用純係雜交的後裔性狀出現的百分比,可以計算出有關基因在染色體上的距離,教學水平絕不低於美國大學。”不幸的是,1941年暑假,年僅34歲的湯湘雨與幾位同事去川西考察,途中翻船,遇難身亡。
 
嶽陽教會學校——湖濱大學
湯家十個長大成人的子女中,隻有老二湯溪雨和老四湯湘雨是兒子,其他八個都是女兒。湯家的女婿也都出類拔萃。除大女婿李振翩是著名的細菌學家、病毒學家外,老五湯漢英的夫婿靳自重,是英國劍橋大學碩士及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後任金陵大學農學院院長、南京農學院副院長、中國農學會理事。老七湯漢清的夫婿楊顯東,是湯湘雨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同學,獲農學博士學位,後任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協副主席。
湯家十個子女中,也有遭遇不幸的。除遇難身亡的老四湯湘雨外,排行老三的女兒18歲時考上了燕京大學,不料在北上求學途中遭人侮辱,以至抑鬱成疾,過早病逝。
抗戰時期,湯家人幾乎都是在顛簸流離中度過的。1938年,教會遷至湘西後,湯美秋擔任吉首福音堂牧師,於1945年病逝。抗戰勝利後,湯家老大湯漢誌一家、老八湯漢華一家相繼移居南京。老七湯漢清一家則居住在上海。1948年,老五湯漢英一家從美國回國,也住在南京。幾姐妹商量將老母親從湖南接至南京。但由於夏慕真年老體弱,旅途中不幸感染了傷寒,抵達南京後不久去世。
富家小姐夏慕真與小裁縫湯美秋的愛情故事,堪稱清末最完美的一場私奔。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百多年前發生在嶽陽塔前街的往事,如同過眼煙雲,不曾留下一絲痕跡。但那對私奔至此的男女,卻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當初選擇有多麽正確。愛拚才會贏,他們沒有辜負自己的追求。(文/謝誌東)
 
嶽陽教會醫院——普濟醫院
【參考文獻】
1、《探尋母親的青春足跡》
2、《嶽陽市誌人物卷:湯漢誌》
3、《治病濟世的心錄:李振翩教授回憶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