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關心很久以前的事

中國和外國的曆史。可能是真發生過的事,也可能是故事。
個人資料
正文

宗教與繪畫-16:凱旋進入耶路撒冷(Entry into Jerusalem)

(2022-01-12 08:28:50) 下一個

書接上文,耶穌傳教的生涯真的很短。轉眼已經到了凱旋進入耶路撒冷(Triumphal Entry into Jerusalem)的時候。

在西方藝術傳統中,有耶穌向母親瑪利亞告別這一幕。此時耶穌已經預見到自己的命運(他在人世間的生命隻有幾天了),瑪利亞應該也有所察覺。所以這一幕大多是悲傷+坦然的。

Christ taking leave of his Mother, 1521, by Lorenzo Lotto (1480–1556), Gemäldegalerie, Berlin

在上麵這張 Lorenzo Lotto 的作品裏,中間是耶穌向瑪利亞告別,左邊的兩個男子分別是聖彼得(左一)和聖雅各(左二)。

在瑪利亞身後扶著她的兩個人,穿紅衣的男子是使徒約翰(John the Apostle),白色披肩的女子是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

這幅畫由富商 Domenico Tassi 定製,所以作者把富商的太太 Elisabetta Rota 畫在最右邊,捧著一本聖經。她身旁的那隻小狗是不是也是富商家裏的,就無從可考了。

Christ Taking Leave of His Mother (1490-95), by Gerard David (Dutch, 1460-1523)

對「進入聖城」這一段的描寫,四部福音書在細節上略有出入。耶穌對兩個門徒說,「你們往對麵的村子裏去,一進去,就會看見一頭小驢拴在那裏,是沒有人騎過的,把牠解開牽來。」

 

在馬太福音裏,是一頭大驢和一頭小驢。所以在一些繪畫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兩頭驢。

Entry of Christ into Jerusalem (1320), by Pietro Lorenzetti (c.1280 – 1348), Assisi, Lower Basilica, San Francesco
The Entry into Jerusalem, by Limbourg brothers (c.1385 – c.1416)

耶穌騎驢進城而不是騎馬,象征著和平。

人們把自己的衣服鋪在路上,也有人從樹上把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在「約翰福音」中,人們「拿著棕樹枝出去迎接他」,所以這一天(是星期日)又被紀念為棕枝主日(Palm Sunday)。

棕枝主日標誌著受難周(Passion Week)的開始。

Entry into Jerusalem, c.1305, by Giotto (1266–1337), Scrovegni Chapel, Padua
Triumphal entry of Jesus into Jerusalem, Nativity of the Theotokos Church (Bitola), Macedonia.
Christ’s Entry Into Jerusalem, by Andrea Boscoli (Italian, 1560 – 160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