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敬拜來到了Wuerzburg,這個城市我們曾經去過二次,第一次是摩托車之旅,估計就在雄偉的建築麵前停留一下,拍幾張照片而已;第二次,感覺不過癮,就再專門去了一次,住上一周,痛痛快快地玩個遍。教堂肯定是去過,但不知有沒有這個?可能沒有,一點印象都不存。圖片上這個教堂叫聖斯特芬教堂,同維也納那個著名的教堂同名,但是沒有那麽雄偉,但它是維茨堡地區的新教中心。
今天講的主題是關於難民的,難民在德國,已經困擾了大家很長時間了,他們嚴重影響了德國的經濟、老百姓的生活水準和社會安全。理論上的道理,大家都懂,實際操作起來,問題多多。有一個伊朗女人,來到德國7年半,站在講壇上作見證。我驚訝於她的德語說得那麽完美,就跟在這裏出生的人一樣,沒有半點外國口音。這世界上真有天才,她現在完全改變了人生,拿了德國護照,在德國工作,女兒也帶來了德國,同自己的伊朗丈夫離了婚。因為伊朗男人不把女人當人看待。
雖然我也同情這些難民,我自己也是外國人,來到這裏追求新生活。但是平心而論,這世界上受苦受難的人太多了,德國能夠接納所有這些有需求的人嗎?
在德國,每座教堂,都有精美的藝術品。這個金屬器皿我也看到了,隻是不知道,這座洗禮壇的上麵,是一個天使拉住了蓋子。優美的藝術品。連蠟燭都很精美,今天的蠟燭,比照片上的那個,更美!
這座教堂,在二戰中完全被摧毀,現在的教堂是戰後新建的,所以看上去很新。
我這裏想要敘述的是那個祭壇十字架,太漂亮了。它由慕尼黑藝術家Helmut Ammann創作。說起這個藝術家來,很有趣,他在我們上海出生(1907)。那時,他的父親是上海一家德國醫院的院長,可他其實是瑞士籍貫,但後來在慕尼黑住了有70多年,所以基本上可以認為他就是個德國藝術家。他同維茨堡新教的教牧人員關係很好,他自己也是一個虔誠的新教教徒,所以他為這個教堂作了祭壇木刻,也是合情合理的,很容易理解。
他的木刻基督十字架,用了非常簡潔的藝術語言,隻有三個人物,耶穌、瑪麗亞和約翰。他們的造型、衣紋的雕刻都用了很概括的手法。其腳下的立架,像一朵盛開的花辮,軟木的質感,讓人感到親切溫和,耶穌很祥和的表情,表達他沒有痛苦,他戰勝了死亡。牧師說,他展開的雙臂,是在祝福我們眾人。我的眼中,耶穌仿佛同我們生活在一起。可惜,我的語言實在太貧乏,無法表達這件藝術品所傳達的那種聖潔和美感,隻能在這裏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藝術家,放一張照片。
下麵是這座教堂的管風琴,它的色彩配得很美麗,土紅、土黃、金屬的冷灰,互相匹配,非常和諧。遠遠地望去,好像一群大大小小的天使,在空中飛翔。
每次去教堂,不是從主的話語裏得到智慧,就是從講道中得到啟發,或者在藝術中得到享受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