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迪斯科音樂才慢慢地傳進中國大陸。
可是,在西方,1974年的那個夏天,突然之間,迪斯科音樂占領了世界,爬上了排行榜,一種新的音樂風格誕生了!這是舞蹈音樂中的一次革命,它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了今日。
經典的迪斯科場麵:舞場中心,懸掛著一個玻璃片折光的球,球下麵跳舞的人,個個都穿著閃閃發光的衣服,下身是修長的喇叭褲. 七十年代,這樣的場景風靡一時,至今還在那一代人的腦中存留。然而,這音樂的背後,不僅僅是為了舞蹈服務,還有許多密秘隱藏。它時不時地在懷舊派對上被呼喚,是嬉皮主義理想的幻滅,才催生了迪斯科的誕生,它的隱藏標誌是性解放和反對種族歧視。所以,迪斯科不僅僅是迪斯科,不僅僅是一種跳舞的音樂。
它最早出現在紐約的地下舞廳。在那種地方,去跳舞的人,多是同性戀、黑人和拉丁美洲人。因為他們在其它地方被禁止,所以他們就去迪斯科舞廳,在這裏,跳迪斯科和吸毒是對等詞。迪斯科的音樂師一開始采用魔城、soul和Funk的唱片,然後慢慢發展出了一種新的風格。DJs用可以跳舞的音樂組合起來,讓那些舞者可以如夢似幻地一直不間斷地舞下去。那些俱樂部的老板,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們讓這些音樂通過廣播傳開去, 直到登上龍虎榜。
迪斯科音樂其實很簡單,4/4節拍、速度不算很快的節奏,用電子合成器伴奏。一句話,很生動的無窮無盡,一直可以延續下去......迪斯科的音樂誇張得令人眼花繚亂,頭昏腦脹,目中無人、惡搞、添油加醋。迪斯科歌曲多數由黑人歌手演唱,隨後出了唱片。
迪斯科女皇Gloria Gaynor
迪斯科在美國紅起來之後,慢慢漫延到了歐洲。比如慕尼黑、南提洛。1977年通過電影,將迪斯科音樂的級別又提升了一層,居然,在當時的東德也受到了熱烈反響。這個時候,白人樂隊也積極響應,趕快行動,也創作了許多著名的迪斯科音樂。
但是,迪斯科音樂並沒有持續很久,到了80年代,整個音樂市場,基本對這種音樂吃飽了、厭惡了。最後二首登上排行榜的迪斯科歌曲是《黃金時代》《壞女孩》。
這之後,新的音樂形式,陸續登場。但是,不能忘記,它們都是在迪斯科音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沒有迪斯科,今天許多樂隊的成就,就無法想象。
迪斯科雖然不再受到歡迎,但是它也沒有徹底消失,有時,它會在音樂的大潮中,冒幾個小泡。比如麥當娜的唱片《Confessions on the dancdfloor》(2005)中,就有迪斯科的身影。